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任务就更加凸显,我们国家要推动依法行政,特别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须寻找到一个动力机制。解决法治建设动力不足的思路,可从“法治GDP”入手,将“法治GDP”引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之中,形成全新的考核体系,才能让依法行政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主、自觉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考核领导干部政绩是合理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因此,党和政府一直对干部考核十分重视。但是,由于现行的干部考核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干部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当前干部考核体系中的问题,应该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等几个途径来重建考核领导干部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青 《行政与法》2005,(5):65-6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高低已成为检验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核心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与之相适应,构建科学完善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对公共部门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考核,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石麟 《江淮法治》2009,(3):55-5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干部考核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政绩考核体系中关于定量指标的考核,应当认真贯彻《统计法》,发挥统计部门优势,利用专业手段依法收集各种相关数据,提出观点鲜明、能够反映政绩的统计分析和评估报告,并以此作为整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4,(11):4-4
法治的核心是制定良好的法律使之得到一体遵行。法律得不到实施,形同具文,不仅损害法治权威,也无法实现法治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要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这就抓住了法治的核心问题。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科学立法是基础。立法要扩大公众参与,克服部门本位主义,超越部门利益,制定出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良法”,为法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保证法律实施,严格执法是关键。因为我国80%以上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  相似文献   

6.
正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选准突破口,稳步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机制,使依法行政真正列为政绩考核中的一项硬性指标。对法治政府建设水平较低的地区,应加大督促和指导,通过签订责任书、诫勉谈话、巡视,以及输入精通法律的干部和人才等方式,推动当地法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12,(9):5-5
政府应当放权于社会。有些事项通过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能够做得更好,就应当将这些事项交给社会去做。特别是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与公共资金不足产生矛盾时,要采取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原则,让社会力量与市场力量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外包政府业务的底线是将政府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转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但是执法职能不能外包。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2,(7):4-4
在一个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如果过度依赖行政方式,必然会导致行政方式解决纠纷的数量增加,法律途径解决的纠纷数量减少,公众也就不再信赖法治。所以,要想彻底终结各类纠纷,必须走法治化的道路。在法治社会,应当将民众的诉求及各类争议的解决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复议、诉讼等纠纷解决渠道是经过长期历史检验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的成果,是纠纷解决制度的高级形态,具有公开透明、公正可信等形式正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1,(29):10-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技术支持,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提出越来越多复杂棘手的难题,亟待学术界回答。  相似文献   

10.
建设科学完备的法治医疗机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可以有效的推进医疗机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推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研究建设法治医疗机构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政策依据,初步提出建设法治医疗机构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基本框架建议,对推进法治医疗机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坚持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是由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性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也是对检察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客观检验。因而,我们必须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检察工作,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动态变化,进一步调整思路,紧紧围绕大局,有针对性地提出检察工作的应对措施,不断解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经济发展大局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注意发现和解决检察工作发展的新问题,探索加强…  相似文献   

12.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深得人心,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但何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政府,似乎遥不可及,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产生。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如何将其置于现实的法治实践中进行考察,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用比较法学、实证法学等研究方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和冀 《中国监察》2013,(17):54-54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并将其纳入全系统考核体系,促进了工作作风的切实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我国核工业安全高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法治一体建设的路向和课题值得认真研究.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形成了还不完善的我国现行法制体系,如何实现法制的良善化、精细化已成为深入转型发展时期的时代任务.在全球法治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世界正义项目和法治指数运动,给予人们许多启发.从法治建设诸项标准的理据分析和实践探索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既有创新成果和成功经验,也有认识误区和负面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坚定方向、改善前行.笔者提出的法治一体建设的评价标准之基本构想,旨在为深入研究解决法治一体建设标准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朱真真 《法制与社会》2013,(24):212-2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法治为主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使法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基点,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在对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建设内涵、两者关系分析和法治理念之下,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路径,从而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状态和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统计打假即将开始!据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将检查以GDP为重点内容的统计作假现象,统计打假由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三部委联合执法。这次大检查要实现要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理一批顶风作假的责任人,坚决遏制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进一步净化统计工作环境的目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GDP数据注水?为什么会有一批人要顶风作假?GDP数据的公信力烂到如此地步,为什么还要继续采信采用呢?  相似文献   

17.
秋天 《中国律师》2014,(3):32-34
正中国要实行法治社会,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一定要有律师的力量。作为以践行法律为使命的职业群体,律师是法律尊严的坚决维护者,是完善法治、实现法治的重要力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梅非常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话语中既充满了自信,又包含着一名律师强烈的  相似文献   

18.
法治政府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环节。根据《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诚实守信”为目标体系的法治政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的组织性目标的实现;通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地完成了执法严明、公开公正的过程性目标;通过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深入政务诚信建设,有效推进了廉洁高效、诚实守信的伦理性目标的制度化。以此为标志,中国法治政府建设已经达成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9.
韩加政 《政府法制》2014,(36):54-55
依法行政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对政府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做出决定,顶层设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县区政府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山西省阳泉市郊区而言,作为阳泉市唯一的省级转型综改和扩权强县双料试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出台的一个高峰期,可以说为贯彻落实《决定》、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政府法制》2012,(17):10-10
历史经验表明,政府官员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自然会促进相应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而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实践又会给相应同家、地区执政者更主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的动力。一旦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即可认为其已步人了法治运作和科学发展的正轨,进入了法治社会的常态。因此,“法治思维”应是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