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近日在台湾流行的时髦说法,陈水扁上台后推动台独的手段是所谓“孵蛋论”。也就是说,陈水扁心里很明白,盱衡目前的政治现实,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那样公开露骨地搞台独决无成功的希望,于是他把他的两岸政策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一层保护壳,这就是他上任以来多次信誓旦旦宣称的“四不一没有”,并一再虚情假意地向大陆示好,不断释出所谓缓和、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和“诚意”,以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07,(7):4-4
去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陈水扁当局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迟迟无法付诸实施,陈水扁所谓的“新宪公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10日,策划已久的陈水扁“双十讲话”正式登场。在有关两岸关系部分,陈水扁提出“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恢复协商谈判、“采取实际行动管制武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同步检讨两岸军备政策”、共同研议“海峡行为准则”、两岸“人货包机”便捷化等一大堆的方案和政策主张,摆出一副似乎颇有“善意”和“诚意”谋求缓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姿态。但是只要对他的讲话稍作分析,就可以发现,这篇讲话通篇贯穿着“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主轴,是一篇不折不扣的、赤裸裸的“台独宣言”,何来缓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善意”和“诚意”?如果用简单一句活来概括,那就是:老调重弹、故伎重演、颠倒黑白、欺骗舆论。  相似文献   

4.
2月1日,谢长廷组成的所谓"安定内阁"宣誓就职。陈水扁任命谢长廷担任"行政院长",主要目的在于化解朝野对抗僵局,缓和两岸紧张关系,稳定社会民心,巩固"少数政权",避免提前跛脚。不过,岛内舆论认为,陈水扁惯于"乾坤独断",坚持"台独"路线,加之"朝小野大"格局依旧,"安定内阁"能有多大作为尚待观察。谢氏能否借"行政院长"一职,迈向2008的"总统"之路,面临变数。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2006,(12):1-1
今年以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继续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台海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持续增多。但是,导致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最近几个月来,陈水扁当局虽然因涉嫌弊案而深陷困境,但仍在顽固地通过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而且正在策划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申请参加联合国的公投活动。陈水扁谋求“台湾法理独立”活动的冒险性、危险性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李立 《统一论坛》2008,(1):16-19
2008年元旦,陈水扁在讲话中仍然大放“独”言,挑起两岸对立,阻碍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2月1日,陈水扁当局又公然决定于3月22日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严重危害台海和平。  相似文献   

7.
邰言 《黄埔》2008,(2):14-17
2008年元旦,陈水扁在讲话中仍然大放“独”言,挑起两岸对立,阻碍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2月1日,陈水扁当局又公然决定于3月22日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严重危害台海和平。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4,(6)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显龙,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看法不乐观。 朱显龙表示,陈水扁的就职演说,没有明确提出于二零零六年公投制宪及零八年实施新宪法,是采取不挑衅的做法,可以缓和原来比较紧张的台海局势。不过,他认为,由于陈水扁仍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7日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四年前,陈水扁曾信誓旦旦地作出所谓“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四年来,陈水扁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当局不顾台湾舆论的谴责和国际社会的反对,加紧推动举办"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使两岸关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推动"公投"是陈水扁当局以"公投"方式谋求改变祖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11日,针对民进党当局领导人10月10日涉及两岸关系的言论,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这一讲话充斥着对抗思维和敌对意识,企图借污蔑攻击"一国两制"制造仇视大陆的氛围,压制台湾民众希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缓和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谋取选举利益。马晓光指出,这一讲话颠倒黑白,把所有中华儿女追求和平统一、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努力说成对台湾的所谓"威胁",迎合西方反华势力,把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说成对区域稳定和平的所谓"挑战",再次暴露民进党当局制  相似文献   

12.
去年,祖国大陆释出的诚意和善意以及一系列对台政策的新思维,深深打动了广大的台湾民众。接着,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使两岸关系出现了较为缓和的气氛。但这崭新局面却令陈水扁深感不安。他不惜背弃民意,气急败坏地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求挽回其日渐下降的民望和声势。然而,陈水扁“终统”的做法,不但未能为其笼络民心,反而因其自打嘴巴而失去诚信。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均对其恶行进行声讨和谴责。在大陆的台商表示,自从连、宋访问大陆与胡锦涛达成一系列共识之后,一度紧张的两岸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这一得来不…  相似文献   

13.
纪欣 《统一论坛》2006,(2):26-28
陈水扁在台湾主流民意强烈反对,美国频频劝阻的情况下,依旧于2月27日宣布了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尽管美国再三斩钉截铁地说“‘国统会’没有废除,随时可以恢复运作”,但众人都明白,依据“一中原则”建立的“国统会”不可能再运作,象征两岸终将统一的“国统纲领”被废止了。而就在“终统事件”余波荡漾之际,陈水扁的“新宪公投”工程已然展开,两岸关系面临空前考验。尤其是“终统事件”发生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2005年后,格外令人惊讶、扼腕,也值得吾人对于今后的反“独”促统工作进一步省思。“公投新宪”…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后,台湾当局反响激烈,恶意攻击、诋毁,将这一旨在维护国家主权、祖国统一的重要法案污蔑成是两岸关系和平与稳定及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定的"最大威胁",并与岛内"台独"势力联手举办所谓"百万人大游行",借机煽动民众对大陆的敌对意识、仇视情绪,拉高台海紧张气氛,限制两岸交流,岛内各界对其有意恶化两岸关系,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行径极为不满,要求缓和两岸关系、加强两岸交流的呼声不断高涨。国民党、亲民党纷纷组团或酝酿组团赴大陆展开"破冰之旅"、"和平之旅",两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23)
<正>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参选人蔡英文近日上电视谈话性节目,在大力推销她与陈建仁的搭档参选之同时,也谈到两岸关系是否会遵循"九二共识"、是否会特赦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等敏感议题,言谈中呈现的思维逻辑,令人关注。对于这两个敏感的问题,蔡英文的答复虽跟过去表达过的意见并无不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察觉到她已经把所谓的"新民意"作为民进党明年如能再次执政后,因应台  相似文献   

16.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17.
陈水扁先生上台已经半年多了,不仅内政不彰,乱象丛生,在两岸关系上更是进退失据,无所作为。以下仅就后者发表一点浅见。一、两岸关系上面临的“困局“陈水扁先生在两岸关系上的基本特点是,统不甘心,独无出路,表现了十足的模糊性、摇摆性和混乱陸。模糊性,表现在言词上似统非统、似独非独、欲言又止,吞吞吐吐。例如在“一个中国“的表态上,即既  相似文献   

18.
台湾军方预定今年9月在陈水扁参加的一次典礼上,在屏东县九鹏基地实弹试射“雄风”-3型导弹。这是陈水扁“终统”之后破坏两岸关系的又一危险步骤,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4,(6)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严安林今天指出,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呈现的两岸关系政策思维,与四年前比较,用词比较注意,表达的态度缓和。但是大陆在意的,不仅是阿扁怎么说,更重要的是未来四年他是否按照所说的具体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陈水扁当局加紧推行"一边一国"的分裂路线,并利用选举之机不断向大陆进行挑衅,进一步加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祖国大陆通过各种手段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确保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不被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