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两党共同体认到:——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2.
国共两党敌后抗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与我党一道在敌后共同抗战。国共两党的敌后抗战,对配合正面战场、坚持持久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由于两党敌后抗战的指导思想、两党所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使得两党敌后抗战所起的作用迥异,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6,(1):79-80
国宗合作启动 绿营分化加剧 2005年12月,台湾政坛出现了“两大地震”:一是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同年12月12日、12月22日先后举行两次会谈,为国亲两党合并奠定了基础。并就组阁、军购、监委同意权等三项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5,(6):40-40
中国首脑在岁末密集出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5年10月28日至30日对朝鲜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与金正日总书记等朝鲜党政主要领导人进行了会谈,就两党两国关系以及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广泛共识。10月31日至11月2日,胡锦涛对越南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此外。胡锦涛还定于11月8日至17日对英国、德国、西班牙和韩国进行国事访问。11月18日至19日出席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相似文献   

5.
蔡兵 《传承》2012,(9):69-69
改革要取得共识,就需要夯实利益、知识、理性等方面的社会基础。遗憾的是,现实进行的许多改革显得既鲁莽又草率,没有或不愿意在这方面下足功夫,结果导致大量由"利益掩盖""知识分工""理性局限"带来的矛盾漩涡,给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虑和痛苦。只有重视并切实搞好改革共识形成的社会基础工作,改革才能做到从容而不急躁,理性而不盲从。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化的诸种要素,多孕育于中世纪晚期,尤以都铎时期为甚,其标志在于以向海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而这一国策能顺利推行,以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等为代表的英国王权,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都铎王权顺应了时代潮流,它在扩展外贸、巩固海防、建设海军等领域的作为,有效推动了包括海洋事业在内的国家发展。当然,都铎王权的运行没有脱离英国传统的轨道,在王朝利益与新型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的平衡。在英国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这个关键性节点上,这样一种"适度"王权的出现是英国人的幸运。  相似文献   

7.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擘划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了国共两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确立了国共两党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两党共同体认到: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往历次重大改革都是在执政党和社会内部达成某种"妥协性共识"的情况下出台的,因而,也在最小阻力下取得了最大的成就。而目前却出现了改革共识难以出台的困境,并在相当程度上危及到"深化改革"目标的实现。"改革共识"缺位的原因,可归结为利益分化、权力失衡,以及共识平台的缺乏等。为达成新的利益整合和力量制衡,就必须反思目前自上而下进行的价值整合模式,即从单纯地追求"凝聚共识"转为建设"共识平台"。这就意味着,需要借鉴其他国家以"政治市场"等"共识平台"成功整合国内共识的经验,通过自下而上的路径凝聚"深化改革"的新共识,为长期的观念和价值整合创造全新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非 《两岸关系》2005,(7):10-11
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识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5月12日,胡锦涛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会谈公报”中提出“促进两岸恢复协商后,就建立两岸贸易便利和自由化(两岸自由贸易区)等长期、稳定的相关机制问题进行磋商”。这些共识明确指明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西方民主国家的两党竞争和多党竞争模式,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必然性。两党竞争 模式对社会环境和政治体制的要求苛刻得多,能满足这些条件并维持稳定的两党政治的国家也少得多。 多党竞争模式常常与变革中的社会和不稳定的政治秩序联系在一起。在民主政府有效运作的层面上,多 党竞争与两党竞争各有所长但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1.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4,(12):57-63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毛泽东对自己的言谈举止有着精细的考量。有时看似矛盾的表象,其实有一以贯之的内核。本文要谈的,是毛泽东在1960年代生日的不同做派。 1960—1962:"秋风万里芙蓉国" 以"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数计,1960年可能是最困难的年头。雪上加霜,7月间,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苏两党由意识形态分歧导致国家关系破裂。  相似文献   

12.
兰亚春  兰峤 《前沿》2013,(7):109-111
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行政性的"单位"整合机制,依赖国家对资源的垄断,使个人依附于单位、单位依附于国家,建立了以单位为基础的"社会联结",实现了对社会成员及社会生活领域全面组织与控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国家体制外的资源形式增多,这种分散性的配置模式解放了个人对单位和国家的依附,游离于"单位"之外的个体越来越多,行政性的"单位"整合能力逐渐弱化。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利益与观念的日益多元等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社会整合难度,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整合机制,将分化的社会再度组织起来。社区,曾被边缘化的地方层次的社会整合载体,再次受到关注,并日益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总量虽然位于世界第二,但人均量还很低,只有美国的十几分之一,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西方舆论不断编造"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以致一些国家的对华政策也出现微妙变化?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强者不愿意看到弱者逐步走强,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长期享有的政治、经济和科技优势的相对下降,因此产生抱怨和不满,甚至"妖魔化"中国,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一届国会,也即第107届国会于2001年1月3日正式开议。此届国会因其共和、民主两党实力非常接近的特点而引人注目。目前国会的情况是两党在参议院差不多平分秋色,这是1881年来的第一次。众议院则出现了共和党占221席,民主党占212席的局面。不过,共和党的优势虽然已经减小,但仍然创下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该党一连四届控制众议院的记录。第107届国会共出现了52位新议员,其中众议员41位,参议员11位。与上一届国会相比,此届国会更趋向于走中间路线。尤其在两党利益发生较大冲突时,哪一方都没有绝对把握战胜对方,所以温和的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15.
陈斌华  张勇 《台声》2005,(5):16-19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今天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6.
杨扬 《求索》2013,(8):67-70
1949—1976年,中苏政党外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中苏政党外交处于友好合作发展期,并逐渐达到友好外交的顶峰:自20世纪50年代末始.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显露,两党外交逐渐陷入曲折与重挫。这种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意识形态的作用;两国国家利益的差异:苏共的大国主义与大党主义、中苏国内政治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其政治变化值得高度重视。在2010年议会选举中,轮流执政近百年的英国两大主要政党——工党和保守党,均未得到单独执政所需的过半数议会席位。经过谈判,大选中得票最多的保守党和英国的第三党自由民主党携手上台,以两党钟摆政治著称的英国出现了战后首个联合政府。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日致电吴敦义,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希望两党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坚持"九二共识",坚定反对"台独",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之、同日,新当选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复电,对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感谢,期盼两党持续深化"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关系多元化引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冲突,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有效维持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防止社会断裂的"粘合剂"。形成稳定一致的价值观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与国家治理的一致目标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部分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达成价值观共识、确立共识性的价值观,必须解决价值观建设和国家治理过程中实然价值观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4月29日下午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