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合理有效的公立高校管理机制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育信托是公立高校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从性质上看,教育信托属于一种公益信托。教育信托制度有利于避免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保障公立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公立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防止公立高校国有资产的流失。构建我国的教育信托制度时,可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担任教育信托的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担任教育信托的监察人,并对公立高校的权利与义务、受教育者的权利等问题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权已经成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形态,而实践中通过委派国有股东代表等方式进入企业行使股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以及内部人控制、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一系列国企顽疾.通过对国有股权信托行使方式的实证分析、历史分析和规范分析,可以发现信托制度独特的当事人设计和利益制衡机制,以及灵活多变的经营规则,与国有股权行使涉及的主体和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通过信托方式行使国有股权,或许是当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瓶颈期”后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朱卫红 《人民论坛》2010,(4):126-127
作为金融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成为了房地产行业融资的新亮点,房地产发展REITs信托可有三种模式。通过分析指出当前较符合我国REITs产品要求的金融体制是信托计划模式。而这一信托模式的实施,需要超越一些现存法律制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如何管理国有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亮 《湖湘论坛》2003,16(2):46-48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在已经进行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改革的城市中 ,国有资产管理中政府角色错位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政府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应该成立统一的权威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以充当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代表 ,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出资人” ,国有资产授权托管经营中的托管人  相似文献   

5.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养老信托是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开展的信托业务,其主要采用信托模式管理养老保险基金或养老资产。从养老信托资产来源的形式上主要可以分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养老资产信托)和遗嘱信托三类。而其中的养老金信托是养老信托业务最主要的形式,是建立在各国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的。对美国、瑞典、智利三个国家的养老信托业务从宏观的制度环境、监管环境和微观层面的业务机构和产品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为我国未来解决养老问题另辟蹊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双重所有权的法律体系下,英美法系国家将信托收益权定性为衡平法上的所有权;而在大陆法系国家,信托制度与绝对所有权制度相冲突,导致了收益权定性混乱的现象。当前,我国的信托制度发展缓慢,理论体系构建不完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信托法》未对受益人相关权利的性质进行界定。将受益权及相关权利定性为收益权,并将收益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型民事权利,有利于在一物一权的法律体系下完善信托财产权的结构体系,化解相关制度的冲突,避免信托制度在我国"水土不服",规范信托财产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7.
古老的信托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管理和持有财产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归复信托更是英美信托制度中极具灵活性和概括性的法律设计,被英美法国家广泛的运用于解决财产转移和管理过程中的权属纠纷问题。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信托制度被正式引入我国,成为我国建立和完善家庭财产制度、民商事交易法以及财产制度的重大举措之一。如果能够继续引入归复信托制度,并将其明确规定于《信托法》之中,将会为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财产权纠纷提供更加公平、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慈善基金的发展蒸蒸日上,但其内部也暴露出信用危机。公益信托制度在国外被广泛运用,其法律监管模式比基金会更严密。公益信托的监管结构由监察人、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三个要素构成。从法律地位、监管制度和实践价值三方面比较分析可知,公益信托比公益基金更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国有企业存在的政企不分、一股独大、国有垄断、收益体内循环、代理成本高昂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国有独资和控股型公司的解决方案,即国有股权信托。委托人是财政部,受托人是数个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者资质信誉良好的信托公司,受益人为社保基金。委托人将每个国有公司中的国有股份分成数份信托给数个受托人,由数个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股份,行使表决权。如此,才能将政府层面的行政行为转化为市场层面的商事行为。在实际股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化表决权的方式,从功能实现的角度,将国有独资和控股型公司中的"绝对控股"结构转化为"相对控股"结构,以优化公司治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全民企业全民分享。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9,(1)
遗嘱信托通常被认为是以遗嘱方式设立的信托。历史上关于其起源存在三种不同观点——罗马法遗赠说、英国用益制度说、萨尔曼共同起源说。对遗嘱信托概念、特征及价值的分析,有助于为遗嘱信托制度中受托人义务的理解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着重探讨受托人义务中的谨慎和注意义务,并结合1983年华盛顿最高法院的判例,阐述受托人谨慎和注意义务的实际适用及程度标准。  相似文献   

11.
陈贵阳 《前沿》2002,(5):60-62
信托与行纪作为不同的法律制度 ,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我国学界对于二者并未作严格区分。本文通过对二者在概念、法律构成、财产关系以及权利义务方面的比较 ,弄清信托与行纪的区别 ,这对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信托这种制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几个问题敖华如何在贯彻“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原则的同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改革久攻未克的难题。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拟就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有关的若干...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和途径。国家关于选择百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机构主要有:国家投资  相似文献   

14.
信托制度凭借其成熟的财产管理优势,被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从英美法系国家移植并为其所用。由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与大陆法系的物权法和债权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有关国际信托的法律冲突较其他领域就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国际法中的相关理论对国际信托领域存在的法律冲突之原因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国际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详细论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广泛性,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不足、准据法分割的复杂性以及《海牙信托公约》通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笔者在研究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关于国际信托法律冲突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第一部信托成文法提出了修改或增加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1,(9):1
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财控股")是广东省政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其前身广东财务发展公司于1984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1990年更名为广东粤财信托投资公司,2001年在粤财信托基础上组建了粤财控股。截至2011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65.3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600亿元。粤财控股秉承"诚信、稳健、专业、进取"的经营理念,主营业务包括"信托理财、信用担保、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实业经营"等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16.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随着“政企分开”的实现,一大批由国家授权,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的控股公司或企业集团(以下统称控股公司)应运而生。这些控股公司是以持股方式从事国有资产经营活动的公司法人,定位于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当然也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的责任主体。规范这些控股公司职  相似文献   

17.
论信托财产上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柳 《岭南学刊》2001,(6):94-97
信托作为一项财产移转与财产管理的制度 ,其核心和载体不言而喻便是信托财产。本文从分析信托财产利益冲突的两种形态入手 ,并结合英美信托法、大陆法系的日韩信托法及我国信托法的有关规定 ,从比较法的角度论述法律对信托财产上利益冲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兰玉玲 《求索》2007,(2):79-81
在国外的私人银行服务中,信托以其在财产管理中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被广泛运用,但信托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本文紧紧围绕私人银行、信托的自身特点及其特有功能,结合我国社会、法律制度现状,深入分析了我国运用信托开展私人银行服务可能受到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从制度层面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期有益于我国信托业务的开发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瑞典、智利典型养老信托浅释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信托业务最能体现信托本原,美国、瑞典和智利等比较典型的养老信托业务和较发达国家的养老信托的发展过程,分别呈现了DC、DB及二者混合模式的多层次特点,这对于完善我国养老信托资金的基本结构和资本市场,建立专业从事养老金管理的信托投资公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梓宁 《求索》2013,(3):185-187
随着私人银行业务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展,融资租赁信托业务以其高收益的特点逐渐成为私人银行关注的重要投资模式,成为私人银行主推的投资模式。但由于我国关于融资租赁交易行为与相关信托投资的金融法律监管体系仍不完善,造成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在操作中遇到诸多法律风险。本文在重点分析该类业务交易结构特征与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监管制度理论要求,提出通过加强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监管,制定融资租赁信托业务管理办法,强化私人银行内部审查管理工作,设置合法性审查与业务流程跟踪机制以及三方面措施有效防范私人银行融资租赁信托业务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