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史载,清朝刑部大臣冯志酷爱书画。一次,有人送他一幅宋拓碑传,他让属下原封不动退回。属下劝曰:“何不打开看看。”他说:“这种宝物,一看便会爱不释手,不如封其眼,断其诱。”有些东西,眼不见,心不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封眼”来“断诱”,也不能说不是一个办法。但是,有些东西你封不封眼,它都诱惑着你,光“封眼”是未必能顶得住的。我认为,面对种种诱惑,要真正“断其诱”,更重要的是“封其心”。只有“封其心”才能不为所惑,不为所动。其实,冯志面对“宝物”能够“断其诱”,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他在“封眼”之前,就已经封了心。“封心”就是…  相似文献   

2.
没劲     
没劲刘众那天,为了核实一个证据,在长途汽车站等车,却意外地碰上了多年未见面的一位老同学。记得这个绰号叫泥鳅的同学既是全班最精瘦学习成绩最差旷课最勤打架最频学抽烟最早的人,也是全班最“精明”的人。说他精明,正是因为他什么校规校纪都不遵守,可校方每次突击...  相似文献   

3.
笔杆子是办事员丁文化的绰号,丁文化也很喜欢这个绰号。每当有人叫他笔杆子时,他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笔杆子刚过而立之年,本应年轻有为,只因一身书呆子味,所以每次晋升都没有他的份。笔杆子也不在乎这些,这两年还利用业余时间津津有味地写起小说来,每有作品发表,笔杆子都要拿给同事分享。头儿年近五十,虽然一把手的位置已坐了三年,但还是“代”的,几次努力未有结果,多少有些心灰意冷。头儿偶然间在报上看到了笔杆子的名字,眼睛立即亮了起来。你可以写些报告文学,或者通讯,宣传我们单位嘛。头儿意味深长地说。那必须有先进事迹,或典型材料呀!…  相似文献   

4.
邢继才,中等个儿、体态较胖、嗓门特大,现任万州区检察院行装科科长。熟悉和了解他的人都说,邢继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抠门”。因为“抠”,他也未少得罪人,说他有些不近人情;因为“抠”,他更赢得了院领导和绝大多数干警职工的赞许,称他是“抠门”的好“管家”。  相似文献   

5.
村子里头数胡大民学历最高一——高中毕业,也最会告状,时常跑镇上、县里要求上面派人下来查村里的财务账。因此,背地里便落了个“胡告状”的绰号。 村干部们要是向村民们收提留、集资款什么的,最怕上胡大民家。他说该交的钱他一分都不会少,但你要让他看看村里的账目,是不是该交这么多钱。你胡大民,敢查村里的账目?这岂不反了!村干部们都很恼火,村支书和村长还拍了桌子,说,他胡大民要是敢不交钱,就把他家的那口猪牵了。 胡大民的猪还真的被村干部们给牵了。 猪被牵了,胡大民去镇上找镇党委书记。书记很仔细地听胡大民的陈述,…  相似文献   

6.
《江淮法治》2007,(4X):62-62
前不久,我骑车时被孔某驾车碰倒,人未伤着,但车被碰坏!孔某可能是害怕被扣分,就提议私了.说为我买辆新车,我表示同意,就没有报警。可在撤离现场后,他就反悔了.不同意购买新车,只同意负责修理。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我很气愤,更想使他被扣分。请问,对这种“私了”未了的事故我能否再请求交警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7.
凤莲 《政府法制》2014,(31):44-45
古代有些官僚,或尸位素餐,无所建树;或行为猥琐,为时人不齿。人们就其表现,给他们起了些绰号。现择其要者,辑录如下,以博诸君一笑。伴食宰相唐玄宗开元年间,卢怀慎与姚崇同为宰相。他自觉品行、能力不及姚崇,遇事从不出头,都推给姚崇。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相似文献   

