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圣达 《东南亚》2010,(3):23-28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与东南亚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和巨大的变化。以19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为界,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冷战后时期,冷战时期可分为五个阶段,冷战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总体上看,冷战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特点是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以政治关系为主,经历了曲折、复杂、多变的历程,与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很大的不平衡。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已构建了全面合作的战略框架,互信更加牢固,合作更加有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经济关系历经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由偏重于中国对美国单向依赖的不对称性向中美相互依赖的对称性转变,而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加速了这一趋势。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实力遭到重创,而且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中国在经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率先摆脱影响,不仅经济获得强劲发展,而且国际经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的加速升温和忽然变冷,正是中美经济关系的这种变化导致美国在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的一种反映。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促使中美经济关系必然要在矛盾和摩擦中不断扩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与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执政后推行了更为积极的东南亚政策,整体上更加重视东南亚,大力发展美国-东盟关系,强调与东盟的对话协商与合作。其原因在于东盟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对美国都十分重要,而美国这些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衰落。美国当前急需解决的内政外交问题太多,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东南亚,东盟与美国在主权、人权、发展观等根本性问题上又差异巨大,加之东盟奉行大国平衡外交,因此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也存在明显限制。美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不会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双方关系的性质变化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受到严峻考验。然而在危机中,中国开创了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的独特的经济增长道路,使对外经济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抓住了机遇,实现了新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度增大。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始终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今后,中国寻求的仍然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同世界共赢。  相似文献   

5.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的经济衰退,但各国在危机后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尽相同。现有研究主要从外部因素、结构条件和政策过程3方面对这一差异进行解释,忽略了统治精英关系这一主导政策过程的关键因素。以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这3个东南亚国家为案例,运用过程追踪和比较分析方法,将会清晰展现精英关系经由政策过程进而影响危机后经济发展结果的作用路径。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统治精英越团结,政策制定和推行的过程就越顺利有效,危机后的经济发展就越迅速;反之,统治精英越分裂,就会导致政策难产或反复,从而使危机后的经济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不论是欧洲地区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还是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全球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然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三个角度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10国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安全关系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矛盾与问题也依然存在。明确和谐共处、共同安全的战略目标,把握住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坚持运用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弥合分歧的措施,就有望在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消除消极因素、巩固成果,推动双方关系朝着全面合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贺圣达 《东南亚》2014,(1):1-10
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近代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了严格意义上的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在冷战时期(1949~1980年代末)和后冷战时期(1990年代初至今)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目前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东盟加快推进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中国、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大国则以不同方式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存在与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形式上以东盟为主体、各大国展开博弈的复杂的战略格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战略格局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但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战略意愿,为此,需要积极、妥善地应对东南亚错综复杂的战略格局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为何东盟国家曾经将中国视为威胁,如今却转变观念,将中国视为促进地区稳定和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第一部分将阐述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官方立场的变化,即从“中国威胁论”向“中国机会论”的转变。在80年代,当中国的经济开放促进了其与南部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尤为突出。第二部分认为,在欧美日经济发展呈现出保护主义趋势,并遭遇发展瓶颈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为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契机。同时,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从地区的不稳定根源向地区安全保障者转化的原因。第三部分指出,尽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建立起了特殊关系,但中国无法排斥其他大国,尤其是日本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