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陆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被称为“分值最高”的作文题,每年都会引发一场全民参与的大讨论或大吐槽.而在海峡对岸的台湾,高考作文也同样经历过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曾经“八股”,也有过“小清新”.台湾高考作文到底是什么样?跟大陆相比,更难还是更简单?两岸教育工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经贸往来也日益频繁,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持续高涨.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统计资料,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已超过2万项,投资总额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一情况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安,担心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导致其产业日益“空洞化”,从而失去与大陆抗衡的筹码.去年下半年,台湾当局正式推出了“南向政策”,极力引导台湾厂商把东南亚国家作为投资与贸易的重点地区,其目的在于分散台商对外投资的地点,给不断高涨的台商“大陆投资热”降温,减少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赖性,从而获取其在两岸经贸关系中的主导权.台湾当局的“南向政策”实施已过一年,效果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黄嘉树 《台声》2000,(5):1-1
近日来 ,台湾民进党的当权人物不断放话 ,表示愿到大陆访问 ,也欢迎大陆领导人访问台湾 ,两岸可以谈“三通”问题 ,如果“一个中国”作为议题而非前提 ,双方也可以谈。这些话似乎是想展现一种理性务实、追求和解的态度 ,对此北京将如何回应 ?其实 ,台湾新领导人的上述姿态 ,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当年李登辉不是也表示他想到大陆做“和平之旅”吗 ?不是也扬言要亲自陪汪老在台湾走走看看吗 ?不是也放话说在“两国论”的基础上 ,双方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吗 ?但是 ,既然李登辉背弃了一个中国原则 ,他就失去了同大陆对话的资格 ,什么“和平之旅”之…  相似文献   

4.
提起“康师傅”方便面,大陆的男女老幼,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提到使这鼎鼎有名的台湾食品落户大陆的创业、经营者们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就很少有人了解了.近几年,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越来越多.其中有不少是只身前来、节假日往返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也有不少是携妻带子、举家迁至大陆的“定居者”,像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就是在199O年把全家搬到北京来住的.来往于两岸间的“空中飞人” 固然一身轻松,不必为安家操心发愁,但毕竟有诸多不便,个别人还衍生出一些问题和麻烦.那么,举家迁移者们,从遥远的彼岸搬来,他们适应吗?大陆买房贵吗?妻子买菜方便吗?小孩上学,课程进度和台湾一样吗?  相似文献   

5.
从1995年下半年到1996年上半年期间,由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关系趋于紧张,台湾经济也受到影响,但1996年3月台湾进行了“总统”选举,5月李登辉就任“总统”之后,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6.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7.
台湾台北的华国饭店里,悄悄传着一个让人生疑的消息:“有个大陆人在我们这个5星级饭店里住!说是来探亲的!探亲住饭店!好有钱呀!”从大陆来探亲的人,在台湾往往显得寒酸.这位倒好,听说给台湾亲友红包,请台湾亲友吃饭!倒过来了!“是共产党派来的吧?要不就是共产党的大官,不然怎么这么阔绰?”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中国国粹之一的京剧,在台湾省叫作“平剧”或“正音”,也尊称为“国剧”。这是祖国大陆最早传入台湾的剧种。 京剧传入台湾,至今已有300多年。早在17世纪前期,即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期间,有位福建南安人叫何斌,他原是跟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到台湾从事开发工作的,后又在台湾当通事(即翻译)。当时何斌曾从祖国大陆聘请京剧戏班,到台湾演出祖国传统的戏剧节目。  相似文献   

9.
《台声》1994,(8)
“千岛湖事件” 之后的事态发展,着实令人对两岸关系的前景担心了一阵子.现在总算尘埃落定.从本期发表的一些文章和图片中,读者会感受到,两岸经贸和交流热潮又在回升,该做的事情又做起来了.回顾十多年来的两岸关系,虽然变化很大,但曲折也不少.“六四”事件发生后,台湾一些人曾经鼓噪过一阵子,一时间不知大陆有多大,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下去.过后怎样呢?两岸关系还得发展.今年3月出了个“千岛湖事件”,两岸同悲,有些人头脑又发胀了,连李登辉先生也跳上台面,骂中共是“土匪”等等,并在多次讲话中表露出强烈的台独倾向.最能让人看出他的内心世界者,莫过于他与日本作家的那次谈话.本刊上一期发表专文,以《欲把台湾人民引向何方?》为题,迫不得已把矛头直指台湾这位头号当权人物.差不多与此同时,大陆媒体也对他点名批评.  相似文献   

10.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1.
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讲演中再一次宣扬他的“台独”理念。他不仅声称要给台湾以新的“定位”,而且提出“要向不可能事物挑战”。那么他究竟要向什么挑战? 李登辉赴美前曾一再声称,海峡两岸目前是“分裂分治”,“大陆主权不及于台湾,台湾主权不及于大陆”。并有台湾官方人士跟着补充,要以“大陆代表大陆,台湾代表台湾”的模式参与国际活动,加入国际组织。李登辉返台之日又表示,台湾“目前最欠缺的”是成为“一个有主权的国家”。寥寥数语,道出了李登辉的真实用意,他所要挑战的首先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台湾有多远?跨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将长久以来心目中拼结的“台湾印象”与亲历宝岛的“台湾体验”映照起来,众多大陆民众旅行台湾的愿望,会在这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实现吗……  相似文献   

