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叶飞  田勇 《当代贵州》2022,(13):73-74
石阡县紧紧围绕"温泉之城·长寿石阡"品牌定位,将温泉养生旅游作为龙头、夜郎古城和乡村旅游为两翼,大力发展温泉、生态山水、民族文化、乡村体验等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
刘秀丽 《奋斗》2010,(7):41-41
<正>近年来,大庆市通过树立一系列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的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拉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石油名城大庆以其星罗棋布的独特旅游景点和石油文化、特色温泉、生态湿地三大旅游品牌,唱响龙江,辐射东北,叫响全国。"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美誉让越来越多的游人认识了这个新的旅游魅力城市。自2008年首届中国(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举办以来,不但激活了那达慕大会、莲花节、捕鱼节  相似文献   

3.
正石阡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用绿色描绘发展底色,着力让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绘就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红花绿树掩映着美丽村庄,龙川河水清澈得可以梳妆……"走进"中国温泉之乡"石阡,天蓝、水清、林茂、粮丰……温泉之城,处处皆为胜景。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福建省文化艺术产业生态日渐丰富,在整体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文化艺术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产业结构集中度不高,规模体量偏小、体制创新乏力、条块分割、各自为阵、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等问题。必须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形成核心产业,以加速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通过连片种植猕猴桃、打造温泉度假区、建布依族特色景区,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给群众带来红火的好日子。通过连片种植猕猴桃,全村除民政兜底外的53户贫困户222人全部脱贫。打造温泉度假区,建布依族特色景区,要让全村800户3364人都尝到生态的"清甜"味道。在六枝特区郎岱镇花脚村,红火的"绿"经济,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市场局面渐次打开,盘县正踏上产业转型升级和富民强县新征程。从石多土少、植被稀缺到绿树成荫,盘县的山在变;从破碎贫瘠、"春耕一坡秋收几箩"到每亩收益成倍翻番,盘县的地在变;从一穷二白、致富无门到"富学乐美",盘县农民的生产生活在变……近年来,盘县立足"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  相似文献   

7.
正乌当区大力发展"医疗康体、滋补养生、温泉理疗"三大养生旅游产业,巩固壮大"乡村旅游、避暑度假、观光体验"三大休闲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7年9月21日,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贵阳市乌当区等13个地区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彰显了乌当区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乌当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良。基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贵阳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产业变革发展新机遇,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双赢"、全面打造发展升级版的重要突破口,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总平台,按照抓平台促开放、抓两头促中间、抓软件促硬件、抓产业促发展"四抓四促"思路,着力构建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促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2014年全市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660亿元,新注  相似文献   

9.
正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具体路径,但在转化过程中,还需要有一个机制将"青山"和"金山"之间的桥梁搭建起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  相似文献   

10.
<正>石阡县认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中国温泉省"精神,全力做大做强以温泉养生为引领的文化旅游产业,让具有400多年历史的温泉成为养生名片。"这里的水质太好了,中国温泉之乡果然名不虚传。"7月3日,贵阳游客陈蓉对石阡县城南温泉赞不绝口。石阡温泉的特点在于历史悠久、水质优良。石阡地热资源丰富,有城南温泉(又称"夜郎古温泉")、城北温泉、吴家湾温泉、凯峡河温泉、施场温泉等20处,自然出露点36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21,(2)
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更好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以"两个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乌江、石林、温泉,山水相依,辉映成趣,构建了思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地。思南,这颗乌江上璀璨的明珠,犹如一艘初具雏形的航母,蓄势待发,期待着不同凡响的航行……  相似文献   

13.
正从生态到产业,再从产业到生态,围绕"大生态",黔东南州做足文章、渐入佳境。165550公顷原始森林;2000多种植物品类;2900多条大小河流;27个省级生态乡镇……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黔东南州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造就了助推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十二五"以来,立足"大生态"长板优势,黔东南州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现  相似文献   

14.
朱文兴  卢福财 《求实》2013,(2):61-64
构建经济与生态一体化的产业共生网络,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必经之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基础、现实条件,围绕"谁来建、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操作思路,建立区域内产业共生网络的系统构架,并逐步健全该地区产业共生网络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当前贵安新区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建设的主要现状(一)坚持生态理念,打造绿色经济积极探索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新区"绿色崛起";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新区城市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指导,坚持高科技打造生态屏障。(二)选择低碳环保产业,引领新区产业集群升级新区坚持以"跳出能矿抓工业",从选择低碳环保产业的思路出发寻找产业突破口,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以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指导,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已经从企业间竞争向产业集群间竞争演化,产业集群发展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引人关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南昌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核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经济规模的大小,还取决于能否切实采取新的发展模式,其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也直接关系到南昌的整体经济的实力、活力与未来。本文通过对南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的分析,分层提出了南昌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的视野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全省生态特色食品企业完成产值1083.9亿元,成功迈入千亿级产业行列,成为生态贵州孕育出的又一个产业新星。万山深处藏灵秀,多彩贵州出山珍。刺梨产品挺进市场、绿茶香飘世界、"老干妈"风靡全球……贵州生态特色食品正以强劲势头走出大山、走向大市场,这不仅加快了贵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程,而且有力推进了全省脱贫攻坚。近年来,为加快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贵州省通过完善省领导领衔推进机制,推进"双千工程"深度融合,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有力促进了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  相似文献   

18.
未来几年是石阡县转型发展的攻坚期,跨越发展的黄金期和科学发展的关键期。石阡县将以"坚持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阡"为主题,着力实施"优环境、强工业、兴产业、惠民生"战略,全力打造"温泉之城、长寿石阡",突破基础设施瓶颈,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魏一佳 《求贤》2021,(1):22-23
关键词:人才生态滨海新区着力加强信创产业人才生态建设,积极探索产业人才共同缔造新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力发挥人才集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生态优化"四个作用",推动信创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一体化建设,助力打造"中国信创谷"。高水平建设,提升产业人才生态自我调节能力提升产业协同运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建设中的生态,发展中的经济,让六枝人收入大幅度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凸显。自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认定为"中国凉都",六盘水通过不断努力,逐渐完成了从"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而今的六枝特区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理念的引导下,正在以自己的探索,为"凉都"品牌赋予更加充实的内涵。六枝特区,这个有着"画廊"之称的贵州西部山城,生态与产业的结合已经日益紧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