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1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发动武装起义,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墨西哥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及恰帕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2005年,萨帕塔人发布了《第六次丛林宣言》,明确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立场。作为一个反资本主义体制的新型印第安农民运动,萨帕塔运动对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抗议和挑战以及对新体系的探索,对世界左翼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1日,有40亿美元身价的59岁富翁迈克尔·市隆伯格接替在“9·11”事件临危不乱而名闻全球的朱利安尼,正式出任纽约市新的一届市长。据说在美国,竞选纽约市长的重要性仅次于竞选总统。富翁竞选总统、议员或市长,在美国并不是什么新闻。但作为一个政治新手,自掏腰包,创记录地投入7200万美元来竞选市长,难免引起世人的关注:这样做,他究竟图个什么呢?有一点是清楚的,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允许他在这个位置上贪污纳贿,捞取回报,作为公众人物,几乎是透明地处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留给他的也许只有一个选择:要比前任的朱利安尼干得更出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日,俄罗斯将举行第五届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而普京对此次杜马选举的立场和态度再次引起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他同意领衔“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名单参加国家杜马竞选的决定势必对本次选举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得这次本来就已经比较明晰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变得更加毫无悬念。本文就普京的上述决定对俄罗斯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普京2000年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为了巩固政权,策划并直接参与在2001年组建了“统一俄罗斯”党,普京亲自出席由“团结党”与“祖国”联合而成的“统一俄罗斯”党代表…  相似文献   

4.
意见与媒体     
如果不是53年前美国帮助韩 国,我现在也许还关在政治犯集中 营呢。 ——5月15B,正在访美的韩国总 统卢武铉如是说。因为在他竞选总统时曾冷嘲热讽地说“不会为了拍照去美国”,去年9月份,他甚至还说“是反美主义又怎么样”,导致舆论界掀起了对他的“亲美争论”。  相似文献   

5.
看守政府总理、印度人民党温和派领袖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已于10月13日宣誓就任印度新的一任总理。这是印度自从1971年以来第一位卸任的总理蝉联这一政府首脑的职务。半年前,执政才13个月的瓦杰帕伊政府在议会的信任投票中以一票之差而跨了台,人们因此对他寄以同情。在刚刚结束的印度人民院第13届大选中,曾经出现“瓦杰帕伊浪潮”,使这届选举成为瓦杰帕伊同索尼娅·甘地夫人两人间的“总统式竞选”。选举结果,以印  相似文献   

6.
韩国外交政策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武铉总统今年初以清新、改革的形象就任韩国新总统,半年来,支持率却由80%下降到50%。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卢武铉总统推行了与其竞选时的政策主张不同的内外政策,他的支持者们认为,新政府“没有一贯的政策理念”,“卢武铉变了”。卢武铉总统也坦言,“自己确实变了”。被韩国国内舆论斥为“屈辱外交”的美日之行及对朝核问题的态度,也令韩国国民失望。  相似文献   

7.
王联合 《当代世界》2023,(11):48-53
近年来,美国政治极化日益加剧,受新冠疫情、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思潮的驱动,民主党不断调整竞选策略,整体上呈现激进化态势,具体表现为竞选方向的“身份化”、竞选手段的数字化、竞选议题的“楔子化”,以及竞选模式的极端化。囿于愈演愈烈的政治极化大环境,民主党竞选策略调整的潜在消极影响和反噬作用不容忽视。展望2024年大选,民主党竞选策略的预期效果将面临外部政治挤压和内部代际分歧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8.
一个神秘人物又“神秘”地返回了生活。七九年上海民办刊物《民主之声》,负责人是他;八○年,发起成立“民刊学会”的,也是他。他曾自凑班底,竞选上海南市区人民代表,这成了当年的“爆炸”新闻。这个神秘人物,姓傅名申奇,原是上海动力机厂工人。五年前,他被控犯“反革命煽动罪”,判刑七年。今年七月,他被提前释放。找寻他的人在问:傅申奇在哪,近况如何? “我在自建的‘炼狱’里!”这位平常、普通的三十二岁男子深沉地说,“我在民主、宽容的氛围里,  相似文献   

9.
1998年11月3日,美国前总统乔冶·布什的两个儿子在美国中期选举中双双获胜。现年52岁的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人乔治·沃克·布什(大布什)轻而易举地赢得州长连任。他的弟弟、45岁的共和党人杰布·布什(小布什)也荣膺佛罗里达州州长的宝座。此次布什兄弟二人同时竞选州长获胜,使他们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洛克菲勒兄弟以来第二对同时担任州长的兄弟,也使布什家  相似文献   

