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取保候审收取保证金后应注意的问题冯治明,薛东生经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取保候审可以交纳保证金的规定,解决了...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中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入选择适用的禁止性规定,其在取保候审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前提条件为被决定取保候审;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实质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特定行为存在着诱发社会危险性及妨害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正确适用取保候审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时适用保证人和保证金担保;检察院和法院也收取、管理、决定没收或者退还保证金和对保证人进行罚款;检察院甚至要求随案移送保证金,否则拒绝收案;前一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尚在法定期限内,案件移送后,后一机...  相似文献   

4.
法律问答     
对未批捕的犯罪嫌疑人能否取保候审细辑同志:1999年3月,我局提请拉察机关批准逮捕抢劫出租车犯罪嫌疑人王某。检察机关决定不批准逮捕。但公安机关未释放王某,而对其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请问,公安机关的做法是否要当?内问古郭他日如仙团同志:对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刑诉法第68条、69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同时,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公安机关应当将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同时继续侦查;二是根据《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保证人规定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在保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对保证人义务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本文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取保候审担保的保证人违反保证义务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及适用程序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法律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某些基层公、检、法机关办理的部分刑事案件,由于受外界的干扰和司法办案人员人为因素,造成有的犯罪嫌疑人该逮的不逮,不该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了;该批捕的不批捕,该起诉的不起诉,起诉后又撤诉了;该判实刑的判缓刑,该负刑事责任的免于刑事处分了。我们并不否定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司法机关的人性化办案,但一些人情案、权力案、金钱案依然是百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制度是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交纳的保证金对其本人所形成的约束,保证人的人格信誉,保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人与司法机关之间形成"保证关系"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8.
借鉴保释制度谈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释是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取保候审则是国家权力的体现,二者之间有本质差异。为解决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合理借鉴国外的保释制度,以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中旬的一天,犯罪嫌疑人鹿某的父亲来到长宁区检察院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对鹿某取保候审。鹿某因涉嫌寻衅滋事罪已被该院逮捕。  相似文献   

10.
法律问答     
对逮捕后取保候审又再次收监的,应如何办理法律手续,羁押期限如何计算编辑同志:某犯罪嫌疑人因强奸被逮捕,后在看守所患严重疾病被取保候审。在尚未移送起诉时,此人病已痊愈,我局欲将其再次收监,但不知如何办理法律手续。请问:对逮捕后取保候审又再次收监的,应如何办理法律手续?羁押期限如何计算?河北阜城县公安局法制股阜城县公安局法制股: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2000年8月28日高检会〔2000〕2号)第32条规定,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对于已经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变更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相似文献   

11.
法博士信箱     
签发《释放通知书》该如何适用刑诉法法博士: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主要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人民法院判处缓刑后,应予释放。请问:签发《释放通知书》时应如何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贵州 关岭关岭同志:《释放通知书》是公安机关通知看守所释放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以及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时使用的通知性文书。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可以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有关规定,如第65条规定:“公…  相似文献   

12.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强制措施与公民权利保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利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变更申请权及对被超期羁押的申告权,扩大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范围,设立取保候审脱逃罪、监视居住脱逃罪,放宽逮捕条件,缩短刑事拘留期限。  相似文献   

13.
刘迎春 《前沿》2007,(8):94-95
取保候审与拘留、逮捕相比,其既可以不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能照顾家庭或者从事原来的工作和劳动,又能减少国家用于在押犯的生活、管理方面等费用的开支,从而减轻羁押场所的压力。司法实践证明,取保候审的正确适用对于司法机关依法查清案情,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枣庄市公安局台儿庄分局:你局2007年5月10日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谢某涉嫌故意毁坏财物一案,经审查认为,现有证据足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谢某有故意毁坏财物的犯罪事实,但是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无逮捕必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68条的规定,不予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2月12日下午5点,强奸杀人碎尸案嫌疑人杨波涛的父亲杨为华终于从派出所拿到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上面写着:犯罪嫌疑人杨波涛不能在法定羁押期限内办结,  相似文献   

16.
曹普卿 《人大建设》2010,(10):42-43
作为强制措施的一种,取保候审在检察工作中适用较多。但取保候审仅是过渡性的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一方面享有较大的人身自由,另一方面又可能面临着重新被羁押的不利后果。因此,他们可能产生逃避侦查、起诉、审判、刑罚或串供、毁灭证据等妨碍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动机和行为,甚至实施新的犯罪。  相似文献   

17.
取保候审,是由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本文通过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保证金、保证人的义务和保证期限等问题的论述和探讨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取保候审立法及司法解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博士信箱     
《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如何送达法博士:在办理一起案件中,我们对犯罪嫌疑人郑某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时间为一年。现在即将到期,应予解除。但郑某户口所在地为外地某县,长期流窜在外,居无定所。请问,如何送达《解除取保候审通知书》?四川兰瑞兰瑞同志: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十三条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解除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书面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公安部印发的《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中有专门的《解除取保候审…  相似文献   

19.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使其由取保候审的补充性措施转变为逮捕的替代性措施。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适用该措施,应严格把握法定条件,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力求实现保证侦查活动顺利进行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对监视居住措施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监视居住是司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予以限制 ,并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 ,以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其手段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适当限制。它是一种强制强度界于取保候审和刑事拘留之间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 ,这项强制措施在打击犯罪、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据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调查发现 ,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执法的偏差 ,监视居住在适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