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07,(8):66-67
我的三个儿子都各自成了家。1990年,我们家人就家庭财产和赡养老人的问题达成了一份协议,约定:长子另申请宅基地自己建房居住,老宅五间房归老二和老三所有,同时两兄弟负责供养父母。老大没有分财产,大家同意老大对父母生不养死不葬,不负担任何费用。  相似文献   

2.
黎绍蔚 《学习月刊》2014,(24):10-11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农民建房热情高涨,出现了新一轮农村建房热,同时也出现了随意建房、乱占耕地的现象,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实际,谈点肤浅的看法,以期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2001年,经过各级党政工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农四师职工自营经济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发展、多条腿走路、多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01年,该师自营经济划分自用地户数31372户,划分面积42595亩,户均划地1.4亩;划分宅基地户数36355户,划地面积22274亩,户均划地0.6亩;从业户数为43439户,占总  相似文献   

4.
城市居民下乡进村购房建房既有躲避污染的因素,也有养老考虑和资本投资的因素,而在法律不允许的背景下,城市居民采取了诸如购买小产权房、农村二手房、亲属部分房屋以及购买土地建房、以亲属名义建房、通过旅游开发建房、借助农业改造建房等方式实现在农村购房建房。城市居民下乡进村购房建房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也带动了产业发展和文化繁盛,但也带来了土地占用、资本侵略等问题。为了避免城市居民下乡进村购房建房这一不合法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应该在住房信息联网、防控小产权房和农村二手房买卖、严格落实一户一房、加大废旧房屋和宅基地清理等方面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某是 A 县人,1991年到 B 县做小生意。因无处居住,与某村委会达成协议,由该村给陈某解决一块宅基地,陈某支付给该村青苗补偿费2600元。之后未办理宅基地证,陈某即在此地建房,做生意。1994年12月,该村欲收回陈某所占宅基地作耕地,陈某不同意,拒绝搬出,该村遂由李某带领一批村民将陈某经营的商品扣押,将陈某居住的房屋全部拆除。陈某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维护自己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要求村委会赔偿全部损失。  相似文献   

6.
农四师七十四团狠抓“两用地”的划分使用工作,按照“划好地、近地、近水地”的要求,给全团625户职工划分了1710亩自用地,占应划户数的100%,户均2.74亩,另外每户职工平均拥有0.67亩宅基地,全团户均“两用地”达3.41亩。 “两用地”划好了,如何帮助职工在地里创造更高的效益?该团从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引进良种、联系销路等工作扎实做起。 该团工会订购了《农家致富顾问》等刊物供大家借阅;又将近700册科技图书送到连队阅览室,帮助  相似文献   

7.
羊年伊始,农一师三团采取资金扶持、无偿划地、提供牲畜等借鸡生蛋的办法,鼓励扶持自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团把退耕还林还草的1.2万亩地转让给私人承包,确定20年的承包期,8年免收利费,给每个职工无偿划分2.5亩自用地用于建房、搭圈舍,每两亩地无偿配发一只母羊,3年后归还基本母羊数,间种的甘草,按每公斤3.5元统一收购,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农八师一二一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现有人口20577人。其中在岗职工7677人,职工家庭总户数5018户。1986年以来,团场党委认真贯彻兵团关于抓住主体、发展两翼、造福于职工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团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团发展职工庭院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发展庭院经济的决定,给每户职工划分庭院两用地(宅基地、自用地)1——1.5亩,产权归公,使用权归职工长期固定不变。1993年庭院经济创历史最好水平,当年庭院经济总收入263.9万元多,户均收入526元。近两年,该团部分职工的庭院已从种植业、养殖业上开始转向  相似文献   

9.
今年,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在解危解困房的工作中,将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融入解危解困房建设的全过程,推动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房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尊重职工意愿。由于连队集中连片危房改造工程涉及职工多,为了做好此项工作,连队在集中连片危房改造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民主管理,职工建房由职工说了算。在建房户中由职工  相似文献   

10.
村干部乱批宅基地问题应引起重视据岚县纪委监委调查了解:1994年查出有10名村党支部书记利用职权乱批滥批宅基地多达203块计60.9亩。其中某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就乱批62块24.8亩,占耕地6亩;1995年查出有14名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越权乱批滥批宅...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 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 “空心村”现象。所谓“空心村”,是 指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一些农 民新建住宅时,为追求住宅宽敞,在 村子外围新辟宅基地建房,造成了 村中老宅基地空闲和土地闲置,形 成外实内空的“空心”村落。  相似文献   

