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赤水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集中精力打好城市基础设施、文明素质、城市管理服务"三场提升仗",既顾及"里子",又做足"面子"。"我志愿投入创建文明城市行动,践行志愿精神,传播文明理念,从现在做起……"8月8日上午,赤水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暨千人签名活动。干部职工、志愿者、群众代表等纷纷来到签名桌前,写下自己的名字,表达各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位于赤水市西面的大同镇,距市区9千米,毗邻四川叙永县、合江县。"近年来,大同镇四洞村自强不息、两汇水村后发赶超、华平村借势起飞,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谈起赤水市大同镇近年的变化,镇长袁春平如是说。"作为基层党员,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有了一种使命感,一种催人奋进、必须要付出艰苦努力去破解当前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袁春平说。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贵州省赤水市坐拥竹林面积近14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竹海,全年可在山林收集自然生长的各类鲜竹笋5万余吨。为了促进竹笋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赤水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竹笋深加工项目。2005年6月,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赤水市丰富的生态竹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专注于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研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4.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7,(48):32-33
正赤水始终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绘就了"绿色脱贫"新画卷。10月3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同意赤水市退出贫困县。由此,赤水市成为全省首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2014年,赤水的贫困发生率为14.6%,如今降至2.18%,低于3%的国家贫困县退出标准。三年时间如何实现脱贫摘帽?赤水用绿色生态作答。  相似文献   

5.
<正>环保部专家组认为,多年来,赤水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区域生态经济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严守生态底线,是贵州改革发展进程与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任务。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层探索中,贵州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涌现出不少好的经验与做法,赤  相似文献   

6.
在川南黔北的红色热土上,流淌着一条雄伟壮丽的英雄长河—赤水河,在赤水河旖旎连绵的蜿蜒玉带上,镶嵌着一颗神奇秀美的绿色明珠—赤水市。  相似文献   

7.
赤水市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农村基层组织暨精神文明示范带创建活动,为统筹城乡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富在农家增收入。市委把"富在农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竹业强市、旅游兴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争取黔北20万吨/  相似文献   

8.
正赤水市是一片孕育着红色基因的神奇土地,步入21世纪,赤水市的干部群众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团结奋斗,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决胜贫困的壮丽凯歌,树立了贵州精准脱贫的典型样板。2014年赤水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尚有2.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6%。经过三年艰苦奋斗,2017年赤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5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4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贵州第一个脱贫摘帽的片  相似文献   

9.
正赤水市把党建扶贫作为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举措,创新实施干部定责、组织定位、群众定效的"三定"工作机制,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探索了一条围绕党建抓脱贫、抓好脱贫促发展的新路。一是干部定责,层层压实责任,推行目标精准化。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对履职不到位的11名单位"一把手"、45名科级领导干部、113名普通干部进行了警示约谈。二是组织定位,紧盯薄弱环节,落实任务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正赤水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今年5月下旬,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评选结果中,赤水市作为贵州省唯一参评单位,获得中华环境奖中的城镇环境类奖项,这也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励。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总体部署,赤水市将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市级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级层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别由各级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人,让文明实践"专"起来。7月的赤水河畔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夜幕降临,河岸的葫市镇小关子村文化小广场又热闹起来:跳广场舞的、打快板的、敲锣鼓等自成一组,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12.
正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成了百姓的绿色银行,全市种植金钗石斛8.3万亩,年综合产值约9亿元,许多贫困户依靠石斛产业实现稳定脱贫。5月的赤水,万绿丛中多了一片红色,上万亩金钗石斛花竞相绽放,这是一年一度的采花期,也是百姓期盼的收获季。"丰产期的金钗石斛,每亩年产量可达到300公斤,每亩鲜花产量有100公斤。"看到成片盛开、娇艳欲滴的金钗石斛,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万恩  相似文献   

13.
正赤水市围绕"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演绎"美丽乡村成为美丽风景"的生动实践,加快推进赤水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正值寒冬,赤水大瀑布景区却是游人如织。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传来喜讯:经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是一座红色文化深厚的城市,丹霞地貌十分典型,是遵义市赤水河谷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4,(14):53
全长480公里的赤水河,西起云南镇雄,逶迤蜿蜒在川、黔、滇三省之边缘,由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古称大涉水,又名赤虺河,今赤水市即因河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长江三峡旅游线的延伸、补充地区,被誉为千瀑之都、楠竹之乡、桫椤故国,有丹霞之冠、原始之奇、美酒之河的景色,是黔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似文献   

15.
正赤水市把金钗石斛产业作为富民产业、生态产业、朝阳产业来抓,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金钗石斛是国家保护二类珍稀植物,世界濒危物种,与雪莲、人参、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并称为"九大仙草",更被国际药用植物界称为"药界大熊猫",素有"人间仙草"美称。  相似文献   

16.
正9月5日,"醉美遵义您能带走的贵州印象""酒旅一体化"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赤水市举行。活动由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集团主办,遵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赤水市人民政府、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以下简称茅台技开公司)承办。遵义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兴男,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的赤水,群众依竹而农、依竹而工、依竹而富,全市逐步构建起竹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竹子已成为实现生态美、生活富的有力支撑。初冬的赤水河畔,依旧绿意盎然,一片片竹林在微风吹动下秀美异常。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村民曾富强大清早出门砍竹。他家的600多亩竹林一年产竹20余吨,靠卖竹笋和竹原料就可收入8万余元。在竹子之乡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也因竹而富。依托130万余亩竹林,赤水市竹  相似文献   

18.
罗湘 《当代贵州》2009,(19):61-61
近年来,赤水市以项目党建为载体,大力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实施全程监督,避免了党建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9.
正蓝天白云下,清澈赤水河环绕中的赤水城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30里河滨景观大道从城区一直绵延到复兴镇,沿线绿树葱茏、鸟语花香,休闲栈道、文化广场、旅游车道、高星级酒店,构成一道靓丽风景。享有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赤水市虽地处黔北边陲,总人口仅有31万,却随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壮举而载入史册、名扬四海。近年来,赤水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等60余项殊荣。  相似文献   

20.
正2月初春,天气逐渐回暖,正是春耕好时节。在赤水市旺隆镇鸭岭村,村民纷纷走出家门,抢抓春耕时机忙着犁地、种苗。"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解除,镇村干部除了每天24小时在防控卡点坚守,还派党员干部和农技专家给我们解决农耕时遇到的问题,特别提醒我们出来劳作要把口罩戴好,真的很贴心。"村民刘远芬一边与记者交流,一边给菜地盖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