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经济问题》杂志2004年第5、6期发表了俄罗斯当代自由主义派经济学家——叶·盖达尔和弗·马乌联名撰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在科学理论与“世俗宗教”之间(自由主义的辩护)》。文章发表后在俄罗斯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教授亚·布兹加林、亚·科尔加诺夫和列·格列布涅夫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作出不同的回应。①这些文章又引起了进一步的争论。在这种背景下,《经济问题》杂志编辑部于2004年10月召开了题为“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的圆桌会议,②邀请持不同观点的各派主要代表出席。杂志主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列·阿巴尔金主持会议。盖达尔和马乌的观点受到大多数与会学者的驳斥,也得到少数学者的赞同。众所周知,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官方一直主张“非意识形态化”,俄联邦宪法明文规定,任何意识形态不得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遭到排斥,自由主义一度盛行。但如今,俄罗斯学者在探索国家发展战略之际,他们又不得不试图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方法。尽管与会的学者们探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承认马克思的遗产今天仍有价值。正如有的学者所说,苏联解体以来,在《经济问题》这样的主流学术刊物的主持下公开讨论马克思的理论遗产问题,在俄罗斯十几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本刊将连续发表俄罗斯学者关于“马克思的遗产与当代经济学”问题的争论材料。  相似文献   

2.
大卫·科茨 (DavidKotz)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知名左翼学者。他对国际政治经济特别是苏联问题、美国社会问题等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其研究苏联问题的新作《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制度的消亡》 ,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 0 0 4年 11月 2 3日 ,科茨教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政治学所和欧洲所的邀请 ,与中国一些学者进行了座谈 ,这是科茨教授时隔 2 0年后第二次访问中国社科院。在会谈中 ,科茨教授就苏联解体谈了自己的最新看法 ,同时还就美国左翼及美国国内的政治现状谈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的两篇文章是大卫·科茨的谈话整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原载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03年12月刊,作者史蒂芬·费奇为美国资深国际关系与民族学专家,他长期研究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独联体中亚国家的社会及政治问题,本文所提及福尔加纳山谷地区一度是受本·拉丹影响的中亚极端势力训练培养各国恐怖分子的温床,在近年来全世界反恐怖斗争的大环境下土崩瓦解。作者在本文中所介绍的情况只是代表了他个人的观点,本刊编译此文并不表示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材料的可靠性,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会关系向新型多元化社会组织结构转变.各种力量、各种运动群雄并起,相生相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会关系,使得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结构非常脆弱.  相似文献   

5.
近来,乌克兰的政治风波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国家的强烈关注。在苏联解体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后苏联国家的社会转型究竟取得了怎样的进展,存在着哪些困难?这些国家的制度安排是否取得了促进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的成效?权力重组是否催生了新的政治文化,促进了社会公正?经济改革是否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世界大势与自身国情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的"国家身份"是否已经确定,对外战略选择是否已经明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所长、《俄罗斯外交决策机制》一书的作者冯玉军博士。下面是他与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6.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曾一度停止,后来逐渐恢复。目前在左翼学者中有若干个流派。最近几年,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新趋势:加大了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力度,并从源头上论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斯拉文《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一书是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俄国养老金改革方案的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养老金制度也不得不进行改革.归纳起来基本有三种主张:一为激进方案,即建立个人养老金帐户;二为维持现状,即主张现收现付;三为现分一积累混合型方案.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普京执政三年来的俄罗斯,俄社会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本栏目特编发两篇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俄罗斯政治、经济及社会状况的文章,其中基于社会调查得出的 结论或许对研究俄罗斯问题的读者有所帮助。2002年10月21日,俄罗斯科学院综 合社会研究所所长、教授、俄罗斯社会学家协会第一副主席米·康·戈尔什科夫访 问中共中央编译局并作《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报告。现将报告原文摘译 如下。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局动荡 ,经济滑坡 ,两极分化严重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社会紧张局势加剧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安全感急剧下降 ,社会安全问题成为俄罗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不力 ,尤其是车臣分子的恐怖暴力活动使俄罗斯的社会安全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俄罗斯社会安全问题的尖锐是由苏联解体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全面变化的自然后果。  相似文献   

11.
罗伊·梅德韦杰夫谈苏联历史和俄罗斯当前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经济战略》杂志2005年第5-6期发表了该刊主编亚历山大·阿格耶夫对俄罗斯历史学家和政论家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梅德韦杰夫的采访,题为《史学:无法无天的15年》。梅德韦杰夫在谈话中对俄罗斯15年来的史学研究状况和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苏联主要领导人的作用、俄罗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苏联—俄罗斯问题和国际问题专家、在国外也享有盛誊的俞邃教授,最近撰写了《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二十年后再看苏联演变》一书,已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作者的专著《莫斯科的冬与春——一个时代的终结》、《苏联解体前后》、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哲学家叶·索洛波夫在俄《对话》杂志2003年第3期发表题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基本问题》的文章。作者对近年来引起争议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问题发表了看法,并论证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与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关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方亮 《南风窗》2013,(18):80-81
苏联解体是俄罗斯民族主动抛弃了其他民族以及这些民族传统居住的领土。今日俄罗斯人再次表现出这种苗头,这已经与国际舆论探讨多年的二次解体暗合。7月,俄罗斯三大舆论调查机构之一列瓦达中心给出一份调查结果:51%的俄罗斯人不反对车臣脱离俄联邦,只有10%认为应该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车臣独立。遥想两场车臣战争的年代,俄罗斯人对国家与本民族的认同达到苏联解体后的高峰,恐怖袭击带来的切肤之痛,以及经济困顿、社会失序带来的窘迫,都激发了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5.
叶·普里马科夫于1998年9月至1999年5月出任俄联邦政府总理。这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由于1998年发生的“8·17”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指标倒退了15—20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总额达3000亿“危机前”的卢布。整个国家陷入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危机之中。叶·普里马科夫临危受命,承担起力挽狂澜的历史重任。《临危受命》(原书名为《……》)是叶·普里马科夫卸任后撰写的第二部著作,主要描写他任总理的这一段时期(俄文版由莫斯科思想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文版由东方出版社2002年出版。)现对该书的主要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是苏联解体15周年。15年前的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定》,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声称“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将停止存在”。2006年12月4日,俄罗斯《政治杂志》第45—4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借鉴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了建立和推行三方机制的活动,并把这种机制称为社会伙伴关系体系。俄罗斯独立工联为建立该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尽管苏联解体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混乱,但俄罗斯的社会结构在许多方面都是苏联时期的延续,形成了新旧两种社会秩序共存的局面。不同于自由主义者的"转轨学"指责苏联遗产是造成今日俄罗斯资本主义畸形的观点,伍德认为,恰恰是旧结构的延续性确保了新结构的稳定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2011年至2012年的冬天,俄罗斯出现了一个不可避免而又出人意料的矛盾情况。毫无疑问,这就是普京重返总统位置。官方称,在2012年3月的大选中,他获得64%  相似文献   

19.
2003年3月1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社会学家利昂·阿伦题为《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的书评,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威廉·陶布曼最近出版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一书(Khrushchev:The Man andHis Era,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2003)作了评述。阿伦(曾撰写叶利钦传记)从肯定的角度认为,赫鲁晓夫实际上是使苏联党和国家瓦解的第一人。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0.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