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继 《团结》2011,(1):60-61,6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是开启中国和亚洲民主共和闸门的历史伟人。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规范化,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事业的进展,均有必要建立以孙中山思想及生平事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中山学”。下面是笔者的一得之见,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孙中山的思想教育观江苏省建湖县商业局蒋如柏撰文认为,孙中山为实现中国的平等、自由、富强奋斗40余年。他反思胜利与挫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革命的中国建设事业,不仅要进行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重视思想教育。综观孙中山的著...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建设理论 ——研讨会的主题 民革云南省委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于1996年11月1日至3日在昆明举行了以研究孙中山《建国方略》为主题的孙中山思想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民革云南省委举办的这次孙中山思想学术研讨会,确定以研讨《建国方略》为主题,是恰当的,这是孙中山思想学术研讨深入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团结》1998,(2)
张磊,孙中山研究著名专家,现任广东省社会科院院长、省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等职,兼任中山大学等校的教授。其专著《孙中山思想研究》、主编的《孙中山辞典》等,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5)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促进了近现代教育的发展,而且为后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代我国的教育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巨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孙中山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发展有三点启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教育学知识;结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里,我国孙中山研究不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与这之前的大量研究成果集中在孙中山的早年和辛亥革命时期,集中在他的革命思想和业绩上相比,这20多年来的孙中山研究,范围比过去远为广泛,从三民主义到五权宪法的理论,从权能区分到地方自治的思想,从伦理道德观到中西文化观,都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孙中山后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思想和宏伟规划,更成了研究者着重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孟庆鹏 《团结》2002,(5):37-40
为芝加哥著名华人学者韦玉华教授的诚挚邀请,我们北京孙中山研究学会一行5人,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孙中山研究学会副会长李赣骝率队,赴美参加海外中山学社举办的第四届孙中山思想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新世纪孙中山思想与中国前途”。研究学会还一并就有关祖国统一问题,拜访美东诸大城市中的华人社团和著名美籍华人学者。 此行首站芝城,之后北上东向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学术界在陈云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梳理和述评,较全面地反映了陈云研究的新水平。文章分为新世纪以来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概况、陈云主要思想研究的新进展、再深入研究的建议三部分,以期能推动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过,孙中山的思想和理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孙中山的伦理道德思想正是体现了这一性质。今天,我们在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的时候,科学地分析和继承孙中山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遗产,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对于加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关于中国和平统一的思想,内涵丰富,来源深远,现实性强,是他给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2页)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思想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研究,不仅对孙中山的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当前祖国统一的大业中,更有现实意义。但是,据个人见闻所及,在国内外孙中山研究领域,虽然出现日益广泛而深化的可喜现象,而对孙中山中国和平统一思想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我不揣浅陋,谨就我个人学习所得,写了  相似文献   

11.
李勤德 《团结》2004,(3):45-46
中华民族精神,是从民族优秀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是从民族的传统思想里经过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既有哺育培养优秀华夏儿女的作用,同时,在这种文化精神的营养中得以成为伟大人物又充实丰富和推动了中华文化精神。孙中山先生正是依照这种模式而和中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自述说:“文、爱国若命”。爱国主义是他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国主义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体现为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把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联系起…  相似文献   

12.
李吉奎 《团结》2013,(1):58-63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王杰博士的新著《孙中山民生思想研究》于2011年11月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刊行。这部42万余字的煌煌巨著,是“孙学”研究园地的最新成果之一。自1925年孙中山逝世以来的87年里,研究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论著不胜枚举,蔚为大观,其中研究民生主义的论著,一般均是以民生主义、民生史观、平均地权或社会主义思想为题,而以“民生思想研究”名篇著作,王博士此书是首例,可谓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唐德中  袁虹 《理论探讨》2002,2(2):86-88
孙中山是提出和实践国家统一思想的“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而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杰出开创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对与时俱进的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直接继续”和创新发展 ,认真总结、承继孙中山革命思想对顺利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之一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成果丰硕、论题多元,特别是在整体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化和教育思想、生平和经历研究,以及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和思想研究等方面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注重党的理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热点议题的引入,重视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及版本挖掘,关注和研究同时期其他人物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贡献,持续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民族认同思想历经华夏民族认同、"五族共和"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三次演变,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彰显出孙中山在民族认同思想上的思维逻辑进程。审视孙中山民族认同思想的演进历程与逻辑轨迹,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来提升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何一立 《团结》2011,(6):53-55
孙中山的民本思想.是一份宝贵的政治遗产。其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过程。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进程中.探寻和研究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新形势下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传承和丰富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宏扬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9月24日,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中共广安市委联合召开的"学习邓小平同志崇高品格风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术研讨会在广安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邓小平思想、理论、生平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尹力、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杨胜群、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在这次研讨会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  相似文献   

19.
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光兴  陈杰 《团结》2003,1(6):50-53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吸取中西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一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政治法律体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研究和总结孙中山的政治法律思想不仅是学说上的需要,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仁立 《团结》2012,(5):57-59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孙中山对马克思理论是有选择地接受。他明确指出:"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①长期以来,这句话被作为否定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依据。否定者认为,他既然不用马克思之法,就绝不是社会主义。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解放思想,重新评价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从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