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朝鲜核危机事件发生以来,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忧虑,一些国家相继展开频繁的外交斡旋,力求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从中也可看出各国维护安全利益和地缘关系的新动向。 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 强调和平解决朝核危机是基本共识 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共同反应有四方面: 1、对朝鲜退约感到遗憾和震惊,对事态的发展深表关注。国际社会普遍认  相似文献   

2.
刘柠 《南风窗》2007,(23):84-86
随着美国的脑筋急转弯,关于朝核问题的最终战略目标,中美两国间形成了一定的错位:美国的底线已经从"完全弃核"后退到"不扩散";而中国则出于自身的地缘利益及对东亚"核多米诺"效应波及日本的警惕,必欲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韩国,领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100,只相当于广东省的一半.人口4800万,约为中国的1/28.而且,由于地缘政治形势独特,韩国所处的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大国间周旋,实现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是韩国历届政府的重大外交课题.2003年卢武铉执政以来,立足于韩国的国家利益,积极调整对美、日、中、俄的外交政策,推行"大外交",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也为自身发展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名家评刊     
《南风窗》2010,(20):10-10
<正>谁在东亚惹是生非,制造紧张?王嵎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近几个月来,东亚形势好像忽然紧张起来,有点"山雨欲来"之势。从东海到南海,从朝鲜半岛到越南,美国频频出手,耀武扬威。美国一些主流媒体也配合默契,大造舆论,说什么这是由于中国"傲慢"了,低估了美国实力和"不屈的意志",军事上"不断膨胀",外交上"咄咄逼人","威胁"到东亚国家安全,"碰撞"到美国"国家利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5.
"9·11事件"之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骤然上升,美国借机实现了对中亚地区"军事介入"的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在中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传统主导地位随之受到严重削弱.同时,中亚各国在奉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积极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葛腾飞 《国际政治研究》2004,(3):104-111,141
本文通过结合历史的和地缘政治的视角 ,对各大国 ,尤其是美国和中国在朝鲜半岛政治进程中扮演的地位和作用 ,对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日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作用予以分析 ,认为伴随着半岛内部自主性力量的日渐上升 ,在朝鲜半岛的政治走势中 ,将最终形成一种实质上的三方架构 ,即“陆权国家 +海权国家 +朝鲜半岛自主性力量”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安倍晋三已成为日本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其对外政策理念将对日本外交产生深远影响。安倍提出"俯瞰地球仪外交",积极推进"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推行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试图通过加强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盟友的联系,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安全战略网络与国际战略格局。与此同时,安倍内阁的外交战略依然面临一些难题,即如何处理日美同盟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国内右翼势力及美国牵制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如何处理日本同朝鲜半岛的关系等。2020年,安倍内阁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是,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能否如期成功举办东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8.
观念对国家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观念可分为原则化信念和因果信念,国家利益包括对偏好的界定及对实现偏好的途径选择,由此形成观念影响国家利益的四条路径。原则化信念作为"过滤器"和"校正仪",影响国家对其偏好的界定;作为"栅栏"和"指南针",影响国家对实现偏好的途径的选择。因果信念作为"菜单",影响国家对其偏好的界定;作为"路线图",影响国家对实现偏好的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从奥斯曼帝国解体到2020年阿联酋与以色列建交,阿拉伯民族主义历经百年兴衰.二战后,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成为阿拉伯国家加强团结、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武器",阿以矛盾成为中东地区主要矛盾.然而,随着阿拉伯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加上域外大国和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对阿"分而治之",阿拉伯民族主义开始让位于地方民族主义,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利益让位于各国的现实利益.从埃以签署《戴维营协议》到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利益诉求、安全挑战和身份认同日益多元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为了在海湾地区应对伊朗的威胁以及在东地中海地区应对土耳其的挑战,部分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化敌为友",多极化的"新中东"格局已现端倪.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利益是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是外交政策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邓小平是新中国领导人中明确提出应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出发点的第一人。他认为 ,国家利益是一个由各种利益要素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利益 ,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为了实现这一国家利益 ,我国必须采取坚定而又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外交政策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也有益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1.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朝鲜半岛对美国的重要性要低于对中国的重要性。