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的实践与探究宋纯新一、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辩论式民事审判方式,在对民事诉讼实行当事人主义原则的英美法系中受到普遍推崇。我们这里所说的“辩论式”,是借鉴其诉讼程序方面的庭审方式,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的立法原则,对我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2.
李玉萍 《法商研究》2006,23(2):129-136
诉讼终止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针对追诉方滥用程序行为的一种最严厉的程序性约束机制,其实质是宣告追诉行为无效,被告人因此获得释放。诉讼终止主要适用于两类情形:一是被告人不可能得到公正审判;二是对被告人进行审判是不公正的。前者奉行“权利保护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给被告人造成的严重不利后果;后者奉行“司法廉洁”和“抑制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自身的严重违法或不当性。诉讼终止仅在“例外”、“谨慎”的情形下,通过“审判中的审判”程序才适用。程序滥用与诉讼终止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对完善我国关于追诉行为的约束机制乃至刑事诉讼法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正审判权在国际人权法中的确立已逾 40年 ,它以英美法中的“法律的正当程序”为直接的理论依据。在刑事司法中 ,公正审判权用来保护受刑事指控者免遭不合法、不公正的定罪。国际人权公约从司法组织和司法程序两个方面规定了公正审判的保障措施。作为对多元法律文化的规制 ,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体现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在我国 ,有必要明确树立保障公正审判权的观念 ,并在有限的条件下 ,最大限度地促进现行刑事司法制度与国际标准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法官中立是司法的性质与特征所决定。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然而,人们以往仅仅将其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束之高阁,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配套措施,从而为法官中立这一命题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拟讨论如何把这一观念“物化”在审判过程中。 一、英美法系关于法官地位的规定 英美法系国家在刑事审判中普遍实行对抗式模式,刑事审判活动主要围绕控、辩双方的举证与相互反驳而进行的,法官(包括陪审团)处于居中裁判的地位。控、辩、审三方分别以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它对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和保证审判质量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这一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很好地继续发挥,甚至在绝大多数地方已名存实亡。本文旨在研究新形势下如何使这一制度日臻完善,充分发挥其在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方面的作用。陪审制度的沿革陪审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随着英国殖民政策的扩张,这一制度便随之传播到其他国家,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种类型的陪审制度。英美…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证明标准,指出了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差异后,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支点,对传统上的“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提出质疑,主张建立以“法律真实”为诉讼价值目标,以“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为主,而以在一些特殊案件实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为辅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后,文章还关注法学界和司法审判的最新动态,探讨了“盖然性占优势”与“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及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已成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审判实践中,“举证难”仍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举证难”就难在主观意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当事人和证人方面看,表现为“三不二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普遍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作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加以阐述,而对法官适用刑罚中的自由裁量权或讳莫如深或不予承认。作为大陆法系的我国,似乎不存在奉行“自由心证”、“判例法”等制度的英美法系国家法官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然而在我国的刑事审判实践中,刑罚适用的不平衡、不统一情况并不  相似文献   