13.
台湾“采认”祖国大陆学历政策之出台与叫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22日,台湾“教育部”宣布将“采认”祖国大陆北京大学等73所高等院校的学历,并“开放”岛内青年赴大陆“念大学和研究所”.这一历经郝柏村、连战、萧万长三任“内阁”研究、争议达五年之久的政策,终于在“教育部长”吴京的大力推动下得以出台.然而,这一深受岛内民众和广大教育界人士欢迎的政策,却引起李登辉等台湾当局头面人物的不满,遭到台独势力的反对与攻讦.1998年2月l白,距采认政策出台仅仅70天,它的主要“催生者“吴京即被“当掉”了“部长”之职.6月11日,台湾“教育部”公布“暂缓承认大陆73所大学学历”的决定,在岛内引起新的争论和抗议.台湾采认祖国大陆高校学历和学位的背景是什么?动力与阻力分别来自何方?这一政策措施的艰难出台和遽然“叫停”又说明了什么?本文试加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4.
由台湾邀请单位嘉誉传播公司与大陆协办单位全国台联合力促成,以陈大章为团长的大陆书画名家赴台访问团一行9人,于今年6月24日至7月2日,在台湾进行艺术交流,举办书画联展.由于这次交流活动层次高、规模大,因而备受岛内新闻媒体瞩目,并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为两岸文化交流增添新貌”访问团于6月24日下午飞抵台北桃园机场,次日上午前往海峡交流基金会拜访.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对大陆书画家访台表示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近年来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情况.焦仁和对传统京剧和书画艺术的热爱与修养,以及对开展两岸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给客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交谈中,大陆书画家还就此行受到人为的阻碍提出了批评:此项交流早在三年前便已开始筹划,但因台湾当局对协办单位的随团人员,屡屡以“身份问题” 进行刁难,所以反反复复,一拖再拖,不得已在协办单位随团人员缺席的情况下,才获准入台.  相似文献   

15.
’95春节,正当人们还沉浸在一片欢度新春佳节的热闹气氛中,报春花又迎来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春天——鲁台京剧名家贺新春联袂演出.除夕刚过,曾获台湾戏剧表演奖、净角奖、推广京剧有功人员奖,1991年荣获大陆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为台湾铜锤国剧团副团长的王海波女士就率台北京剧访问团一行19人赴泉城济南、风筝都  相似文献   

16.
主要由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几位青年研究人员编写的《今日台湾100问》,已于1988年5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汇集并解答了100多个人们普遍关心的今日台湾各方面问题,如:台湾经济是怎样“起飞”的?台湾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何在?“美援”对台湾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台湾农村有没有地主?第一次“土改”后为什么又提出第二次“土改”?台湾为什么会有75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新台币升值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台湾当局既宣布解除“戒严令”,又提出“国安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国民党对大陆采取哪些政策?“台独”的主要论调是什么?在台湾有没有市场?台湾还有国民党  相似文献   

17.
王缇娜 《台声》2011,(12):78-78
2003年初我从台湾前来大陆工作至今,除了为自己当年孤注一掷的“先知先觉”而沾沾自喜外,也为两岸在签署ECFA之后对未来有更深的期许,历史的见证已从过去一窝蜂的“台湾的大陆热”转换到现在的“大陆的台湾热”。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2月27日召开台湾“国安会”,正式宣告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统”,以及如何应对?笔者想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何谓“国统纲领”?“国统纲领”就是“国家统一纲领”的简称,它是1991年2月,由台湾当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汇集朝野的智慧制定的,其目的是“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识,迈开统一的步伐”。“国统纲领”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愿望:中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2.目标: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3.原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  相似文献   

19.
依惠 《两岸关系》2002,(6):61-62
无论T型台上,还是生活当中,大陆时装名模岳梅总是充满着自信。热情开朗的她最近又多了一位新朋友,她就是来自台湾的名模陈思璇。 不久前,曾签约台湾“伊林”公司的陈思璇正式签约大陆“新丝路”模特公司,成为从台湾到大陆发展的模特第一人。如日中天的小璇为什么要来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金芒 《台声》2003,(8):38-39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氏,古而有之。其实我中华民族的姓氏还远不止这些。目前,大陆近13亿人的姓氏多达3000多个。在宝岛台湾,2300万人使用的姓氏则将近1700个。在台湾百姓中代代相传着“唐山过台湾”的故事,说的就是台湾各姓氏同胞的祖先当年从“唐山”(即大陆)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披荆斩棘、开拓建设、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台湾的百家姓氏究竟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们与大陆又有何渊源关系?记者专门讨教了台湾乡亲郑坚老先生。郑老先生曾任全国台联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今年已是76岁高龄,听他讲台湾百家姓的故事,就像是唱起了唐山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