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改革的前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关心与担心:对改革前景的诸多议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航船驶向何处?目前大体上有三种议论:第一种议论,认为中国改革的前景是资本主义。有的说:“初级阶段的理论是搞资本主义的一层窗户纸,捅破全是资”;有的说:“农村和企业的承包,实际上是搞私有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开辟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航程。改革的锋芒势必扫及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初几年,经济理论界的有些同志已经触及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改革问题,特别是对国家所有制的长短优劣作过一些评议。也许是所有制问题过于复杂,又比较敏感,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关所有制改革的议论就显得少一些了。有的同志认为,“不能等理论上的争论告一段落再来改革”。此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实施一项项具体的改革措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价格调整和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和增加开放城市等。这些改革措施,在最近几年尽管都已收到了相当成效,但在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使我们懂得,任何改革都不能单方  相似文献   

3.
有的这样说,有的那样说:“众口难调”只是一个方面,更深层的问题是:文化有了市场;市场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法规。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完善有关法规的时候,很需要听听各种不同的议论。  相似文献   

4.
“要想富,多砍树”。过去,记者在南方林区采访常常听到人们这样议论。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国家三令五申,停止过量砍伐。因此,有些人便担心起来,这不是断了山区财源、林农致富的道路吗?他们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能办到吗?” 最近,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到湘鄂赣三省交界  相似文献   

5.
某个局级单位的领导干部想巧立名目,给本单位职工发放服装费,但被一位会计依据财务制度顶住了。当时在一部分人中颇引起一番议论,有的说会计“目无领导”,有的说“一个会计,凭什么权力敢这样做?”对此,这位会计理直气壮地回答:“凭共产党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最近到企业搞调查,听到一些领导和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说:“现在的工人不象从前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同时也听到一些工人说:“现在有的干部不可信。”一个说“不好做”,一个说“不可信”,孰是孰非,看来颇值得议论一番。应该承认,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确有难度,要做好并非轻而易举。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工人们眼界更开阔了,思想更活跃了,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能象从前那样,换着权力的余威,三两句话就把他们“打发走了”。现在要想思想政治工作做得让人信服,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我以为,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原因,恐怕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随一些政工干部到班组调查了解职工思想动态。针对部分职工提出的问题,政工干部做了一番细致的说理解释工作。岂料职工却说:“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欲言又止。很多政工干部反映,类似现象很普遍。 职工向政工干部提问题,这本身就说明职工信任政工干部,愿意听“道理”,并非某些人以为的职工只讲“实惠”不讲“道理”。可是“你说的道理”为啥“我都懂”?笔者以为,关键是没有把问题中蕴含的“道理”讲新、讲实、讲透。所谓没有讲新,就是一些政  相似文献   

8.
近来社会上有一些人议论说:“改革带来了不正之风”,“改革越深入,不正之风越严重”。这种说法对不对?河北省藁城县县委书记朱久安和县委其他领导同志就党风与改革的关系问题,作了专题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几年的改革促进了党风的好转,而不是相反。 朱久安对记者说,对近年来社会上和党内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听了“抓斗大王”包起帆的报告,人们由衷地赞叹:“了不起,了不起!”那么下文呢?那可就五花八门了。有的说,包起帆聪明过人,咱这脑袋学不了;有的说,包起帆运气好,咱可碰不上这样的机遇;还有人说,抓典型嘛,如果大家都一样,那不脚碰脚了……我们从这些议论里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事迹感人,先进难学。 这里有一个向先进人物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学包起帆,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干我们队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队伍中基本上没有干活看招待,私装捎脚钱的现象了。但存在的倾向问题是,有的司机对自己的车子保养得漂漂亮亮的,看到别的车待料停产也不去过问;有的在行车中只想着自己顺顺当当完成任务,看到别人的车抛了“锚”,装着没看见;有的对别人服务质量差的现象也不管,觉得不是我的事,犯不着得罪人。为什么部分职工会产生“各顾各”的思想呢?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志对什么是集体主义,以及在改革的形势下,还要不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有人认为:集体是由一个个人构成的,把自己管好,也就有集体主义思想了;也有的说,现  相似文献   

11.
改革初期,河北省文安县郭辛庄等14个村党支部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曾显露出个人致富的才能。他们有的在乡镇企业中担任厂长、经理,有的在联合体中入股经营,有的在个体经营中成为“冒尖户”,有的身怀“绝技”,成为人们佩服的“能人”。改革的实  相似文献   

