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公调对接"机制是指公安机关接处警与人民调解对接的工作机制,即公安机关在110接处警、入户调查走访及其他治安活动中,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移送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工作机制。目前,江苏、福建、浙江等多地已开展公调对接工作,本文综合各地开展情况对公调对接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公调对接"机制的意义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曹清 《法制与社会》2013,(34):107-108
枫桥经验的核心理念是“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枫桥经验”的精髓在于依靠社会力量,就地解决矛盾纠纷,这与人民法院尤其是人民法庭不约而同选择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在内涵上恰恰是共通的.本文试在“枫桥经验”的语境下,通过阐述“枫矫经验”与“诉调对.接”机制的内在联系,介绍现阶段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工作的具体举措,最后提出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淼  高旺 《中国司法》2009,(8):110-110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一大重要原因是缺乏谋生本领。为了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增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谋生能力,实现监所与社会的“无缝对接”,江西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罪犯劳教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出台了五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民调解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依据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对民间纠纷进行规劝疏导,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解决纠纷的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进法院,标志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之间成功实现了对接,为建立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迈出了创新步伐.但就目前发展现状看,人民调解所具备的“非诉讼资源”与人民法院的“诉讼调解资源”之间,还有建立进一步的“资源整合”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马珣 《法制与社会》2012,(25):294+298
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实行检调对接机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检察机关应当在坚持自愿、平等公开、适度的原则基础上,在当事人和解公诉案件中积极探索和实践检调对接机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调一体”同步模式或者“先调后检”不同步模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拓展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蔡燕 《江淮法治》2010,(17):34-35
本刊讯 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了全区科技工作情况。针对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重立项轻管理、不按规定执行项目资金等不足和问题,调研组提出3条建议:进一步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完善科技经费投入体系,并加强管理;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头人”;积极促进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对接,实现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纠纷呈现出涉外案件比重大、国际关注度高、案情繁复等特征,建立多元高效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诉调对接”是近几年我国司法实务界提出的新型纠纷解决思路,以结构功能理论为视角,可以发现,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对于解决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具有“目的达成、适应、整合和模式维护”等方面的正向推动作用.这一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从“主体、平台、政策”等多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检调对接是近年来检察机关探索建立的新工作机制。检调对接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补偿受害人损失,修复社会关系,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检调对接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该工作机制也引发了一些争论,司法实践中,检调对接也遇到了种种新问题。如何回应各种质疑,如何完善检调对接各项工作制度,推动检调对接工作规范化发展,成为检察机关无法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行政区域之间尤其是跨省区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现“无缝对接”,近期,安徽省东至县与江西省鄱阳县5个司法所正式“联姻”,从而标志着皖赣周边区域人民调解首度启动。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问政”及其良性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卫 《法制与社会》2010,(15):161-162
促进“网络问政”的良性发展,应着手推进互联网的公益化建设、加大网上政务公开、网上问政与网下问政有效对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及“网络问政”制度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袁鹏 《中国审判》2009,(3):10-10
近日,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法院从探索审理机制上下功夫,与市医患协会共同合作,在山东法院首创医疗纠纷“双调解”模式,实现了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的对接联动,使医患矛盾化解驶上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12.
高国林 《政府法制》2012,(28):59-59
随着阳城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大量新型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大发展大建设的关键时期,全县调解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各类调解方式的有效对接,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成为新形势下调解工作取得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案例教学中“判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法律案例教学中真实的“判例”并不多见。判例教学属于“案件教学”和“真实案例教学”的范畴 ,而不是简单的“举例”或出于理论需要的“虚拟”。为培养法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法学院”与“法院”之间法律人才的最佳对接 ,法律案例教学应当突出判例的地位 ,法学本科教学应当推行“判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鲁嘉微 《中国司法》2011,(11):112-112
河北省保定监狱认真落实“首要标准”,积极推进监狱工作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取得成效。 一是习艺劳动与刑释新生对接。为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该监成立“自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刑释就业帮扶中心”,开设机床加工、缝纫、烹饪、电脑等多门类的技术培训,主动联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聘专业教师,组织技能等级考试,实现监狱资源与社会力量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构筑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涉及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构筑时,有人主张“建立一种新的以当事人主义为主兼采职权主义的民事诉讼方式”;有人反对,认为应“与外国民事诉讼制度实现对接”建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审判》2012,(6):89-89
本刊讯(刘白露黄晓云)5月9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劳动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对接机制研讨会,并与西城区人力社保局共同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纠纷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对接工作的意见》。据了解,西城法院的劳动纠纷司法确认对接机制是全国首个劳动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相配合、共同调处劳动纠  相似文献   

17.
陆而启 《证据科学》2013,21(1):17-33
诉调对接的事实基础是以当事人单方或者双方对证据材料进行初步加工而形成的关于事实的意见为前提.诉调对接尤其是作为其典型形式的诉讼调解从来不否认“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正当性和可能性.正是意见的流动本质和心理本质使得诉调意见的相互贯通成为可能;多种形式的诉调对接机制为合意的二重获得提供了程序保障.通过考察诉调对接事实基础,我们发现意见裁判主义取代证据裁判主义才可能是揭示事实认定的真正密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国内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图让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解决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司法》2010,(11):110-110
黑龙江省香兰监狱自开展联合帮教“双延伸”活动以来,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焕发了新面貌,实现监狱教育改造和社会帮教向狱内外的“双向延伸”,达到监管改造与社会安置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了教育改造质量,各项工作收到了新成效。  相似文献   

20.
“能动司法是新时期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的必然要求,‘大调解’是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大局化解转型期社会矛盾纠纷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