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本质上是性别就业问题,是就业公平问题,因其具有公共性而成为公共政策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出日益显性化的发展态势,既是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市场失灵的体现,这就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介入,干预措施表现为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执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秦晗 《唯实》2005,(8):50-53
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近年来陆续制定并下发了一系列文件,通过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担保贷款、税收、规费等优惠扶持政策(统称为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总的看,政策的执行效果是明显的,但在执行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本文在认真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形势的基础上,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建立具有普惠性和长效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吴鸣  李楠 《求实》2004,(6):44-4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 ,即从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转向“三结合”的就业政策 ,进而转向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的就业政策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求我们进一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从“救济失业”为主向“鼓励就业”为主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为使扩大就业工作有的放矢,首先需要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作出充分估计并对失业现象严重的原因作出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减少失业扩大就业的对策措施。一、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1.就业总形势是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首先是总量问题突出,表现为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据统计,到2001年末,国…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西方就业理论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虽然其观点不尽相同,但各有其合理性。我们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选择地借鉴西方的就业理论及政策,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尽快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石,系统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共就业政策范式变迁与变迁逻辑对调整和创新当前公共就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共就业政策主要经历了安置性、统包统配、双轨制、市场化、积极的就业以及就业优先战略等政策时期,相应的就业政策范式在政策情境感知、政策问题认定、政策目标指向和政策工具选择上也存在较大的分野,但就业政策范式变迁遵循一定的逻辑。未来的公共就业政策在调整与创新上应综合考察政策环境,通过上下结合的方式着眼就业问题,借助治理的手段,更好地发挥公共就业政策在发展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英  陈华森 《党史文苑》2009,(11):75-77
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深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创业观念、就业意向、就业期待和就业准备等仍有不适应这一国际大背景的现象。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观念教育机制、就业心理干预机制、形势政策引导机制和用人单位与高校合作机制,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财政就业支出就是我国为应对就业再就业问题而设立的专项财政支出,是推行我国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核心支撑力量。财政就业支出绩效评价旨在形成一种全新的,结果导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作用是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分配就业资金、加强就业指导与管理提供行政依据。对新疆就业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旨在考察这一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财政政策的实现程度和影响效果,发现政策执行中的良好与不足,为更好地改善资金使用,最大程度地推进就业促进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原本就存在的突出性就业问题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劳动力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失衡。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就业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促进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三是解决好农民工就业问题;四是解决好城镇低学历青年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民工、干部制、临时工等几个典型的劳工就业立法歧视入手,以还原历史立法和政策文献的方法总结我国立法上对劳动者区分对待的发展历史,从法理学和法史学的角度分析了就业歧视立法的相关问题。总结出我国的立法就业歧视在法理上实际上主要是一种身份歧视,提出立法上应对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给予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欧洲青年失业治理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国  程诗 《新视野》2006,(4):76-77
青年就业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欧洲各国正在经历着青年失业的巨大挑战。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年失业的计划或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制定青年就业政策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有助于我国明确青年就业政策的目标、关键点以及供给、需求和匹配政策的具体措施方向。  相似文献   

12.
牧川  郭绪雷 《党风建设》2003,(10):18-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当前,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难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3.
《求贤》2013,(7):54-55
据一些国际组织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与就业形势仍将延续震荡下滑的格局。通过对2012年全球就业形势进行初步分析,综述全球就业形势的基本特点,列举在此背景下德国、美国、日本、巴西等国家采取相应的经济和就业促进政策,对我国积极探索在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如何长期保持就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骥 《世纪桥》2009,(24):85-86
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本文从高校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入手分析、探讨并列举出高校可施行的六大帮扶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李青 《实事求是》2004,7(1):53-56
通过梳理分析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不同的就业政策及成效 ,指出应采取的政策取向 ;必须统筹兼顾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 ,综合运用市场和政策两种手段解决就业问题 ,将扩大就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完善制度环境 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目前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者自主性创业不足,创业率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关键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环境的缺失。因此,要鼓励更多人参与创业,就必须完善有关创业的法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健全融资机制,不断倡导新型的就业观,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16):29-29
中央财政近日下拨就业专项资金103.8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各地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加上先前下拨的309.62亿元,目前中央财政共下拨2013年就业专项资金413.46亿元,比2012年增长7%。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要努力增加就业资会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切实落实好各项就业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系列的表述说明,扩大就业,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实现国家未来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今后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通过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使他们能成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实践者,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一道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艳  古天姣 《新长征》2010,(4):39-40
近年来,我省创造性地开拓就业思路,根据国家就业政策,实施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服务和创业援助等一系列内容的积极就业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构建了内外并举的格局,基本形成了以推动就业与经济事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吉林模式”,保持了全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众多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大量的工人失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采取了“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行动。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了社会政策的发展。认真总结此次应对金融危机而带动的社会政策行动,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的社会政策议题,对我国社会政策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