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伦敦专电 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的表现中,对于德国统一问题,谁最积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谁最忧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两位往往各执一辞、意见相左的领导人3月30日在伦敦举行了会晤,中心议題是德国统一和欧洲共同体一体化问题。经过会谈,他们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取得了某种和解,而在欧洲共同体一体化问题上却分歧犹在。  相似文献   

2.
以我理解,“身教重于言教”并不只是指从事抬石头、扛大包之类的体力劳动或扫地、打水之类的日常杂务,而主要是指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如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奉公守法,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一般来说,强调领导者、教育者模范带头、作出表率并不妨碍和压抑他们享有正当权益。有谁说教师拿工资是不应该的?有谁说国家主席、总理的工资比一般工人高是不应该的?“身教重于言教”的行动,来源于对理论的领悟。只有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领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  相似文献   

3.
在澳大利亚电视、电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介上,有一个名字的曝光率相当高,据一项对过去的1997年的调查显示,此人的提及率仅次于联邦总理霍华德。而在1998年6月13日昆士兰州大选前后,其人锋头更劲。若问这个人是谁?对澳洲稍有了解的便知:政治舞娘波林·韩森(PAULINE.HANSON,又译为韩心、韩莘、汉森等)。  相似文献   

4.
鹤飞 《侨园》2009,(11)
谁能告诉我们,在银河一粟的地球上,有多少巾帼英雄?谁能告诉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上,有多少女性的足迹?谁能告诉我们,在冰天雪地的西北高原上,哪里没有女性的身影?谁能告诉我们,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在收获希望的乡村,哪里没有女性的付出?谁能告诉我们,各条战线欣欣向荣的景象,哪里没有女性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一件往事     
方成 《瞭望》1984,(10)
我曾见过周恩来总理好几次,他在台上,我在台下,相隔很远,但看得清清楚楚。他讲话谁都爱听。有几次大家都在台下看电影。他坐在靠前些,我在后面,看到他的背影,离得更近了。还有一次是在酒会上。总理在前面,我们漫画界几个人和美协干部坐一桌。总理握着酒杯在会场里走来走去,  相似文献   

6.
汪涌 《瞭望》2008,(27)
怎样点燃主火炬塔?谁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谁来唱响奥运会主题歌?中国代表团是否将名列金牌榜首位?离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全世界的目光正聚集这座  相似文献   

7.
凌朔 《瞭望》2006,(10)
经济走向正好的泰国,为何出现动荡的政治局面泰国政局在2月24日突生变数,他信·西那瓦总理宣布解散国会下议院,并定于今年4月2日重新进行大选。连任总理仅仅一年的他信为何突然解散国会?这还要从一年前他信连任总理后说起。  相似文献   

8.
谁对谁宽容     
狄马 《各界》2008,(2):68
宽容是一个美好的词,因而现在标榜宽容的人越来越多了.可是,究竟什么是宽容?怎样宽容?谁对谁宽容?许多人其实不甚了然.以为只要是宽容,就是什么都可以谅解,什么都不要追究.……  相似文献   

9.
作案动机     
美军虐俘,闹得沸沸扬扬。 谁是“真凶”?众说纷纭。按照侦探小说的套路,要看谁有作案动机,谁有作案动机,要看谁能从中得利。 直接虐俘的美军士兵不但有作案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3,(27)
经济学家和科技界人士共同探讨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技术引进”还是“自主创新”发生争论,表面上看是两个界别产生分歧,实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即我国的科技国情究竟是什么?国家科技发展目标的定位又是什么?以及国家目标的定位由谁来体现?谁来实施?主体是谁?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8)
<正> 是谁任命了谢亚龙?谁放纵了谢亚龙?谁又该为谢亚龙、南勇们的倒掉负责? "南勇进去了,谢亚龙还会远吗?"一语成谶,中国足坛的扫赌反黑风暴终于让谨小慎微、平庸"低调"的前足协掌门人谢亚龙"落网",同时被立案侦查的还有原国足领队蔚少辉、原技术部主任李冬  相似文献   

12.
清晨,国家体操馆象个宁静的海洋:一阵阵器械的响声似幽沉的涛语,一个个翻飞的身影掀起了细碎的浪。是谁从高低杠上摔下来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是谁把小腿磕破了,鲜血染红了运动装?是谁手握杠铃练臂力,累得脸儿胀红、汗水流成行……  相似文献   

13.
云阳 《瞭望》1984,(47)
十月三十一日,印度总理英·甘地遇刺逝世,印度政局受到强烈的震动。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在危难中继任总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今后印度的政局如何?举世瞩目。本期发表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4.
谁来保护艺术家? 说到底,能逃过“自作贱”这一劫数的,还是艺术家自己保护自己。 那么,谁又是艺术家呢?广而言之,人生大舞台上,谁迈出了第一步、谁的戏就开锣了。比如,电视剧《武生泰斗》里的角儿可说全是艺术家,当然其中如小武春观众又难首肯。伦勃朗说:“不是所有拿画笔的都是画家。”遇上起哄的,你即使称他是“票友”  相似文献   

15.
读《解放日报》连载的《生活中的毛泽东》,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和刘思齐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父亲教育儿子遵守婚姻法:“你找谁结婚由你作主,结婚年龄不到你作得了主吗?那就由制度和纪律作主。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送儿子赴朝参战,同志们竭力劝阻,毛泽东还是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开罗专电 舒尔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是他今年第四次在中东穿梭。很多人纳闷:舒尔茨明知不会取得突破,为何偏要四访中东?何况这位美国国务卿并非闲人。 同两个月前舒尔茨三访中东时相比,阿拉伯—以色列冲突各方的立场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谁也不让步。舒尔茨方案内容,有关各方都知道,它们的立场美国也知道。西岸和加沙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斗争之火,燃烧了整整6个月,炽烈如故。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重要领导人阿布·杰哈德遭以色列特务暗杀,双方对抗进一步激化。以色列总理沙米尔告诫舒尔茨:此行必败。舒尔茨自己也说:此行不会有突破。 那么,如何解释舒尔茨明知不果,偏要四访中东这种“热情”呢?  相似文献   

17.
近期,地方人大、政协会议开得正红火,参加会议的代表、委员究竟该"替谁说话"与"为谁执政"呢?  相似文献   

18.
12月10日下午,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正式向总统卡察夫递交辞呈。当晚,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匆匆归国,并立即宣布准备参加未来总理选举,同巴拉克再决雌雄。以色列政坛又解开了一个悬念,但巴以和平进程却又多了一道雾障,让人猜不透。近日,以色列一位专栏作家曾在《国上报》刊登一篇分析巴以和平前景的文章,标题叫做《三人同乘一只正在下沉的船》。显然,谁都知道这三人是巴拉克、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我想,船是沉不了的,有如铁打的营盘,倒是三名水手没有多少可以同舟共济的日子了。根据以色列法律,总理选举…  相似文献   

19.
本色     
就像见惯了繁华的灯红酒绿和浓妆艳抹的朱唇黛眉,谁不向往蓝天白云的恬淡明净和江南水乡的清纯秀色?就像听腻了震耳的迪斯科曲和嘈杂喧闹的无序市声,谁不怀念风过林梢的轻声柔音和树荫草丛中的鸟鸣虫唧?  相似文献   

20.
以色列海滨城市里雄莱锡安5月7日发生重大自杀性爆炸事件后,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沙龙作出了十分激烈的反应,指责阿拉法特应对此爆炸事件负责,并称谁与以色列作对,他将使其“不复存在”。爆炸事件发生后,沙龙提前结束访美。他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