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思朗 《理论月刊》2000,(2):92-93
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日渐成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经营、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之际,企业文化及企业伦理文化的作用也日益被企业看重,于是从理论上探讨企业伦理文化的底蕴和意义,已成为伦理学界目前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毛健 《求索》2014,(11):11-15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萌芽于远古时期,成熟定型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争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之中;融摄佛道的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和"思想既体现为政治上的一种执政理念,也体现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还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它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4.
张俊宝 《前沿》2012,(6):128-129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深植力差是中国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通病。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深植,是企业文化建设从业者苦苦思索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经过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率先提出了"精.和"文化的管理新思路,并就其实践途径进行了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薛晓芳 《前沿》2009,(13):178-181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的交锋拉开了中西文化"战"与"和"的序幕。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西文化"战"与"和"在五四运动前后又一次卷土重来。纵观这两个时期的论争,实际上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构想未来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双方观点各异,在"战"的同时又从对方吸收有益的思想不断地达到"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中西文明的剖析和反思愈发凸显出独特的价值,不但有助于将文化讨论推向更深的层次,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徐平华  周国琴 《前沿》2010,(15):14-17
传统“和治”提出“和为贵”的治道目标、“尚中贵和”的治道方法、.“仇必和而解”的治道保障,对今天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9,(2)
中华传统"和"文化与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文化追求和而不同,提倡事物的融合与和谐共生,这与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是相互映衬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根植于"和"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中。同时,一致性与多样性的互动与转化,又深刻体现了"和"文化中"和实生物"的精髓内涵与价值旨归。"和"文化的理论思想,为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刘洁 《岭南学刊》2010,(6):112-116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我国由于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去政治化、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原则、社会转型期道德价值观的混乱、互联网的普及和家庭教育的弱化等社会文化根源,使"80后"形成了与前几代人相比具有鲜明差异、先进而又充满困惑的道德价值观。只有从后喻文化传递的特点出发,认同"80后"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价值观、从人类文化传递的一般规律出发,发挥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对"80后"的道德价值观的主导、调整作用,才能缓解代际之间的突出与对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对“仁、诚、恕、中庸与礼”的诠释,是建立在儒学“和”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分析传统“和”文化特征,探讨其对中国当代“和谐”环境建构的思想与文化心理准备,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个体性与社会陛的“和谐”实践中,以期达到社会群体的自觉认同,从而促进主体的自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志林 《世纪行》2008,(11):16-16,1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这些优美的传说和诗篇属于汉阳。  相似文献   

11.
刘莉  潘劲松 《求索》2013,(10):256-258
雁意象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审美意象,雁文化早已得到普遍认可,其研究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系统。本文在雁文化研究的迹踪与现状的基础上,以衡阳雁文化为例,探求了雁文化的核心价值,试图以雁文化的精神内涵,来倡行雁文化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撑。“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的塑造和培育标志着“大东人”对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走向了文化的自觉。“大东人”的文化自觉体现在“大东人”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以“大东精神”统领和支撑大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市民族工业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大东精神”塑造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伦理责任——企业伦理学的基础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慧 《理论月刊》2001,3(7):30-31
企业伦理责任,即企业对社会承担的伦理道德方面的责任.企业伦理学作为一门与管理学、伦理学紧密相关的应用学科,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黄萍 《人民论坛》2014,(11):221-223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挖掘其思想实质,解读其基本精神,为应对浙江省在转型期面临的各种危机,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社会发展观、人际交往观,以及塑造“身心和乐”的心灵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6.
“微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文化"是基于微博而诞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是媒介文化新的创造方式和延伸体。"微文化"传播具有主体个体化、内容多元化、方式交互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导致了大量微信息的碎片化、多样化和快餐化。大学生长期受"微文化"传播的影响,会导致其价值观发生扭曲,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判断功利化,价值选择模糊化。因此,应当在"微文化"中增添"红色元素",加强"微文化"传播的监管,开展校园"微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18.
王能宪 《半月谈》2004,(22):18-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要求,并强调指出要“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上”。落实《决定》中的这些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汉派”文化源远流长,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商周时期,而以清末民初近代工业化时期为大盛。“汉派”文化是内地都市文化,根植于江汉平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湖北省倾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以华中特大城市武汉为凤头,以周边100公里内的8座中小城市为辅翼,重塑以“江汉汇通、楚风汉韵、兼容并包”为主要特征的“汉派”文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