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在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重视和关心知识分子工作。不断地同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他认为,“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入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论知识分子问题》三篇重要著作,代表了建国以后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正确主张。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的严重失误,正是违背了这些正确主张;今天我们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也就是要恢复和发展这些正确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知识分子问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有十条,但最重要的是第九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小平同志在一次接见外宾的时候说:“中同的知识分子问题是一个特殊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解决好。解决这个问题非常迫切非常重要。”尽管党中央再三强调要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但由于长期“左”的思想和小生产、甚至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轻视知识、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现象仍然严重地存在着。因此,在学习和贯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毛泽东十分强调知识分子工农化问题,这一思想在抗战时期系统化了。群众史观的确立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形成是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工农化的理论基础;时代发展、工农革命作用的凸显和抗日战争的残酷性是知识分子工农化的现实原因;知识分子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民族危机的困境是知识分子必须工农化的历史原因;知识分子工农化也是毛泽东个人革命经历的生动总结。这一思想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经常提醒和督促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特别要做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工作。为的是什么?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不止一次说过的:我们的国家很有希望,现在关键是培养人才问题,没有知识办不好事情。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从另一方面看,还存在着不少轻视知识、轻视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近来报刊上屡屡披露的有关事实,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5.
李春敏 《理论视野》2008,(12):52-54
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的知识分子归之为“总体工人”的一部分,恩格斯则把其称之为“脑力劳动无产阶级”,并认为“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知识分子始终是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工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静肚,不会提高自己。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党、治军。政府中,党部中,民众运动中,也要吸收革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陶东风 《理论参考》2008,(12):48-51
由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及知识、知识分子的结构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转型约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中期,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层面的转型。官方称之为“拨乱反正”、“解放思想”,知识界则称之为“新启蒙运动”。当时中国的社会变革基本上还停留在观念转型与舆论准备阶段,尚未全面进入实践层面,因而带有突出的思想革命、意识形态调整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合理使用各种人才”,“要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要努力为知识分子的工作以及知识的扩展,尽可能创造必要的条件”。赵总理的这些话,表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知识分子工作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望、信赖和极大的关怀。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是进一步研究该群体的前提和基础。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到过延安,以救国的革命理想为指导,并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其基本特征是:来源面广,背景复杂;知识层次高,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初步实现了与工农结合以及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变;实现了延安各界知识分子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王一众 《学理论》2023,(1):67-69
马克思主义者在大别山区早期革命活动的主要传播内容为反帝反封建思想、社会改造思想、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思想、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结合思想等,先后建立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军民成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将革命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说:“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竞,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这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是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代表人物和成员有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黄日葵、瞿秋白、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  相似文献   

11.
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军队,当时革命的参加者绝大部分是小生产的农民和成份复杂的知识分子。为求得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收,要求革命队伍里的每个人不但要在行动上服从军队严格的纪律,而且在思想上要不断克服小生产意识和个人主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思想政治工作适应这一客观要求,担负起了对革命的参加者“教育、改造”的任务,并由此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取向。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必需的,而且作为经济  相似文献   

12.
北京玻璃研究所的那几位负责人采取各种手段来阻挠王世芳入党转正,并非偶然。他们一直轻视知识,歧视知识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所一百五十多名知识分子,只有三人被发展入党。而对象王世芳同志这样的人,即使成了预备党员,如不称心,还是要不择手段地摒于党的大门之外的。透过这件事,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思想上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在作怪。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新技术革命给我国高等教育送来了新信息。我们以为,有一些事关全局的指导思想值得在改革高等教育时借鉴和研究。给学生以“猎枪”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脑子是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就是用知识(其实主要是书本知识)去填满这个“仓库”。因而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缺乏创造性。我们认为,对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来说,不仅要使他们接受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发现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以“猎枪”,让他们自己去猎取知识,而不能只给学生吃“干粮”。给“猎枪”,旨在培养大批具备更高智能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材。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5,(12)
继续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是今年全党要做的几件大事中的一件。 调整领导班子,无非一个是进,一个是退。就是说、继续选拔一枇有知识、有开创精神的年轻干部进到领导班子中来,使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年轻化;同时,也有一批老同志从领导班子中退下来。 要把大批有知识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当前最主要的障碍,仍旧是用人上的“左”的思想和旧的观念。例如,“没有知识分子照样干四化”,“知识分子可用不可信,只能团结,不能依靠,更不能重用”,等等。这些论调仍旧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起作用。他们把知识分子当作异己力量,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8,(48)
早在谋划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年来,在这一光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新时期关于知识分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风气在全社会的逐步形成。日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政治形态中,“士”处于政治社会权力架构的中心地位,而科举制是其制度化的保障。清末科举制的废除促使皇权国家趋于解体,同时也开启了“士”向“知识分子”的社会转化。伴随着这个过程,中国知识分子群体在政治社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不断边缘化,从而使清末边缘化知识分子兴起,而参与“革命”表达这一集团重新寻求政治社会“中心”位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读了《青年研究》1986年第7期吴天琪的《目前大学生体力劳动观念管窥》一文,对于作者提出的目前大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和瞧不起体力劳动者的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笔者也是一青年学生,并做过学生工作,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1.大学生并非唯脑力劳动论。吴天琪文章说,当前大学生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不关心国家大事,生活能力差。实际上我国恢复高考的时间还不长,科学文化、技术在我国都还很落后,尤其是中央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还没有在每一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邓小平同志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的20世纪80年代末,又进一步升华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这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特别是对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到来后的科学——技术——产业革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在,对成熟社会主义阶段知识分子作用不断加强的原因和机制作具体一历史研究的问题,往往变成了关于“一般”脑力劳动作用的提高、关于“一般”科学技术革命作用的不受时间限制的抽象一思辨的议论,或者试图仅仅根据某些知识分子职业群体的活动特点(“劳动的性质”)来推论这一过程。因此就丧失了社会主义基本规律及其动力对这一过程的制约性。但只有从这些规律和动力的立场出发,才能理解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这一全新的概念的形成和传播,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本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弗里茨·克卢普提出的“知识产业”,可以说是“知识经济”这一概念的最初萌芽。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兴起以后,当新技术革命使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愈来愈快,知识和信息的积累、流转、运用越来越决定经济竞争胜负时,人们意识到“知识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日益成为经济的主要特征。90年代知识经济概念正式形成,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