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权废除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新宝 《法学杂志》2005,26(5):6-10
典权已经走向没落,典权传统功能已经丧失,典权制度自身存在固有之缺陷。因此,对于现实生活中已经存在的少量典权关系,可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合相关部门予以清理,制定相应司法解释予以规范调整,而不必在物权法中规定典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典权存废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洁 《法学》2007,(4):112-119
典权是我国特有的一项传统民法制度,但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上设立典权的诸种社会及心理因素基本消失,对典权存废问题学界有着尖锐分歧。典权作为一种以用益为内容的担保物权,在现实条件下仍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典权独特的流转功能符合现代社会资本流动性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必有其用武之地,在立法上应予保留。  相似文献   

3.
韩国典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物权性典权和债权性典权两种类型,且债权性典权的适用范围愈来愈广,已成为韩国居民居住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债权性典权关系中,韩国法律注重保护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典权人的利益,这与中国典权传统以来保护经济地位较弱的出典人的利益是完全相反的。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典人与典权人经济地位的差异越来越小,仅仅注重保护出典人的利益,无疑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借鉴韩国有关保护典权人利益的法律制度,对我国目前《物权法》的起草工作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典权作为我国固有的物权制度,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典权概念的基础上,对清代典权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主张典权性质上的用益物权说,认为典权的根本性质是典权人行使的对占有他人所有的典物的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魏清 《法制与社会》2013,(19):31-32
典权制度产生于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而在现今社会是否有必要将典权制度纳入我国现行物权法中,在物权法学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此篇论文将对典权制度是否有必要在我国制定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买回制度是否有必要在我国《合同法》中做出专门的规定,本文提出了质疑,并从买回的一般理论着手,借助买回与典权的比较,认为既然买回与典权在制度设计的功能上具有极其的相似性,都具有融资且最终不丧失所有权和发挥物的使用收益的功能,而且,在具体的细节上典权制度又具有买回无可比拟的优势,所以无需再浪费法律资源专门规定买回制度,可任由当事人自由去约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典权制度需要在物权法中加以保存的理由。作为一种体现中国传统特色的用益物权形式,典权制度具有极强的历史延续性和现实感。不同于主张删除典权制度的"典权废除论"。本文认为典权所代表的国情民情难以割裂;典权制度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现实功能;"典权废除论"论者对典权制度的固有缺陷的种种责难并不能否认其客观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法律人应当根据时代特点对典权制度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典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物权制度之一,在中国民间有着深厚的底蕴基础。虽然《物权法》对这一制度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制度没有生存意义。本文从典权的历史传统以及特点入手,对典权制度进行新的历史分析,指出了典权制度虽经千年,但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仍然可以胜任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加入WTO后保留典权制度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美云 《行政与法》2003,16(10):74-76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均实行福利分房制度,加之我国法律未对典权制度作详细规定,以致民众普遍对典权感到陌生,这些都是实践中典权纠纷相对较少的原因。但在现阶段,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推行,我国私有房屋大量增加,而特别是加入WTO后,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笔者从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居民就业压力加剧和我国人才流动加速几个方面对典权制度产生的影响,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让典权制度发挥出其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典权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物权制度之一,在中国民闻有着深厚的底蕴基础.虽然<物权法>对这一制度没有具体规定,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一制度没有生存意义.本文从典权的历史传统以及特点入手,对典权制度进行新的历史分析,指出了典权制度虽经千年,但经过现代化的改造,仍然可以胜任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许光县 《政法论坛》2013,(5):154-161
以人身为客体的典权制度是清代物权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人身典权法律以贱民制度为法理基础,以白契制度为运行主线,以赎身规范为调整焦点,并受到满洲"最严主仆之分"风俗的深刻影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人身典权领域立法上的变迁,既反映了国家立法对白契典身制度的维护,亦昭示了人身典权的产生与废除对封建社会的巨大冲击。诸多典身诉讼中的援法与权断,则体现了清代司法与立法在人身典权领域的激烈碰撞。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就典权与不动产质权作一比较研究,借以阐明典权制度重建之必要性,进而提出立法构想,以求对物权理论及立法之完善有所启示和帮助。全文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法、日之不动产质权及其差异;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大陆及台湾地区典权制度之现状;第三部分就不动产质权与典权制度作一比较研究;最后则是关于重建我国典权制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典权存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典权否定说提出了商榷,认为典权在我国仍具有生命力,《物权法》应将典权作为用益物权而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4.
"典"是中国传统且特有的特权制度,经历了社会习俗到成文法制度变迁过程,由于各种原因,各个时期的立法者对"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典"的具体内容大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典制度的法史学考察,在还原典制度本质的同时为我国典权制度立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倒按揭贷款是英美国家的以其特有的按揭制度构建起来的一种融资工具。根据物权法定原则,我国要引入该制度,只有以典权或者抵押构建倒按揭贷款才具有可探讨性。本文认为以典权为基础建立一种中国式的"倒按揭贷款"制度,从法律理论上说是没有问题的,但从现实意义来看颇值怀疑。而在我国语境下,抵押完全能吸收按揭制度。所以,以抵押为基础构建倒按揭贷款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传贳权是韩国特有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而典权则是中国特有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韩国立法者在规定传贳权时,除了尊重民间的传统习惯外,作为外国立法例还主要参考了1929年的中国民法典和1937年的伪满洲国民法典的典权制度。由于典权和传贳权均源于东方法律文化,不难看出两者在性质、内容以及功能上,颇有相似之处。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贳权在韩国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典权在中国则日趋衰落,并逐渐退出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物权法没有典权制度,这无疑是物权法的重大缺失。典权虽然是发源于我们自身传统的法律,但是具有类似社会功效的同种物权制度却并非中国所独有。通过比较分析中国的典权,德国的担保用益,法国、意大利、日本的不动产质权和韩国民法的传贳权,证明各国对类似典权的物权类型的需求和中国典权纳入物权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典权制度是中国传统民法中特有的用益物权制度,其具体内容始终在于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与需求,在《物权法》已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规定为用益物权的前提下,从而为典权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适用提供了法理依据。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典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其流转,并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确保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原则。典权作为中国本土具有特色的传统用益物权,可以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典权是支付典权,占有他人不动产而为使用收益之权,在典权关系中,支付典价而占有他人不动产者,为典权人;其相对人,即取得典价而以自己的不动产供典权人用益者为出典人。该项不动产称为典物,典权人交付于出典人的价金叫典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将典权分为传统典权和现代典权,并分别将其定性,在将现代典权定性为用益物权的基础上讨论了典权为什么要改革,往什么方向上改革以及怎么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