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人民调解》2008,(5):6-6
根据《中芬2007—2009司法领域合作执行计划》,中国司法部与芬兰司法部于今年3月11日至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中芬2008监狱管理与社区矫正研讨会”。芬兰司法部刑罚局局长埃萨先生率芬兰代表团一行10人、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以及部监狱局、基层司、外事司等有关司局和部分省(区、市)代表共70人出席了会议。张苏军副部长代表中国司法部致辞。他高度评价了中芬司法领域合作执行计划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多年来中芬双方在司法领域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2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芬兰共和国司法部共同主办,江苏省司法厅承办的"中芬社区矫正研讨会"正式开幕。芬兰共和国司法部部长安娜·哈里森、中国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出席开幕式。张苏军表示,2013年,中国和芬兰的合作主题是社区  相似文献   

3.
李宁 《法律与生活》2012,(23):58-59
人的一生当中,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其中,我的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国经历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在这里,我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国际研讨会上的英语秀 我第一次出国是在2000年3月.那时,我还在司法部监狱局工作.经领导批准,我代表中国司法部应邀参加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的亚太地区罪犯评估与分类改造国际研讨会,预防犯罪研究所的周勇同志作为翻译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4.
自从产生国家与法之后,犯罪一直被视为有害于社会的“恶”,对犯罪原因的追究与对预防犯罪策略的探寻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对犯罪原因认识斩不断演化,预防犯罪的策略也不断丰富,从刑罚威慑、社会改良到宗教感召等,情景预防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环境犯罪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预防犯罪方略,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当代犯罪学家杰弗利,他在其著作《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一书中倡导,只要建设一种不利于进行犯罪学习和实施犯罪行为的环境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情景预防是通过管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之机会而预防犯罪。实践证明,情景预防在欧美国家的运用已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在我国,虽然情景预防的提法并不多见,但在社会治安的维护和治理中,情景预防的思路和措施也并不鲜见,本文并不打算对情景预防作实证意义上的考察,而是旨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对情景预防理论作一疏理。  相似文献   

5.
王波  虞浔  李鹏 《犯罪研究》2004,(6):43-47
当前我国预防犯罪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建构预防犯罪工作评估体系,这一制度的架构包括评估主体、内容、方法、程序和岗位职责等等,从而有效地改进预防犯罪工作,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保障与社会预防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琦 《犯罪研究》2008,(3):21-27
犯罪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对犯罪原因的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对犯罪产生之原因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犯罪仍然成为社会发展中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手,加强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强调社会预防犯罪,以完善社会保障作为预防犯罪的手段,对当前社会预防犯罪的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安全问题以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手段的缺失,提出城市安全需求下通过城市规划研究与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有关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开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我国城市规划在犯罪预防研究方向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做好预防犯罪工作是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狠抓办案的同时,要搞好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做到打防结合,有效降低发案率。 如何才能做好预防犯罪工作呢?笔者认为: 一、坚持打防结合 首先,我们应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结合办案,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找出预防犯罪的重点,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改变以往的就案办案,案子办完撒手不管的做法,把发案单位作为综合治理联系点,进行重点整治。在办案中,要求办案人员既要查清案件事实,又要查清发案原因,也就是在搞好侦查工作的同时,帮助发案单位完善各项制度,既要保证办案质量,又要保证办案的社会效果,增强办案人员的责任感,自觉主动把预防工作贯穿到办案的全过程,通过办案,帮助  相似文献   

9.
预防和治理军人犯罪是维护军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中央军委于2007年11月颁行的《预防犯罪工作条例》是预防军人犯罪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预防军人犯罪的根本保障,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预防犯罪工作条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情境犯罪预防策略论对盗窃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境犯罪预防策略突破了传统的犯罪预防思路,不是从铲除犯罪根源或对罪犯进行法律威慑入手,而是把预防犯罪的着眼点放在改变和利用环境,减少或消除犯罪机会上。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创意,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实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99年3月22日至3月26日,由中国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与加拿大刑法改革与刑事司法政策国际中心、美国福特基金会共同举办的法律援助立法与理论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间,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有关院校和研究机...  相似文献   

12.
张保生  常林  百茹峰 《证据科学》2007,15(5):246-249
由中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07年司法鉴定进展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荷兰、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传统的技术预防,同时分析了预防犯罪理念的变革方式——观念预防。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作为最贴近外来人员的社会组织,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其功能,就能有效的减少犯罪的诱发因素,从而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2007年司法鉴定进展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中国上海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学者分别来自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俄罗斯、英国、美国、荷兰、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16.
论犯罪学     
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是犯罪学的生命,他决定了犯罪学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从而决定了犯罪学的发展方向。犯罪学理论体系的确定,关系到犯罪学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犯罪学是以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为基础,融合各种有关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其深入研究在司法、立法、科学决策、预防犯罪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联合国从1955年至1990年召开的世界性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中针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讨论提出的有关措施和建议,及相关的法律文献。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生成模式与犯罪饱和性生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明亮 《法学杂志》2004,25(3):44-46
犯罪生成模式可被设计为“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双重容忍度”来解释犯罪饱和性生成过程。预防犯罪发生的最便捷方式是控制“催化剂”因素,理想犯罪量是犯罪存在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犯罪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风险成本与重新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进行实证性研究得出,在三类犯罪成本中,犯罪风险成本对重新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最大。风险本身的存在就说明犯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政府在制定相关的刑事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收益原则,提高犯罪风险成本,将犯罪控制在一种有限的范围和数量以内,这也是政府在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较为合理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犯罪目的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动力,犯罪人主观上对犯罪结果的企盼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由于犯罪人的犯罪目的不同,所表现出的犯罪行为和社会危害性亦有所不同。因此,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目的对掌握犯罪人的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规律,有效预防犯罪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