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廉洁从政,但只做到廉政,不当贪官,这个要求太低了;只有做到既廉政又勤政,才是党和国家的好干部,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之于公,为老百姓服务,造福人民;也可能用之于私,为个人和小团体牟利,生出祸端。一怎样做党和国家需要的好干部?怎样做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这是每个从政者应当首先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最近多次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廉洁从政,但只做到廉政,不当贪官,这个要求太低了;还必须勤政,要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实事。也就是说,只有做到既廉政又勤政,…  相似文献   

2.
《前线》2014,(1):116-117
孔子的爱民思想是其“仁爱”思想的重要内涵。《孔子家语》中的《入官第二十一》是系统阐述孔子为官之道的篇章。孔子在该篇章提出为官之道的五个方面:第一,修身为从政之本;第二,为官治民应了解民情,顺应民情,并据此制订切合于民的政策;第三,为官治民要爱民,待民以宽,不可苛求于民;第四,为政者凡事要以身作则,为人民树立表率;第五,为政者要慎择左右。其中,涉及爱民的就占了两条,以下节选关于“顺民爱民”思想的段落。  相似文献   

3.
廉与威     
人们往往把权与威划上等号。权威权威,有权就会有威,就会有钱有势,就会出人头地,尽享人间荣华,却很少将廉与威相提并论。  有一次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第五展室看到一尊“官箴碑”,正文为明代廉吏年富任山东巡抚时所撰,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其文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看过之后,对这位年大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惊人之语言,精妙之哲理,缜密之逻辑,将为官之道揭示得如此透彻洞明,实在令人心悦诚服,过目不忘。通篇碑文,紧紧围绕一个“廉”…  相似文献   

4.
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努力做到廉政、德政和勤政。廉政,是古今中外执政者都提倡的为官之道。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干部,无论从党的宗旨、干部标准,还是从个人品格的要求,廉政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廉政不只是从经济上看,重要的是从政治上看。群众之不满,不仅看到腐败分子贪了多少钱财,而且看到腐败之风的蔓延,由经济而政治,由眼看到党风、社会风气坏下果很难设想。吏治腐败危害“买官”、“卖官”一旦成风,将其为国。由此恶性反复,延。做好事,“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强和安宁服务。”…  相似文献   

5.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如何对待权力、怎样行使权力上.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严以用权的“官箴”.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守住要,固住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树立正确权力观,严把权力关口,恪守为官之道,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04,(22):18-18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沉淀了浓厚的官僚色彩。为人者,一旦官袍加身,则曰其为”人之父母”,官是官,民是民,与庶人有着不同的处事准则,形成了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应有怎样的为官之道呢?党的优秀儿女、“为民书记”郑培民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封建社会官道思想提出了挑战,在他的日记中庄严写下了“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相似文献   

7.
不勤政也是腐败过河卒古人云:为官之本在于廉,为政之要在于勤。群众不需要不办事的"父母官"──引题廉政与勤政,二者是辩证的统一体,缺一不可。不廉政是腐败,不勤政也是一种腐败。《陕西政协报》曾登过一首打油诗:干活的总有干不完的活,不干活的总是没有活儿干;...  相似文献   

8.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9.
俭以养廉     
我上中学时,见一位革命长者座右贴着一副对联:“勤能补拙,俭以养廉”。觉得很有意思。长大后阅读了不少书,又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越觉得这副对联意味深长。特别是“俭以养廉”,寓意深刻。 “俭以养廉”的道理,说起来并不难懂。一个人,官做得再大,俸钱再多,总是有限的;而穷奢极侈却是没有底的。当俸钱满足不了个人欲望时,廉政这道关口就会被冲垮。因此,要做到为官清廉,就必须生活俭朴,不俭,也就难以养廉。俭和廉,就是这样相辅  相似文献   

