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采访者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物权法》出台后,车位问题依然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的是,车位主权作为业主一项权利,已经被《物权法》所确认;让人忧虑的是,《物权法》规定有些情况下车位所有权归属于开发商,"这种情况下,将来依然可能会引发纷争,甚至更大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8,(2):12-13
2007年10月19日,就<物权法>关于车位问题,徐海燕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她在详细解读了<物权法>第74条3项条款之后,提出了一个建议--"车位产权民主化".  相似文献   

3.
黄武双 《检察风云》2007,(13):58-59
在我国,居住小区内车库、车位权属问题比较复杂,其所有权归属也不尽相同.即将实行的<物权法>以现有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确定了目前小区车位的归属原则.因此,开发商在<物权法>施行之前的过渡阶段,几乎没有法律空子可钻.所以,小区业主在面对开发商突击抛售车位时,应谨思慎行.……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居住小区内车库、车位权属问题比较复杂,其所有权归属也不尽相同.即将实行的<物权法>以现有法律、法规作为基础,确定了目前小区车位的归属原则.因此,开发商在<物权法>施行之前的过渡阶段,几乎没有法律空子可钻.所以,小区业主在面对开发商突击抛售车位时,应谨思慎行.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的颁布,小区车位、车库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私家车族队伍的壮大,车位、车库日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区建成的停车位、停车库究竟归属谁?是归开发商,还是入住业主?或是小区物业公司?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困扰和纠纷.笔者作为一名车主也相当关心此方面情况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京城私家车突破3000万辆的今天,车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日益紧俏。随着《物权法》的实施,不断产生的车位纠纷陆续走上法庭这一解决通道。 如何理解《物权法》有关车位的规定?第74条这把保护伞,是该为业主遮风还是为开发商挡雨? 在《物权法》实施后,记者走近与车位纠纷有关的当事人和专家,走进多个小区进行全方位调查。深度关注京城车位产权。  相似文献   

7.
黄祎 《中国公证》2005,(9):14-16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与<票据法>对票据质权的规定存在冲突,前者规定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为票据质权成立的对抗要件,后者规定为生效要件;前者规定质权人可以转质,后者并无明确规定.<物权法>是关于票据质权的一般规定,<票据法>对质权设定方式设有专门规定,票据质权应依<票据法>规定以背书方式记载"质押"字样才能有效设定;承认票据转质缺乏制度基础,各国票据立法均不予承认,因此,票据质权人不得享有转质权.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物权法>是公证制度的重要法律渊源之一,它为公证制度功能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点;<公证法>是物权制度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机制,它是促进物权制度贯彻实施的推进器.这种制度之间关联性,客观上要求<物权法>与<公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这两个制度功能的最大化.按照立法惯例,<公证法>一般只对公证事项作列举式的规定,而具体内容则通过民商事实体法来体现.就目前的<物权法(草案)>来说,尚无公证制度方面的规定,物权法与公证法之间出现了脱节,这是物权立法中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因为小区车位的归属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物权法》规定了小区车位所有权归属的确认原则,却遭到不少的批评。本文认为《物权法》关于小区车位的相关规定虽有不足,但仍有助于纠纷的实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杨文起 《法庭内外》2006,(11):34-37
所谓“分时度假”,就是有关机构先与酒店或席假村签订协议,将客房使用权每年按特定方式划成若干份额,用锁定且优惠的价格按份销售给顾客,顾客拥有在一定的期限内在这一住所每年住宿一周的权利,同时还享有转让,馈赠,继承等系列权益。当人们购买了某一处住所后,通过交换系统可以交换到参加这一系统的世界其他地方。“分时度假”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法国的阿尔卑斯地区。70年代起在美国兴起,并扩展到世界各地。它进入我国的时间表应该是上个世纪末的事情。那么分时度假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对一组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分时度假这种产品目前在我国的状况是“耀眼光环,麻烦不断。”其发展前景让人欢喜让人忧。  相似文献   