在朝鲜半岛战略竞争和博弈中,中美两国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从长期来看,中国可以接受一个中立的朝鲜半岛,同时也必将走向"深蓝",而美国则不得不从朝鲜半岛和日本缩减驻军。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其国家利益和金融危机对其影响的程度开始调整自身发展战略,由此引起的国际关系大调整和大博弈必然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安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冷战时期,基于东西方对抗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前苏联以支持朝鲜作为远东战略前沿的方式确立了其在朝鲜半岛的主角地位。冷战后,由于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俄罗斯对半岛的影响力曾一度有所下降。但从长远来看,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仍是无以替代的,其在半岛问题上的作用也将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冷战后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为基点,对俄罗斯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演变、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定位以及它在朝鲜半岛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求对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形成一种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新的安全环境正在给韩国对中美的外交提出新的课题。由于中美关系中维持现状、合作、对立局面将会一再反复,韩国需要有更多的独立决策能力,保持自身在两者间的平衡,任何倒向一边的政策,都会使韩国的国家利益受损。2012年韩国大选后朴槿惠政府对中美采取的对冲战略会有所调整,自主性、多元性、平衡性将成为韩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 中美元首再次互动,美对华政策心口不一 8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就特朗普年内访华和当前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特朗普高度认可当前美中关系发展态势,认同中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发挥的作用,并愿同中方继续保持密切沟通.然而,双方刚结束通话,美国就举起拟对所谓"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调查的"大棒",并于18日正式援引美《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对华发起专门用以打击竞争对手的"301"调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也显著增加。无论是经贸关系还是境外投资,抑或是人员往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都日益凸显,周边地区在中国海外利益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但是,周边地区海外利益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四大风险,而且在海外利益维护方面面临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影响的"原则困境"、安全问题频发与海外军事支援受限的"力量困境"、依法保护与法律缺失的"法律困境"。对于周边海外利益的维护,要划分海外利益的层次与领域。总体上,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同时可以区分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大领域。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海外利益,要针对性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五大手段,积极建立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海外利益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金应忠 《国际展望》2015,(2):85-96,148,149
"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中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同时也是欧亚非三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战略,它不仅植根于古代先民基于勇气与智慧共同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而且也适应了当代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共同需要,更是包容性塑造外交的伟大实践。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各种矛盾、分歧,但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以聚焦共同发展的方式为各国认识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通过倡导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位一体"的包容性塑造理念,为管控、弥合、化解这些矛盾、分歧提供了新的途径。立足新的时代背景,中国与欧亚非三大洲的相关国家有能力在古代先民创造的古代丝绸之路基础上,以平等、均衡化的原则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践,同时促进沿线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也需要我们具有包容性塑造的目标自信、理念自信。  相似文献   

18.
在对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分析中,从一年来俄政府及普京本人的对外言行上,可以看到俄目前对外政策的三个基本特点:积极--以灵活、积极的姿态活跃于外交舞台;务实--正确认识自身力量而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平衡--与各国在"平等的伙伴关系基础上相互协作".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有关方面的积极筹划和协助下,主要面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的“各国驻华大使系列演讲”已于5月7日开始举行。这个系列演讲拟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就世界与地区形势、热点问题、各国的对外政策以及有关国家和中国的关系等问题发表看法,并与我院师生讨论交流。截止5月21日,加拿大大使Howard Balloch、韩国大使权柄铉、日本大使谷野作太郎已经分别以“加拿大与联合国”、“亚洲的复兴与朝鲜半岛的和平”和“中国与世界”为题发表了演讲。这一活动为全院师生提供了难得的与各国外交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与朝鲜半岛是东亚地区两个非常敏感的地区,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韩南北关系的变化动向,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形势变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台湾问题或海峡两岸关系与朝鲜半岛南北关系问题的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内战的延续,目前呈现尚未统一的政治对立状态;后者是国际社会强力介入造成的朝鲜半岛分裂及出现“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