12.
在我的陋室中,挂有一副朋友送的清人郑板桥书的拓片,这张拓片正文写着“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四个大字的下面还有几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富报也。”每有朋友到家中来做客,都要议论一番这几个字,见仁见智,有的说这几个字有特点,有的说寓意深刻,有的说这几个字含义太消沉……总之,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观察角度。在近  相似文献   

13.
听说沈阳拖拉机制造厂精铸分厂干群关系融洽和谐,我们慕名前去调查。果然,我们接触的几十名干部工人都说:“咱厂干群关系没的说,工人支持厂长,干群关系好得象一家人似的。”当我们问分厂领导搞好干群关系有什么决窍时,他们说:“也没有什么决窍,我们只是在实践中悟出了九个字:少拿钱,讲情谊,多实干。如果说有决窍,这九个字就算是吧!”一、在“钱”上做文章商品经济的发展,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金钱欲望,追求钱,想致富,这是职工普遍存在的心态。在精铸分厂,当然也不例外。一次职工大会上,厂长张华问大家:“老实讲,你们现在最想的是什么?”150多号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钱”。厂领导在颇费一番脑  相似文献   

14.
谷祥 《瞭望》1986,(23)
供销社的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好几年了。成效如何?评价不一。有的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改革的任务;有的说,供销社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半官半民”的企业;还有的说,改革只是动了皮毛,未动筋骨。 我们认为,供销社改革的目的是彻底改变其“官办”性质。官办是否真正变为民办的主要标志,在于“服务第一”的方针是否在供销社的组织上、经营上、管理上真正得到落实。所以,应当从供销社的服务水平上  相似文献   

15.
今年九月,上海市工业党委举办了两期局级干部《增强党性读书班》,着重解决了三个问题:(一)进一步认清了改革形势。学习前,一些同志认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改革走了弯路,当前的改革处在“停顿”状态;有的干部存在着“难、怕、等”的思想。通过学习,许多同志认识到,应该全面、准确地估计形势。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清醒地看到问题。我国经济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部是与改革分不开的。不少同志说,去年第四季度是“难忘的四季度”。改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僵化模式的计划体制开始改变;物价体系改革迈出了坚定的步子;市场进一步搞活了,农轻重更加协调发展了;工农业生产连续几年稳定增长;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实现根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当前形势确实是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总之,改革给经济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前不久的一天,某市13个县的120名共产党员代表到一个村庄去参观评议党员的活动。代表们看到红旗上的镰刀斧头党徽,议论开了。有的说:那镰刀口向左,不对;省里的纪检刊物上登的就是向右。有的说:如果向右,怕是弄错了。党章上是向左。村里的一位党员因此给《瞭望》编辑部写信,要求“给答复一下”。 党徽图样上的镰刀口,该向左还是向右?应以党旗上的配置为准,这毋庸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由于商品大潮的冲击,各社会利益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利益问题,经营致富问题,义利关系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当传统的“何必曰利”,君子应当终日“言不及利”的说教被纷纷抛弃时,上世纪末,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发出的下列感叹,却特别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现场短新闻评奖在大邱庄举行,当天禹作敏来看大家。他介绍了大邱庄的一些情况后说,以前有人批他,说:“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口号不对,怎么能向钱看呢?他反驳说:你没有钱能办事吗!现在大家都讲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什么,记白了还不是钱?农民理解问题就那么简单,讲求经济效益就是向钱看。禹作敏还讲了个故事:有一次,有个领导干部到大邱庄。禹作敏问:“你这局长一月拿多少钱?”“二百多吧。”“想多拿点“吗?”“不想。”“你说这不是神经病吗?通过正当渠道多收入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形势,有喜人的一面也有困难的一面。促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朝着喜人方向发展,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必须极大地调动起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篇《企盼》,反映的就是上海部分职工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记者最近与上海一些企业的职工交谈,发现改革依然是职工所议论的“热点”。职工对于改革的议论虽然各不相同,但普遍的心态是:拥护改革,关注改革、参与改革。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企盼。  相似文献   

20.
日前,上海市通报了挪用社保资金案的进展情况,引发网民一片议论。有的认为“目前宣布全部收回违规金显得速度太快”,有的提出疑问,说这是否“意味着宣布上海社保案全部结束”,也有网民称,上海方面应该能提供具体证据及资金来自何方,以供公众查证。还有网民说,挪用资金是暗箱操作,而回收资金不应该也变成“看不见的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