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发展民族工艺品,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更有利于本民族的长远发展。西藏民族工艺品历史悠久,在西藏经济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其发展也面临许多的问题,如何保护和发展西藏民族工艺品是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着西藏民族工艺品的发展优势和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使西藏的民族工艺品能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也正是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的开展,有利地促进了民族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地区的基层党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教育,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行中国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以及热爱民族地区,投身边疆建设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要后备军,是否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因此,要切实加强对青年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以热爱祖  相似文献   

5.
民族干部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使民族干部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优化,实现由单一式的主体性民族干部教育向主体间性民族干部教育模式的转向,探讨主体间性原则在民族干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民族干部教育理论寻找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不仅是民族干部教育研究的一种理论创新,更是民族干部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维系本国、本民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江泽民多次强调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所在。一、民族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历史的积淀和…  相似文献   

7.
何银玲 《共产党人》2005,(13):52-5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培育并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稳定、最精华的内容,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核心,因而对民族文化的各方面内容起到支配、协调、整合的作用,并通过民族文化各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来。回族是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之一,在回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5,(4):58-60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它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有效、科学地处理和应对国内民族问题,并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丰富了马克思民族理论宝库,也实现了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本文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政策进行分析归纳,并对这一时期民族理论的规律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23):19-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人知。但在1953年,新中国开展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2006,(16):4-6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族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疆安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全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系统总结了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深刻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五个坚持”的指导原则和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他强调指出:“民族问题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这些论述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族工作的新认识,体现了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新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召着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李莹 《实事求是》2008,(4):46-47
新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区情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在新疆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新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稳定大局下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全面发展中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框架内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晖 《支部生活》2011,(4):52-53
新中国成立不久,随着民族地区大部分相继获得解放,为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达中央对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进一步疏通民族关系,1950年6月,党中央率先派出第一个民族访问团即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到西南民族地区开展慰问活动,这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首创。访问团由120余人组成,团长是中央民委副主任刘格平,副团长是费孝通和夏康农。下设3个分团,其中第二分团赴云南,由夏康农兼任分团长,王连芳任副分团长。  相似文献   

16.
彭林 《理论导报》2012,(9):17-19
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本,是民族凝聚和发展的深层动力。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伴随着社会转型从传统型法制走向现代型法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法治。但实践中由于民族地区公民意识淡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市场化程度较低,加之民族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执法环境净化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使得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进程缓慢。因此,必须重视公民意识的培育,夯实法制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充分行使自治权,加强民族地方立法,推行依法行政,实现司法独立,不断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贺萍 《实事求是》2008,200(1):61-6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解决社会主义民族问题这两个当代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依据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做出了新判断,制定了新政策,采取了新举措,正确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形成即一脉相承、又不断超越的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浅谈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艳华 《世纪桥》2009,(17):108-110
民族精神是民族存续的精神血脉,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因此,民族精神是永恒的,不管在任何时代,民族精神的培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代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困境与矛盾,并积极探索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国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更加频繁,民族杂居更经常发生,使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成分日趋复杂化。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已不再是单一的民族国家,不少民族开始由一国聚居而走向世界多国定居,成为跨国而居的民族。中国新疆作为中亚国家的近邻,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