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志环 《唯实》2012,(4):63-66
《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文化问题认识的成熟。它科学界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指明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上重要的基础理论文献。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对待文化问题的基本精神对当前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毓成 《湘潮》2014,(10):50-50
《新民主主义论》,系毛泽东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发表于1940年2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解放》杂志第98、99期合刊登载此文时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解放前,《新民主主义论》在湖南印行过单本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历史上,堪称新闻改革的有了次,除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新闻改革,另外两次就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其中,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有其特殊的缘由,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俊 《学习月刊》2012,(16):28-29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在中国新闻史上被称为第二次党报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伟大尝试。这次改版既继承了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奠定的党报模式,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条件下尝试通过回归新闻本位来改变办报风格,并成为1978年第三次党报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论》从实际出发,客观、全面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揭示出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为目的革命的实现,是有优势的可能性。为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新民主主义论》具体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实践行动的纲领和方针。《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7.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21):9-9
政府要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在管理文化事务时。既要遵循市场规律。也要遵循文化规律。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前提下,文学艺术领域即便有些倾向性问题。也要通过引导、循循善诱,加以解决。——文化部部长蔡武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  相似文献   

8.
朱镕基主政上海时期,周瑞金曾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后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在朱镕基的亲自领导下,当年周瑞金在上海与施芝鸿等人以“皇甫平”为笔名发表的关于改革的若干文章,曾引发了关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交锋,名震一时。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1):35-36
如何评价党领导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直是党史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明确结论。《决议》认为,  相似文献   

10.
钱江 《党史博览》2003,(2):37-39
1947年3月,在党的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的同时,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的创刊填补了《解放日报》停刊后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的一年多时间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共同纲领》的全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的总纲规定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开始国家任务是建设新民主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那么,《共同纲领》为什么没写“社会主义”呢?  相似文献   

12.
1941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年代.为适应形势的要求,中共中央于5月15日决定将《新中华报》和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创办《解放日报》.但《解放日报》创刊之初存在着党性不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因而,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从1942年春开始,《解放日报》进行改版.经过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党性、群众性鲜明,文风活泼,为在此后办好党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对于党的新闻理论体系和报刊工作方法的确定,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报刊史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波 《党的文献》2019,(2):52-57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这三篇经典文献,以其洗练精粹、清晰明快的文风而广为流传,其内在蕴含的话语风格、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深深影响了广大党员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示范性意义。这三篇经典文献勾勒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建设范式,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钱江 《湘潮》2008,(4):37-40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五一六通知》的内容和林彪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向全国传播,号召群众起来“横扫盘踞的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  相似文献   

15.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在这个过程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对该次协商建国的盛会予以了充分报道,在宣传性和思想性上取得了很好的新闻效果。因此,站在历史的角度,结合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以报道建国盛况的视角全方位审视《人民日报》的立场性与时代性,不仅对了解当时的《人民日报》有所帮助,也对还原那段协商建国的历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延安《解放日报》出版的年代,正值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的时期。延安《解放日报》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初步阐释和概括了其科学内涵和体系,广泛宣传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延安《解放日报》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其做法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延安《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报。它创刊于1941年5月16日,停刊于1947年3月27日,历时5年零10个月,出报2130期。第一任社长为博古,后为廖承志;第一任总编辑为杨松,后为陆定一、余光生。《解放日报》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是完全不同于旧日报的新型日报,为以后中共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它所创立的一些办报原则,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毛泽东为这份日报的创立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毛泽东选集》第二、三卷中许多文章都是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今年是延安《解放日报》创刊65周年,我们发表两篇文章,以志对先辈的怀念。——编者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剔除了早期的苏俄色彩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政治总动员之实践成果就是《新民主主义论》。该作以政治动员的巧妙方式回答了三个关键问题:中国的走向是建立新中国,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发展模式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新民主主义论》既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经过五十年的历史检验,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东方红》以人民革命的光辉历史和毛泽东思想为主题,坚持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相统一的创作原则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优秀人才,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思考和研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对今天的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勤瑶 《党的文献》2016,(4):114-1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争取民族独立的救亡运动与思想启蒙相融合,不仅在物质上保障人民的生存要求,更给予了群众精神的满足和生活的希望。在承接新启蒙运动"民族性、民主性、大众化"的理念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根据地的具体实践,通过多种文化传播方式,实现了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内核的抗战文化启蒙、以劳动人民主体地位为内核的群众文化启蒙。而作为晋察冀边区文化启蒙的重要传播媒介,《晋察冀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以及文化建设方面扛起了敌后抗战的一面大旗,成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启蒙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