9.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在充分肯定1979年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对公、检、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作了重大的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在刑事审判方面,在保留自身特点和长处的同时,大胆吸收英美法系国家抗带式的庭审方式,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抗辩制模式,使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向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主要是沿袭前苏联的审判模式,采取国家干预主义原则和法官职权主义原则的“纠问式”。这一模式,在司法实践中已暴露出不少弊端:注重庭前审查,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两大法系违约损害赔偿可预见性规则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预见性规则,又称之为应当预见规则,是指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其范围不得超过他订立合同时所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损失的规则。可预见性规则是英美法和大陆法两大法系在限定合同违约责任上所共同使用的规则,英美法上称为“合理预见规则”,法国法中称为“可能预见规则”。两大法系可预见性规则理论虽然出自同源,但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法律渊源、理论学说、例外情形以及预见标准等方面存在许多不...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对抗制审判方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按照多数说,现代各主要国家的审判方式,无论是刑事、民事抑或行政的,均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职权制审判方式,二是对抗制审判方式。大陆法国家多属前者,后者则为多数英美法国家所采。美国在1776年从英属殖民体系独立后。亦仿其宗主国,实行对抗制审判方式。 对抗制最早是从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理论中引申而来的,目的是以权力制约权力,防止权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是个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与各行各业紧密相连,使得涉及专门性问题的复杂纠纷越来越多,尤其是涉及海洋、航运的海事专门审判更是迫切需要专家参与其中解决专门性问题。而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英美法下专家证人制度为我们解决海事诉讼中专门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本文在分析英美法下专家证人制度优点与弊端的前提下,根据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置思路,结合海事审判特点,提出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从建立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必要性入手,着重就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的选任条件、选任范围、选任方式、专家陪审员的确定方法及报酬提出了解决思路,以期对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海事审判专家陪审员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交叉询问制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律判断与事实判断主体相分离的审判结构的产物,但一经产生,就因其自身所蕴含的诉讼理念及功用被誉为“迄今  相似文献   

14.
<正>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审判和辩护实践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认识上的分歧往往会影响案件的正确处理。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个问题,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因多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因果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事物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一种最普遍的联系。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对于确认是否构成  相似文献   

15.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两者在体系上和制度上看似背道而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大法系之间互相借鉴、融合的趋势日益增强.对比英国婚姻制度与中国婚姻制度,我们会发现在有许多关于婚姻效力的制度与规定有着相似之处,当然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将通过对中英婚姻效力的分类、处理以及效力方面的对比来探讨制度背后的立法理念以及对中国能否借鉴英美法中的效力制度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法庭审判是整个刑事诉讼过程的中心,是刑事审判程序的主要和决定性阶段。刑事审判程序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控诉、辩护、审判三种职能互相分立、互相依存,审判人员在控诉方、辩护方充分行使控、辩职能互相对抗、互相驳斥的基础上,对双方的观点比较、分析案情、明确是非之后,对案件作出正确判决。因此,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生命的体现阶段就是在庭审过程,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质证主体,是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利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的诉讼主体。但审判主体在庭审中能否成为质证主体决定着质证模式的择用,因而一直为诉讼理论界及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关于审判主体与民事质证主体的关系,在理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是说当事人对证据互相质证,并没有说人民法院也要对证据进行质证。第二,质证主体将承担质证不能的实体法律后果,而审判主体则不…  相似文献   

18.
李游 《中国司法》2004,(5):34-37
陪审制,是当代西方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起伏跌宕,荣辱兴衰共具一身。时至今日,陪审制仍是英美法系国家中制约审判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力求对两大法系陪审制的作用及其制约机能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深探陪审制度的精髓,另一方面可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陪审制的产生与发展 如果它也算陪审制的话,我们应该将历史的目光放至那遥远的古希腊。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的执政官,他首创了陪审法庭的新制度。实际上,是在集市日的市场上审理诉讼案,一些有闲暇的公民可以参加。后来,这种制度成为雅典民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公民具有了“参与审判”的权利。古罗马时期亦有陪审制的存在,但在公  相似文献   

19.
论《合同法》预期违约制度适用范围上的缺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我国《合同法》借鉴了英美法的预期违约制度,在第108 条规定了明示预期违约。但与英美法不同的是,它规定的明示预期违约在适用范围上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明确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义务”和“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这不仅造成了对预期违约行为的认定困难,而且还使预期违约和该法同时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在适用上产生了混乱。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法定证据制度之辩证否定的自由心证制度,其根本要求是法律对证明力不做具体规定,而交由裁判者自主裁量。在证据能力方面两大法系采取了各不相同的做法,其中英美法系采取的是证明力的自由评价与证据能力的法定主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均采取自由评价制度。两大法系在证据能力方面的不同态度,使自由心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受诉讼价值目标、审判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自由心证的技术建构应当选择大陆法系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