12.
对《物权法》车位权属规则的检视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车位权属处理"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的表述过于概括,"其它场地"所指不明,约定归属不切实际且有违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应立足我国国情,从车位的性质、类型、功能、土地使用权的状况、车位权属所涉及的利益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借鉴国外立法例,在坚持小区车位应当首先满足业主需要的立法宗旨下,完善《物权法》的车位权属规则。  相似文献   

13.
历经8次审议,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终于得以面世.审议期间,几经波折,北大教授的一封信所引发的姓资姓社争论,为<物权法>的诞生上演了一段插曲,同时也为<物权法>增添了意识形态上可兹商榷的空间与余地.若暂且搁置意识形态上的针锋相对,脱离情感主宰的各为其主,以理性回归的方式,仅就物权法本身的制度框架加以审视,则可发现,尽管瑕不掩瑜,但是,<物权法>仍有其不尽善之处,缺少对物权法定之折衷与缓和便是一例,本文将以让与担保制度在<物权法>中的缺失为切入点,以经济分析之视角对物权法定作一刍议,以此为砖,惟望能起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4.
自2007年物权法颁布施行以来,关于住宅小区车位、车库权利归属的纷争就没有停止过,《物权法》第74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模糊,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出现很多盲点,为小区车位、车库问题的解决埋下了隐患。本文试从小区车位、车库所有权归属理论出发结合两大法系关于小区车位、车库权属的规定以及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住宅小区车位、车库的权利归属做出新的探讨,以期有益于相关实践。  相似文献   

15.
民间借贷的既得利者在利的滋养下欢喜享受,但毒瘤却暗藏其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的当下,尤其是在目前银行贷款受限之际,民间借贷趁势而起。这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出诸多法律纠纷,让人既喜又忧。手持"欠条"居然要不回欠款春节前夕,老武被前妻诉之法院,要求归还欠款5万元。老武气愤地说:"我什么时候向你借过钱?"前妻根本不理会他的叫嚣,抽出一张白纸条挥了挥:"这是借条。"经过法庭调查和激烈辩论,法院终于弄清原委:原告被告结婚多年无子,在"种子不  相似文献   

16.
对物权保护的制度设计,在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多有争论,而是否采物权请求权更成争议的焦点.持肯定意见的学者认为,应对物权配置其相应的请求权,以此形成我国的物权保护机制①,持相反意见的学者则坚持变革物权请求权为侵权责任,并认为此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此将侵权责任和债权分离进而形塑我国民法的请求权体系②.即便在<物权法>将物权请求权作了规定的情况下,学者的意见也未尽统一,分歧依然③.可见,对物权请求权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对于厘清理论纷争,而且对<物权法>的实施亦具重要意义.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辜明安博士所著<物权请求权制度研究>一书,针对学界的研究现状和我国立法的实际,对物权请求权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部较具价值的新作.该书通过对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的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笔者认为,本书作者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及其研究结论尤其值得关注:首先,本书对请求权及其在权利体系中的定位作了充分论析.  相似文献   

17.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由开发商享有所有权,开发商可以通过出售、附赠、出租等方式确定车位、车库的权利归属。《物权法》实施之前,对于车位、车库的权利归属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应当推定为业主共有;《物权法》实施后,对于车位、车库的权利归属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应当由开发商所有。占有业主共有的道路、首层架空层、楼顶平台、结建人防工程等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由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18.
刘阅春 《法律适用》2013,(2):108-11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物权法》第74条针对小区车位规定了"约定归属"制度,然而哪些车位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其归属,《物权法》并没有明确。最高法院在《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释》)中将其范围解释成为建筑区划内的车位,但是仍然没有说明谁是约定的主体以及约定的范围。特别是人防车位,是不是属于约定的范围,在法律适用上存在困惑。兹举两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9.
2月23日凌晨,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上海居住证持有者终于可以转上海户籍了.对于"新上海人"这个数以百万计的庞大群体来说,这是一个给他们春天般温暖的消息:上海户籍改革"破冰"在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探讨,自其制定以来就存在巨大的争议,王泽鉴先生称其为"民法上的精灵",可见其理论难度之艰巨.本文主要结合<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分析在此种情况下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