12.
农一师三团把扶持自营经济的发展,作为调整结构、发展经济、壮大团场、致富职工、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 该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自营经济的发展。如允许在农田外围建立规模化养殖示范点,大力发展以草食性动物为主,家禽、珍禽为辅的畜牧业。每户划分2.5亩自用地,7年免交利费,经营权30年不变,建房享受房改优惠政  相似文献   

13.
[案例]刘某进、刘某海和刘某江系同胞兄弟,1988年刘某进结婚后搬出建房另住,刘某海、刘某江则与其母吴某继续共同居住于老祖屋中.1990年,吴某在自己的一块菜地上下了宽10.6米、进深3米的地基,1991年就该宅基地办理了土地使用者为吴某本人的集体土地使用证,并开工建新房,后因吴某生病、资金不足,新房无法封顶而一直搁置.1995年,吴某因病去世.2010年10月,刘某江将该块宅基地左侧一半墙体拆除,重新打地基建了三层的楼房,右侧一半的宅基地至今仍未新建房子.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依靠“两用地”走上富裕路的职工在农四师七十七团为数不少,“两用地”已成为该团职工增加收入的又一亮点。2002年,全团4012亩“两用地”,平均可为每户职工家庭增加收入1067元。 自2001年兵、师两级召开自营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以来,七十七团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在农牧团场给职工划分“两用地”的有关政策,本着划近地、划好地的原则,按照汉族职工每户2.5亩,少数民族职工每户3亩的标准,共计给全团1504户职工家庭划分“两用地”4021  相似文献   

15.
最近,广元市利州区两位“落后书记”的建房问题受到区内群众普遍关注,一位是三次把自己的宅基地让给群众的金洞乡龙洞村党支部书记王定金,另一位是成天忙着为群众改水改路的回龙河街道学工村党支部书记王行忠。截至目前,他们都没有把自家的房屋建好,尤其是王定金,现在连宅基地的基础都还未完成。如果按照灾后重建的任务来判定,他们是理所当然的“落后书记”。然而,群众都亲切地叫他们“让支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个人合作建房方案在广州、沈阳、深圳、南京、厦门、武汉、杭州、成都等不少城市纷纷出炉。各地风起云涌的个人合作建房浪潮率先在温州“破冰”。2006年11月15日,温州260名合作建房者以1.0458亿元拿到温州市政府挂牌出让的30亩地块,从而成为全国个人合作建房中首个成功拿到地的先例。但是温州的初步成功,并没有给个人  相似文献   

17.
当下对于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和退出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通过对皖北农村宅基地状况的实证调查后发现,在传统农村腹地,既没有形成集体土地交易需求,也没有主导性的私有地权观,更没有土地交易市场。皖北农村形成的“宅田合一”的地方性规范,作为内生机制使农村宅基地通过“以地换地”的方式流转,而非市场化交易。此外,皖北农村的宅基地闲置状况并不突出,退出需求弱,但是建房秩序的失范一定程度导致了宅基地的浪费,问题的核心在于加强基层组织对宅基的规划和管控。当然,对于因进城、移居等有着现实退出宅基需求的农户,应允许其在集体组织或成员同意的情况下转让宅基地。  相似文献   

18.
2005年,依靠“两用地”走上富裕路的职工在农四师七十七团为数不少,两用地已成为该团职工增加收入的又一亮点。2005年,全团4012亩两用地,平均可为每户职工家庭增加收入1067元。近年来,该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在团场给职工划分两用地的有关政策,本着划近地、划好地的原则,按照汉族职工每户2.5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初春,农八师一四三团给每户职工划分了1.5至2亩自用地。一年过去了,自用地的效果究竟怎样了? 二十连的曹秀云说,她家的零花钱及四个娃娃的开销就靠这2亩地。1990年曹秀云在两亩自用地里试种了两分地的草莓,没想到当年纯收入就达2000元。以后,她就在庭院全都种上了草莓,每年平均收入4600元,最  相似文献   

20.
马国彦是二师二十七团四连的一名普通新职工,多年来,他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勤劳苦干,使自己走上了致富的道路。2005年,马国彦除了承包30亩土地外,还利用团工会小额贴息贷款,在连队集中连片的条田里修建了两座占地面积为4.2亩的育苗大棚,为连队职工、周边乡镇农民提供番茄、辣椒苗。几年来大棚的收入都在5.5万元以上。但是,马国彦并不满足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