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良钢 《人民调解》2012,(12):39-39
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工作除了为维持生活之外还想要得到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工作中遇到许许多多的事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想要得的,其实是别人的尊重和对我们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中国律师》2006,(6):25-25
年轻活跃的律师汇聚在一起,我们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与我们个人有关,应该关系着我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责任,服务着社会。通过这次论坛,我们在一起沟通探讨和提高我们的工作。这样我们才能对那些不行的人做出更多的付出,思考作为一名律师意味着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意味着我们不仅仅关注个人的利益。我相信法律职业它象征着崇高的目标。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不管是付出我们的时间,还是知识,我们有责任为公共利益而服务。我们作为律师获得了很大的殊荣,这也是我们的义务并且服务于社会,这次论坛邀请我谈谈我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3.
曹多富 《法制与经济》2009,(4):84-85,87
学校劝退学生是否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劝退学生的权利基础是什么?学生的受教育权与社会公众利益冲突时如何平衡?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范围控制以及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调和等问题,正是我们对学校劝退学生现象的法律思考。通过对这些法律问题的思考,以期能些许释解这些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央和省委的总体工作部署中,检察工作的使命是什么?方位在哪里?如何服务大局?这是我们必须不断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研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检察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作为一名检察官,对“检察文化”一词并不陌生。对检察文化耳熟能详的同时又诚惶诚恐:到底什么是检察文化?检察文化和法律文化究竟是什么关系?检察文化的特质是什么?这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回答,是我们打造检察文化,弘扬检察文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精神     
《法学家茶座》第13辑刊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龙宗智在2006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住授予仪式上的讲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研究生教育,除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我认为研究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两个方面的素质,即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与理想主义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如何才能构建一个美好社会?我相信,在这个后危机时代,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政治家都在深思这个问题。他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一定充满了困惑,充满了疑虑。当然,肯定会有人站出来,非常自信地告诉我们他(她)知道答案。然而,只需简单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两个世纪,  相似文献   

8.
秋风 《中国法律》2009,(1):44-44
如果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公共问题、一个需要政策来对待的话题怎么处理?我的看法是怎么看待就怎么分类,前几位法学家的思维就是很细微的分类,可以说是有器物层面的山寨,也有文化层面的山寨,两者是有很大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作为一名检察官,我曾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与哪些因素相关?应当怎样被解读、怎样被感悟?我想,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会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习惯,这种风格和习惯的社会评价似乎就是“作风”。  相似文献   

10.
郎咸平 《法人》2010,(3):40-40
我从来不预言的,但是我不得不提醒大家,2010年的经济是不容乐观的。首先消费这一驾马车,我也不用说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老百姓哪敢消费!用什么去消费?这一驾已经跑不动了。出口,讲出口就不得不讲奥巴马,这个家伙来中国带来了三个“礼物”:贸易大战、汇率大战和成本大战,这三个大战之后我们的出口马车还能跑多远?这个问题给大家思考。现在还有一驾马车拉着中国经济向前走,那就基础建设。告诉你,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靠持续投资基础建设而成为经济强国的。  相似文献   

11.
代薇 《检察纵横》2012,(9):50-50
大学毕业已经有几年,每当和同学们聊起各自现在的职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羡慕我,觉得我有一份好工作。因此,我常常问自己,我们是怎样的一群人?我们的工作状态是外行人想象的样子吗?每当我冈为这个问题纠结甚至委屈的时候,我会看看旁边那个中年男人忙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梁衡 《中国监察》2009,(9):59-60
审美文化,是艺术文化。回答美是怎么一回事?什么叫美?怎样才美?美有什么用?对我们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完善完美的人格和人生追求显得尤为重要。有鉴于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要点出发,来进行一番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作海案再一次引起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还有多少错案没有被发现和纠正?二是如何能够防止铸成错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围绕着教育问题的争议和诉讼不断。我国教育平等权的实施情况到底如何?平等是否允许差别待遇?在实现教育平等权过程中,公权力者应当如何介入?政府应当承担哪些应有的职责?推进教育平等权从何处着手?我国现实中这些重大而难以解决的问题都需要进行冷静地思考。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以期厘清教育平等权的实质和关键,明确政府和公权者在保护教育平等权中的责任,以此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走向文明进步,促进建立和谐的教育秩序。  相似文献   

15.
李克杰 《政府法制》2008,(10):46-47
富豪落马不只是2007年的特色,但在2007年却表现得非常集中,老问题新面孔式的黑色连续剧继续并更加频繁地在中国商界上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2007年虽已过去,但2007年由落马富豪所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是什么催生了众多的“问题富豪”?为什么说“问题富豪”不是一天炼成的?又如何避免出现“问题富豪”?不言而喻,弄清背后的原因,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富豪”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律师答疑     
刘律师:您好! 我发现我丈夫有了外遇,经过几次协商,我们准备协议离婚。我想问如果我们真离婚,我能否获得婚姻损害赔偿?我们的儿子今年5岁了,一直由姥姥、姥爷照看,和他们往在一起。这样的情况下,我能否争取到儿子的抚养权?  相似文献   

17.
成克杰案已经过去多年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终止:成克杰位居高官,是什么驱使他走向犯罪道路?从高官到死囚,成克杰又经历怎样的心灵历程?面对犯罪高官,我们检察官应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对待高官犯罪,我们检察官应采取什么样的技巧和策略?为此,本刊特编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徐苏尜同志撰写的文章”公诉成克杰”。相信该文能带给读者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沪家解忧     
陈欢 《法律与生活》2010,(12):60-60
我和老公正在协议离婚,我们有一个5岁的儿子,如离婚后孩子由我抚养,那么,孩子父亲需要付多少抚养费?到孩子多少岁?我可以要求他一次性将孩子的抚养费都付给我吗?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l一个谳出,现在1元钱能够买到什么?而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200元高温补贴能够买到什么?矿泉水?风扇?清凉油?可以肯定的是,能够买到的这些东西,与高温下辛勤劳动的人们所受的辛苦之间,是难画上等号的。如何真正保障高温环境中工作者的权益,除了简单的高温津贴,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南望破产,震动安防界!这家曾经赫赫有名、极具发展前景的安防企业,是如何一步步滑向破产深渊的?它的破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教训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