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语言与语词对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语言既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严密性, 又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抽象性。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某些法律语词缺乏相应的“语词对象”,因而形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与抽象。这是在司法实践中造成歧解的主要因素。法律语言表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由自然语言的本质决定的。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人们尽最大可能寻求精确的表述,使法律语言中缺乏“语词对象”的语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保证对法律的理解和实施确当无误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示:法律语言是承载法律最有效的工具,"准确"是法律语言的核心价值,重视法律语言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法律时尚。文章阐明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法律文本的沟通,法律语境的判断,只能借助法律语言的分析;二是法律语言不但对立法文本,而且对司法解释文本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用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检验立法者和司法者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准确和庄重是法律语言的基本特色。为此,对法律语言要注意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也要善于运用模糊修辞和积极修辞手法,使所表述的内容规范严谨、准确鲜明、精炼简洁,以达到最佳效果,体现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语料库语言学发展速度迅猛,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法律语言学研究中,语料库的重要性与作用更是显著,使语言分析结果更具可靠性和有效性。语料库因其目的与功能多样性而多种多样,而法律实践中的语言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鉴此,基于语料库的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不应顾此失彼,而是应齐头并进,从一元走向多元,以多维度地研究亟待解决的法律语言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既是行为规则,就必须使用表示行为的词语——动词性短语加以表述。这种表示法律行为的动词性短语在立法语言中负载着核心信息,因而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方面,现代汉语法律语言同古代汉语法律语言之间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倘要寻求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异,只有一点,那就是:古代汉语法律语言对法律规范的表述既可用动词短语,也可用单个动词,而现代汉语法律语言则一律用动词短语。例如: ①杀人者死,②伤人及盗抵罪(《汉高祖入关告谕》);③诸斗殴杀人者绞;④以刃及故杀人者斩;⑤虽因斗而用兵刃杀者与故杀同;⑥诸盗官私马牛而杀者,徒二年半;⑦乘舆服御物者,流二千五百里;⑧诸私作斛斗称度不平而在市执用者,笞五十;⑨诸库藏及仓内皆不得燃火,违者徒一年。(《唐律》)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言风格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智 《工会论坛》2004,10(5):100-101
作为法律的载体 ,法律语言必须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述法的内容。由其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所决定 ,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 ,法律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即准确、庄重、严谨、平实。而这些特点又是在确切与模糊、庄重文雅与平易通俗、繁复周密与简洁明快、规范质朴与艺术审美等对立统一体中辩证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最重要的司法制度秋审所围绕的核心——《秋审条款》,来源于司法实践又指引着司法实践,因而其语言表述充分体现了清代法律语言的应用状况。从语言表述的角度考察《秋审条款》,它继承了数千年中国古代法律语言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中国现代法律语言的先河。其语言简明、句法简单、表述逐渐规范化等经验,足以成为当前法律语言应用的镜鉴。  相似文献   

8.
法律话语     
彼德·古德里奇著,赵洪芳、毛凤凡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版著者在该书《序》中写道:"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批判地分析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这之前法哲学框架下的研究有时会考察法律分析中的预设问题,而用语言哲学、法律与语言理论考察法律的行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作为司法公正的载体,除了记录、保存司法公正的静态功能外,还有推动和传播司法公正的动态功能.在一定条件下,法律语言直接体现了司法公正,成为司法公正的一部分.同时,作为载体,法律语言的极限,法律语言作品在人类心理层面上构建的限制性"视界",把司法公正匡囿其中,成为司法公正的"牢房".在司法制度和法律语言作品改革中,应当正视现行法律语言作品在格式程序,事实、证据表述和理由阐述等方面有悖司法公正的弊病,并认真分析其成因,总结借鉴古今中外法律语言的成功经验,对法律语言作品的格式事项、事实叙述、证据甄别、理由阐述以及技术规范进行全面的改革和优化,即不断优化载体、冲破"牢房"的桎梏,努力追求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法律现象是与经济基础、阶级的存在紧密联系的社会现象,它同国家的组织与活动是紧密相联的。所以,对法律的表现形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作的表述,对于人们正确理解、掌握、运用法律这个武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法律的制定和认可的基本含义在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的意志体现。它是通过制定和认可这两种形式来集中反映掌握政权的阶级和人民的意志的。法律的制定,是指国家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它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和根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授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