8.
绰号,既能形象地刻画一个人的显著特征,也能反映出街巷之间的民声公议。特别是官员,如果为政不端,劣迹斑斑,就会博得一个不雅的绰号,顶风臭十里。唐玄宗时权臣李林甫对人表面友好,而暗加陷害,又嫉贤妒能。每当与群臣的议论不合,就上奏章陷害别人,所以人们称他为“肉腰刀”。李林甫还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9.
心有所怕     
吴冬梅 《中国监察》2009,(22):64-64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得很清楚,告诫人们不仅要“畏天、畏地”,而且要“畏天命、畏大人”。怕人知,怕被抓住,怕报应,怕的东西越多就越平安;如果胆大妄为、无法无天,那结果便是耻辱和悔恨。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盈江县交通局原局长赵家富,生前有个“最害怕”,那就是害怕“完成一个工程,倒下一批干部”。正是这个“最怕”,使他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赵家富的“怕”启发我们,党员干部更应有所怕。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提起张老虎,还真有些知名度呢!张老虎真名叫张金成,是海伦市纪委监察局案件检查一室主任.“老虎”是他的乳名.按理说,三十多岁,已经“而立”的人了,哪有被人家称呼小名的.可因为查案子不讲情面,还特别叫真,自然有些自认为很老练的人就觉得他有点“虎”,查案子把那么多人给整掉蛋了,自个儿连点后路都不留!所以手脚不干净的人被张金成查到,会格外沮丧:落到纪检委张老虎手上,妈的,倒透霉了!然而,有些农民上访,纪委领导说:好吧,我们马上派人去调查.农民便说:你们得派张老虎——张金成去!提起张老虎,让有些人闹心,也就让另一些人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有一位兢兢业业、埋头工作的纪委副书记,他叫孔祥贵。人们敬佩他面对癌症,自强不息、忘我工作;但更敬佩他一心为公、甘当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孔祥贵今年50岁,从部队转业后,担任过马陈乡经委主任,乡党委副书记。1992年2月,撤区并乡后,他被安排到扈胡镇担任纪检干事。当时与他一起工作的乡干部,大都担任了乡镇领导,而老孔却连一个镇党委委员也没干上,好多人为他抱不平。有的说,老孔是位老同志,工作上没啥挑,安排个副职是顺理成章的。但老孔却说,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共…  相似文献   

12.
夏末秋初时节,笔者到“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平利县,专访了城建局局长张锡坤,他是位令人敬佩的优秀共产党员。他曾在述廉报告中说:“我能走上今天的领导岗位,得益于组织的关心和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说“面子”     
说“面子”张茂盛“面子”一词,《辞海》里没有,可在现实生活中用得很广泛,约定俗成,其含义也就自然明白了。“面子”这词儿当属中性,本无褒贬之别,只因被有些人滥用成灾,故有议论几句的必要。有的人送礼“论”面子。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给有关领导和能办事的人...  相似文献   

14.
华远房地产集团总裁任志强说,他“只给富人盖房”,并说现在出现“穷人区”和“富人区”是很正常的,他要让—部分人先住进“富人区”,以后才能都变成“富人区”。人们称他屡发“狂言”,招致很激烈的批评。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所以笔者认为他有权利说他想要说的话,这是他的自由。但是别人也有权利对他的话发表不同意见,这也是每个公民的自由。因此我也要对他的“狂言”表达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心灵裁判     
一位朋友在关键的时候,被人用卑鄙的手段中伤了。失望中他很愤怒,想到了一个不太光明的“狠招”,打算以牙还牙。当他真准备付诸行动的时候犹豫了,他叹息着说:难道我也可以像那些人一样无耻吗?  相似文献   

16.
闫亮  马琼 《政府法制》2014,(33):40-41
“票子、房子能带来幸福么?”英国女人疑惑。 “或许不喜欢他,可是钱很重要啊!家里人和周围的人也会觉得我嫁得好。”中国女人说。  相似文献   

17.
在贵州省岑巩县,有个查案“有瘾”的人。只要他“沾”上哪个案子,不一口气查结,便会睡不安稳;只要有案子办,便可以不顾老婆、孩子。此人就是县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室主任陈仁辉。从1993年从事案件检查工作至今,他共负责查办案件57起,其中大要案12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被评为全省案件检查工作先进个人,绰号“拼命三郎”。这个绰号与发生在他身上的不大也不小的事儿有关。 办案比结婚重要 1995年初,陈仁辉与恋爱8年的未婚妻打算把婚事办了,了却双方父母的心愿。而此时,陈仁辉受命查办一起贪污受贿团伙…  相似文献   

18.
2001年5月2日,山西省第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在高平市被公安机关一举破获,首犯宋魁祥及犯罪集团72名成员相继落入法网。消息传开,当地老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曾几何时,绰号“黑猪”的宋魁祥在高平可称得上是个颇有些“名气”的人物。他1965年出生,幼年丧母,没上过几天学,从17岁就开始以盗窃为生,经常聚众械斗,敲诈勒索,被他伤害过的人不计其数。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黑猪”宋魁祥已不满足于小打小闹,打打杀杀,而是想“干大事”。1995年2月25日,他网罗了一批地痞流氓,注册成立了“高平市雅翻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却做梦也想着整顶“乌纱帽”,哪怕是个村官也好歹是项“乌纱”。“绿帽子”与“乌纱帽”这两顶特殊的“帽子”,对中国男人来说无疑是一悲一喜。说到这两顶“帽子”的来龙去脉,则各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  相似文献   

20.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