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其共享的传播方式在满足民众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民众利益诉求的提高,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政府应急干预中有效的预判预研机制的缺乏与各种矛盾的凸显都成为新媒体时代群体性突发事件耦合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因而地方政府要积极转变执政理念,鼓励民众通过新媒体手段参与政府治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方政府对新媒体的运营技巧,从而努力建立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彬 《长白学刊》2011,(1):69-72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信度与政府的性质、形象、行为及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等高度相关,也与民众对政府的认识密切相连.在弱政府信任情况下,政府与民众的隔阂会增加,改革阻力也会增加,实施成本急剧扩大.特别是,当政府组织现象欠佳,决策能力有限,公共政策导向出现偏差,客观上导致民众利益普遍受损时,民众与政府的隔闽...  相似文献   

3.
政府赋权是指政府还权于民,民众争权则是指民众在参与过程中自我赋权。政府赋权和民众争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府赋权是民众争权的必要条件,而民众争权是政府赋权的有效保障。政府赋权与民众的争权又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交接关系。政府赋权是手段,民众争权是目的。权力理应服从服务于权利,民众争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改革以来,政府进步很快,政府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度、责任心都迅速提高,但是,民众的权利意识提升更快,对于政府工作的要求提升更快。这正是当前很多问题出现的基本原因。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没有别的选择,就是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更新观念、改进工作,以最大程度地适应民众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9日《南方周末》有评论文章指出现今的政务公开,往往是民众想看的,地方政府网站偏不给你看;民众不想看的,却丢给你一大摞,当然,还有的政府网站善解人意,知道你不想看,就丢都懒得丢了。  相似文献   

6.
网上政府走近民众网络对于政府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通信手段,更是一座沟通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桥梁。网上政府大大缩短了政府与民众、政府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广大公众更好地参政议政,增加政府机构的民主性。政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省“两会”期间,天气虽是寒意阵阵,但会上传出的信息却是暖意融融,令人振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委员提案,还是委员分组讨论,民生问题都是最热的“宠儿”,受到格外关注。而其背后透出的就是政府、委员关注民众的生活,关心民众的冷暖,想尽最大可能汹:民众拥着幸福享受尊严地生活……  相似文献   

8.
《辽宁人大》2007,(11):42-43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连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的。然而,现在各种各样的公务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已沿袭成为“潜规则”。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称,逾九成民众认为政府的浪费现象比个人更严重。在你眼中,政府的浪费现象都有哪些?怎样才能打破“潜规则”,遏制浪费现象?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政府的钱准备怎么花?居民社会保险金是否有上调?用于民生改善的资金有多少……"这些问题一直都是民众关心的热点,也折射出民众对政府的期盼。而这些问题的指向,就是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民有所想,人大必行。为此,萍乡市人大常委会以组织开展预算法执法检查为抓手,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预算编制,推动部门预算合理执行,积极回应民众关切。谋篇布局把好"方向盘""组织开展预算法执法检查,全  相似文献   

10.
朱海滔 《创造》2009,(1):46-46
对公众失信不仅损害官员自身形象,更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导致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信誉和公信力的流失,势必使政府和民众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执政能力也会因广泛的质疑而削弱。若连政府都不值得信任了,民众还能相信谁?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6,(27)
正公开将成为政府与民众互动的一种最佳方式,民众有诉求,民众有关切,政府就应该有回应,政府就应该有行动。学会和民众的"互动"将成为一种惯例。政务公开这一理念,正在加速成为这个国家新的行政准则。2016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会议明确提出,要创新公开方式,扩大政务公开参与,注重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民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众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和公共事件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由于自身的方便性、快捷性、匿名性、无责性等特性在民众获取、传播信息,参与公共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往往使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矛盾迅速的在网络上形成了舆情风暴,这一切都考验着政府应对的能力,也为政府如何应对舆情危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研究了近年来政府在各类事件中应对舆情危机的各种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郑斐  郑锐 《理论月刊》2006,(2):46-48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运行成本过高将导致资源浪费、政府腐败、官僚主义扩大化。为此,必须加强政府成本预算、成本核算,强化民众对政府运行成本的控制和监督。要求政府成本开支透明化、并按市场化运作,努力寻求降低政府成本的途径。这对我国改进政府模式、提升政府功能,反腐倡廉都将具有现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涛  梁哲浩 《求索》2022,(1):172-183
由于发生在社交媒体的"政府—民众"对话往往是公开可见的,因此民众可以在不亲身参与"政民互动"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围观"间接地获得与政府沟通的相关经验。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考察民众直接参与"政民互动"的经验,而忽视了间接经验的潜在意义。因此,可以构建一个中层理论模型,并通过分组对比实验证明,政府回应行为的质量会影响"围观"在线政民互动的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围观"民众感知的政府回应性则中介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公开的政民互动中,政府的回应行为模式对"围观"民众的"溢出式"影响及其过程机制,为推动电子政务运营质量提升、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凤云 《前沿》2006,1(3):146-148
我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民众的心理状况对改革进程有很大的影响,它要求政府在制定和出台任何一项改革措施时,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民众心理的承受力,有效地把握好改革的力度与速度,做到张弛有度,既讲原则,又讲策略,防止急躁冒进,否则欲速不达,甚至会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艳芳 《当代广西》2004,(20):40-40
世界各国都在讲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府。然而,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官员们能严于自律便是治本之策。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自律不但是一种从政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从政行为伦理。自律作为一种从政职业道德,不仅是政府官员对职业准则的遵守,更重要的是公务员要示范普通民众的责任感。一位赴澳大利亚公干的朋友讲了他在那里遇到的一件事情:初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时,几位朋友为他接风,觥筹交错,聚会结束时,所有的人喝得都有八九分醉意了。大家都是开车来的,如何回去?一位已  相似文献   

17.
郑群 《创造》2009,(2):75-77
在当前政府的公共服务远远跟不上民众的公共需求的情况下,铜都镇党委、政府清楚地意识到:面对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政府绝对不能缺位。作为最贴近农民的一级基层党委、政府,面对老百姓的困难和痛苦,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从克林顿在1993年提出电子政府的概念以来,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电子政府建设在政府与民众(G-C)之间,致力于网络系统、信息渠道以及在线服务的建设,为民众提供获取更便捷、质量更佳、内容更多元化的服务;在政府与企业(G-B)之间,致力于电子商务实践,营造安全、有序、合理的电子商务环境,引进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在政府与政府(G-G)之间,致力于政府办公系统自动化建设,促进信息互动、信息共享以及资源整合,提高行政效率。从美英等国家开展电子政府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府一般都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法国社会思想家福柯在研究微观权力时指出,在政治生活实践中一种权力技术建构一种生产性关系。在福柯权力观的学术思维启发下,笔者对官德和政府治理做出一种新的解读,即官德是一种重要的权力技术,是构建政府官员与民众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与策略。在此意义上,政府治理则是官员通过官德这种权力技术,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就政治事务与社会事务而建构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改善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在中国,民众缺少灾害风险意识是造成自然灾害损失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自然灾害风险图成为政府进行灾害管理,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工具。日本政府已经绘制了一套完善的全国性自然灾害风险图,旨在让政府决策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大众了解所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产安全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