10.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11.
崇俭可养德     
“崇俭禁奢”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为官之道,也是治家之策。我国道教的祖师老子认为,“俭“是人生“三宝”之一,俭以养德,崇俭可以“重积德”,也是“治人”的根本大道。我国著名的儒家代表孔子也是提倡“节俭”,反对奢侈,他要求为官必备“恭俭”之德。宋朝宰相司马光还提出“有德者皆俭来”的论点,认为:“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相似文献   

12.
吴兴鹏  何峻 《唯实》2003,(2):61-65
西方国家防止政府权力腐败的主要手段是加强廉政法制建设。这种制度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结构 ,涉及立法、惩贪、监督以及程序、机构等诸多内容。通过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制 ,监督和制约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保障国家权力合法、合理运行 ,以求通过“律之以严” ,达到“求之以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14.
话说廉洁     
康国平 《共产党人》2009,(19):54-55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诗人屈原的《招魂》一诗中。古人把廉洁解释为“不受日廉,不污日洁”:明人顾炎武说,“廉耻,立人之大节,人之不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古人讲的是对廉洁一词的高度概括,我们现在讲的廉洁,就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谋私利,清白为官。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这才是廉洁自律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廉政三部曲——记武乡县庄底村党支部书记连全银□崔有贵窦孟良被誉为“太行一枝花”的武乡县蟠龙镇庄底村党支部书记连全银,十几年来,以“廉”字创业,凭“廉”字建业,靠“廉”字兴业,谱写了一曲廉政之歌,被太行老区人民称为“廉支书”。以“廉”字创业1984年,...  相似文献   

16.
报载,在反腐倡廉、纠正不正之风中,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支持丈夫秉公执法、廉洁勤政的“廉内助”。她们不干预丈夫公务,严把“家门”,拒绝贿赂,在配合丈夫廉政勤政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深圳市开展的“廉内助”活动深入民心。可见老百姓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有一个“廉内助”。但是,我们赞美“廉内助”,绝非意味着可以将廉政的主要责任归之于干部家属。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干部自身坐得端,行得正,再加上“廉内助…  相似文献   

17.
说廉洁     
清正廉洁,是我国人民历来所崇尚的美德。唐代崔元玮之母常教子:“为民不可贱,为官不可贪,民以骨气为本,官以清廉生威”。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洁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所以不少志士仁人很注重这一点,以之修身、养性,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并留下美名,为历代所喷喷称颂。 相传,春秋时的庚黔娄为官就很廉洁正直,生活清苦,家徒四壁。他死后只得用仅有的一条破棉被裹体。然而由于被子太短,盖住头则遮不住脚,遮住脚则露出头。帮助料理后事的人建议:“不如把被子斜盖,这样头和脚都盖住了。”可是,他的妻子却执意不肯,说先生在世时,常讲“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这是他一生做事的规范,我们还是尊重他生前的志向,就这样正盖好了。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反映了庾黔娄为官“宁正勿邪”的信条,清白一生,廉洁一生,其破被裹  相似文献   

18.
陈鲁民 《奋斗》2006,(1):62-62
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需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他虽然讲的是旧时为官之道。但对今日如何做官仍有借鉴意义,有此“四耐”,不急躁,方可把官做稳、做好、做出名堂,以不负百姓厚望。  相似文献   

19.
朱文鸿 《实践》2010,(6):56-56
清末权臣李鸿章有一句话说:“天下最容易的事情就是做官。倘若连官都不会做,那也太愚蠢了”;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也有一句话,却是感叹为官的不易:“当权力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离结束也就不远了”!同样是为官,为什么他们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为官到底是难还是易?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公共权力的使用中,无不对权钱交易做出制约性规定,在成文法中都有惩戒的内容。翻开我国的历史,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褒奖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文臣武将和惩罚私欲膨胀、贪赃枉法的各类官吏的记载。在史论和文学作品中,以颂廉戒贪为主题者比比皆是。陕西省西安市碑林中,有一块“官箴”刻石,上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清代刻的。历史更远一些被时人称为廉政碑的《文臣七条碑》,是宋朝徽宗时的刻石,镶在山西新绛古州衙大堂的墙壁上。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