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之“道”,其内容涵盖了他对生死本质的认识,生死价值实践观和生死之超越的思想。老子对生死问题的重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待生死的认识上,老子有一种自然的生死观、辩证的生死观,在生死的价值实践上,老子信奉返朴归真的养生之道,追求长生久视的精神境界。老子还认为如果人的精神与自然之道融为一体,就能摆脱死亡对生命的限制性。老子的生死观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玉 《黄埔》2013,(2):154-158
上一期,我们一起品读了《老子》,遨游于老子构建的宏大世界里,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提到道家,提到老子,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提,他就是庄子,道家学说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在他离世100多年后,又一部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被创作出来,它就是——《庄子》。  相似文献   

3.
杨琼 《新东方》2009,(11):6-11
老子是巫师。对此,楚文化和《老子》可以作证。把老子当作巫师来看待,并不是什么狼来了之类的耸人听闻的事情,请听笔者慢慢道来。的确,老子历来就是被当作大思想家、大哲学家来敬拜的,而今给他冠上巫师的头衔是否显得有些不敬呢?正如人们所熟悉的那样,哲学与巫术乃至神秘主义之学乃泾渭分明之学说,在其本质上前者代表着理性的、抽象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读书偶感     
偶翻《道德经》.便去查阅老子的资料,可遗憾的是,老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两大哲学流派之一道家的鼻祖,其身世、生平事迹,远在汉代司马迁那里就已经很茫然了。《史记-老子列传》为他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记.而且其中有许多揣测性的词语.所以对老子的生平后人只能知其大概。书店里有关老子的传记也只能是带有演义性的传奇了。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郑和下西洋的电视剧。但,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日志,  相似文献   

5.
何大吉 《求索》2011,(9):136-138
老子运用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虚拟“自然无为”之道并将之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运行活动之则,以此规约人的安身立命,构建他的社会蓝图。因此,《老子》这部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虽没有出现“人性”一词,但老子的道家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的终极关怀,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便成为老子对人性的最高追求,自然人性思想也必然成为该部著作的支撑点和主导思想。本文就人性浊化的原因、后果及自然人性的回归三个方面浅析老子的人性思想,体味老子“道”“德”之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老子之道表述于《老子》书中。《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说明老子之学主要还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在《老子》书中,老子把春秋末年天下大乱的原因归结为人类的开化,归结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的建立,归结为人类智慧的增长,认为这些东西打破了原始人类的敦厚纯朴,造成相互之间的纷争。他眷恋无知、无欲、混沌而蒙昧的人类原初时代,在他看来,这种时代是人类德性最完美的…  相似文献   

7.
1952牟2月10日,共和国反腐第一案判决,刘青山、张子善被判处死刑。对青山:解放初原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国炙污公款19亿元(旧币)彼伏祛处决,由此案起,掀开户共和国反腐’l争的序幕。他娘的,老于风风雨雨、舍生忘死几十年,什么苦没受过、什么难没经历过?现在,全国解放了、坐在老子打下的江山上,老子也要享几天清福、吃喝玩乐够!翻身、翻身,什么叫翻身?翻身就是从人下人变成人上人,老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享尽荣华富贵、人间欢乐!——如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老子当年还干达革命做球?老子吃点、喝点、享乐点算啥?!老子比起过去…  相似文献   

8.
僵局     
周末,我去一家“的士高”消遣,门口的几位保安正忙着检票。 此时,迎面来了一伙人,领头的一位看起来好像是他们的“老大”,趾高气昂往里便走,保安立即将他拦住,很有礼貌地叫他买票后人场。谁知这下仿佛捅到了马蜂窝,只见他一边叫骂、一边指手画脚,还满面鄙夷地吼道:“看你们这群臭保安,真不带爱相”,年轻的保安脸抽动了一下,严肃而有力地说:“带不带爱相,井不重要,我只希望您能照章购票”。“你知道老子是谁吗?老子管常德市半边天,你今天最好识相点,谁不知道老子是在这片儿混的”,他们发疯似地怒吼着。 “对不起,常德市…  相似文献   

9.
一、《老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德国十九世纪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读过《老子》,极为赞赏,他的辩证法受到《老子》对立转化思想的影响,是很可能的。马克思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老子》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睿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11.
可敬的御人之妻凌岚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里,老子强调的是一个"自知、自胜"的问题。在他看来,胜人固然重要,但自知、自胜尤为重要。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成了一句名言。但,仅仅几个字,写起来简单,看起来轻松,而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老子進入我的筆下,使我想起他是騎在青牛背上的哲學家。我的家鄉在中國西部大巴山地區,歷史上是道教流行的地方。道教奉老子為祖師,稱他為‘太上老君’。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又稱他‘李老君’。為了紀念他,在我的家鄉還建有‘老君廟’。家鄉的傳說是這樣的:老子與孔子是春時代(前七七○——前四七六年)的人。他原是周王朝的小官員,久居官位,因見周王朝衰落,辭官西去。當他騎着青牛路過函谷關時,鎮守關口的官員看見老子遠道而來,十分欣喜,笑着說道:‘你老先生要去當隱士  相似文献   

13.
老子“圣人”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子认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人们对外在物的强烈欲望带来的,治理好社会的关键是消除人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老子故里展新姿王富国,王文同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部,103万人。2000多年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就诞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流传后世的《道德经》,洋洋五千言,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其神奇之力穿越时空,在全球广为传播,...  相似文献   

15.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16.
李心记 《前沿》2012,(10):16-17
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哲学家之一,老子是探究生命理论的哲学家,其道之根本充分体现了生命本体之道。与孔子的道德理论不同,老子注重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他强调人这一个体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在其道论之中,他的思想以及人生价值取向是具有独到个性的,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而提出的生命"有""无"之论,使老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老子的人生哲学作了几点浅论。  相似文献   

17.
向军 《求索》2011,(12):147-148
《道德经》是一部有着宏伟完整思想体系的智慧之作,它以其特有的视角,探究了万物的本原、宇宙的形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概念,也是老子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要了解老子的思想及影响,必须首先探讨《道德经》之“道”,揭示老子“道”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老子故里在鹿邑□渝翔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原本是板上钉钉的事,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说。从此,传统的老子故里鹿邑说与新生的老子故里涡阳说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论战。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  相似文献   

19.
张国蓉 《前沿》2009,(13):194-197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继老子之后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把老子的"道"的思想发展为绝对精神,他认为人活着就要追求一种超然于万物之上的绝对精神和人格自由,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对庄子自由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其主要内涵的分析,从而揭示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杨师群教授的论文《老子政治思想批判》深入批判了《老子》政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消极影响,实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扬弃和开新的学理探索。“杨文”的批判对象指向比较模糊,在批判中存在多重逻辑,个别论断有失公允。一是把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相混同,有断章取义之嫌;二是以现代学科分化视角审视《老子》思想,不予以历史的分析,有苛责古人之嫌;三是没有辩证地看待《老子》思想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厚今薄古之弊。《老子》政治思想的扬弃和开新,应当明确批判的对象和进路,整体把握“南面之术”和“有道治世”的思想主题,以及“正言若反”和“形而上学”的言说特征,在“《老子》注我”和“我注《老子》”的辩证统一中探析《老子》政治思想跨越时空的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