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10月,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台湾当局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建议”发表不久,叶剑英接见应邀由香港到北京参加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的原蒋经国机要秘书沈诚。沈诚到京前专程去台湾请示蒋经国,蒋经国对沈诚此行“既不鼓励亦不禁止”,实际同意沈诚去北京,并嘱沈代他去溪口老家看看,“最好能拍一些现场照片”。叶剑英同沈诚探讨国共和谈的可能性,要沈诚向蒋经国转达中共的和谈诚意。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信蒋经国,希望国民党“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8月17日,宋美龄在台北发表《给廖承志的公开信》,称第三次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2.
宋宜山万字汇报蒋介石欲动又止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上,1953年朝鲜战场各方达成停战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而在国内,经过几年的恢复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国民经济建设,对台政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面对如此国际国内形势,  相似文献   

3.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决心.随着近期来一些史料的披露,我们发现五六十年代国共两党在隔海严重对峙的情况下,曾进行过几次秘密的接触,并就国共合作和台湾回归祖国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对话与交流.历史地考察国共两党的几次秘密接触,有助于我们全  相似文献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溃退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梦想“反攻大陆”。在中国共产党调整对台政策,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主张之前的漫长岁月里,海峡两岸始终处于紧张对峙状态。然而,由于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具有共识和默契,致使在这紧张对峙的寒流之中不时透出些许国共秘密商谈、谋求再次合作的暖风。  相似文献   

5.
6.
为了祖国的早日统一,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曾多次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蒋介石也一直对大陆念念不忘。于是,便有了国、共两党的五次秘密接触。自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国、共两党第一次秘密接触是在1950年。当时,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上展开了大规模剿匪活动,并在东南沿海准备消灭残逃于一些岛屿上的蒋军。中共中央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O年的光辉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不让美帝国主…  相似文献   

7.
章士钊请缨出使蒋介石欲动又止50年代中期,台湾的社会政治局势逐步稳定,岛内人民期望和平。自1953年朝鲜战争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后,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也开始致力于大陆的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在此情况下,中共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方针。中共政策的变化,对国共对峙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参加过国共谈判的人士都认为,新一轮的国共两党谈判一定会到来。1949年参加过北平…  相似文献   

8.
范小芳 《党建》2010,(6):58-60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  相似文献   

9.
范小芳 《党的建设》2010,(10):54-55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三次高规格的秘密和谈,渴望中华和平统一的人士往来两岸之间。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三次和谈都最终搁浅。第一次秘密和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上世纪50年代中期,朝鲜战争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又签订了越南停火协议,使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有所缓和。与此同时,中共中央的台湾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纯靠武力解决的方针改变为立足武力伺机彻底解决和力争和平解放相结合的政策。1955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明确提出:"中国人民愿意  相似文献   

10.
1935年华北事变后,面对日本的步步进逼,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一方面打算利用苏联牵制日本,为此南京政府与苏联的关系有所改善;另一方面,在以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为主的方针下,也打算利用抗日的旗帜,以极苛刻的条件同共产党谈判,以达到‘溶共’的目的。所以,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先后在上海、南京、莫斯科秘密同中国共产党人接触。——《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相似文献   

11.
12.
13.
建国后的第二次大调查是指1955年底至1956年7月,党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而进行的、围绕《论十大关系》的形成所作的调查。一、调查的特点1.主题新。即总结我国自身经验教训,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时间长。从...  相似文献   

14.
赖若愚,山西五台县人,1910年生,1928年入北平工学院读书,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从事工运工作,同年被捕入狱,1932年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历任中共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太行区党委组织部长、太行军区政委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太原市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职。1952年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1953年和1957年均被中国工会第七、第八次全国  相似文献   

15.
徐国普 《中共党史研究》2012,(2):98-104,120
20世纪50年代江苏红十字会经历两次组织整顿。50年代初期的分会改组,重在机构改选、思想整顿和社团登记;50年代中后期的组织调整,则重在各级组织创建和管理体制建构。两次整顿促成了红十字会自身性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演变,这表明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总体上与社会运行呈正相关关系。不过,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严重依附政府,其独立发展的空间极为狭小,这是历史留下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8月14日,蒋介石给延安发来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同时,电令驻延安的国民党军队联络参谋,当面探问毛泽东的答复意见。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9,(10):41-4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大地上只剩下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武装力量,国共关系如何发展,引起国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9.
秦风 《党建文汇》2001,(8):35-35
我爷爷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参加过北伐,1928年成为中共特科的重要成员。他和战友卢志英(1948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刘哑佛(解放前夕牺牲)曾参加营救彭拜、方志敏,击毙叛徒白鑫的行动。他们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事,是在国民党元老英雄先生的帮助下,截获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铁桶围剿计划”(即国民党庐山牯岭军事会议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曾3次来到辽宁,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