10.
接到议员办事处的电话,约我第二天下午4时见面。知道这事以后,一位香港朋友说:“见他有什么好处?这些议员,口水多过茶(意思是:只会耍嘴皮)!”另一位年轻朋友则说:“你应该会一会他,这人能干得很,我真想不通人家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打开偌大一个局面。”我当然要去会一会这位年轻的立法局议员谭耀宗先生。议员并非“全脱产”他的办事处设在港岛的南洋商业大厦1202室。门开了,我意外地看到了几位熟人,一些年轻热情的社会工作者,原来,他们是谭议员的竞选班子。  相似文献   

11.
为迎接将于2007年12月2日举行的第五届国家杜马选举,“统一俄罗斯”党于10月1日至2日在莫斯科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代表以及将近2500名贵宾,其中包括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的议员、州长、部长和来自27个国家的政党代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应邀出席大会。普京总统出席了10月1日的会议并发表讲话。“统一俄罗斯”党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作了题为《普京计划——伟大国家的光辉未来》的政治报告。大会一致通过了党的竞选纲领,批准了由普京领衔的参加杜马竞选的候选人名单。现将…  相似文献   

12.
一些保守的评论家认为,克林顿更希望鼓励弱势的民主党参选人,这样,被竞选连任的布什所击败,可使得希拉里在2008年竞选中获得“政党轮替”之空间,胜算增高。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05,(12)
“深喉”揭秘的动机近日出版的美国《民主党新闻》登载了对“深喉”马克·费尔特的女儿的采访。琼·费尔特说。家人劝其父说出真相,赚笔钱是动机之一。据出版商估计,如果费尔特家因此事出书,他们可能赚100万美元。不仅如此,美国一些主流媒体还透露,费尔特这个“水门英雄”自己其实也不太干净:他本人就是那次闯人民主党竞选总部水门大厦行动的总负责人;在这之后,他还主持了对反越战团体“地下气象人”的闯  相似文献   

14.
双周人物     
《南风窗》2003,(23)
青春美国的缩影 11月22日是约翰·肯尼迪被刺身亡40周年。作为一名爱尔兰裔信奉天主教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充满激情和梦幻色彩。他念过哈佛和斯坦福,曾在对日作战中负伤;29岁即当选为议员,43岁借助电视辩论击败尼克松赢得大选;任内推动了黑人民权运动、促进了美苏缓和,开拓了人类宇航事业的“新边疆”。 1963年11月22日,约翰在达拉斯街头遇刺身亡,娇妻杰奎琳随后改嫁希腊船王。5年后,约翰的弟弟、正竞选总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2日至7月21日)6月23日,马拉维举行总统选举。根据计票结果,马拉维大会党领导人查克维拉以58.57%的得票率击败时任总统穆塔里卡。6月28日,查克维拉宣誓就职,开启5年任期,其竞选搭档、联合改革运动党领导人奇利马就任副总统。  相似文献   

16.
林红林  追梦 《法制博览》2008,(18):29-29
“您退了休去做什么?”“退了休去当官。”这并不是在说笑,而是美国当今社会的一种现实。 亨德曼曾是一名律师,退休的那年,他便去竞选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市长。自从62岁的那年被选上后,他便一发而不可收,今年75岁的他已是第五次连任该市市长了(一届三年)。也许有人会说,亨德曼当官这些年的收入一定是非常可观的了。  相似文献   

17.
在1998年12月的委内瑞拉大选中,行伍出身的左翼政治家查韦斯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现在选民面前,提出了一系列激进的竞选纲领,最终获得了56%的选票,当选总统。2002年10月27日,蓝领工人出身的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同样以左翼政治家的面目出现在选民面前,赢得了大选,成为世界上第五大国家的总统。同年11月24日,厄瓜多尔“1月21日爱国社团”领导  相似文献   

18.
德国《南德意志报》记者在德国社民党前主席拉封丹宣布退党并加入“选举替代”①之际,同他进行了一次访谈。在访谈中,拉封丹解释了他为什么要加入“选举替代”,他将如何与民社党前主席居西合作,他如何看待施罗德等问题。这对了解拉封丹乃至新左翼党的纲领有一定帮助。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记者:在几年前的一次访谈中,有人问您:“有些同志认为您站在民社党一边。”您那时回答说:“民社党现在变得荒谬可笑了。”而您现在却要进入民社党的开放式候选人名单参加竞选。您自己也变得荒谬可笑了吗?拉封丹: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了,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  相似文献   

19.
(4月16日—5月15日)4月21日,斯里兰卡议会选举最终统计结果公布,总统拉贾帕克萨领导的统一人民自由联盟赢得总席数225席中的144席,未达到总席数的三分之二,无法通过修改宪法而使总统第二期任满后再度竞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7—8月号刊登了安德鲁·布莱克曼(Andrew Blackman)题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灵魂?》的文章。该文认为在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时期,以墨西哥1994年的萨帕塔起义为开端的日益壮大的遍布全球的反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运动可称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