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一种非赢利性、非政府、自愿自治的正规化民间公益组织,在当代社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今的NGO大致可分为“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上下结合型”三类。但任何概念都仅是语境化的概念,受传统观念限制,我们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较少,可实质上它却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设立有关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  相似文献   

2.
NGO与国际社会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国内社会一样,国际社会也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国际社会的转型是一个同质分化和异质整合的动态过程;当今国际社会转型最显著的特点是NGO国际网络的形成;NGO是国际社会分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国际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NGO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次发挥着相应的治理功能,NGO的宗旨在于谋求可持续发展,其治理功能是有效的,但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治理绩效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NGO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几次重大灾害事件中我国NGO暴露出了与政府缺乏有效合作的问题,大大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虚拟组织是在私人领域已经被证明了的高效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理念,可尝试将其引入公共领域,作为样板设计政府与NGO的"虚拟合作同盟"。该同盟基于社会需要成立,由政府担当核心并负责发起,依赖高效的信息流动以及政府与NGO间的高度信任,具有灵活、高效、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当然,"虚拟合作同盟"可行与否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4.
NGO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社会载体,只有不断增强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才能使其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目前中国NGO的政治参与和政治影响力尚处于低水平的状态;NGO政治影响力的提高,有赖于NGO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政府为其发展提供能促型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NGO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在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NGO如何扩展自主性,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南海义工联这一个案来看,其成长与发展过程显现出"双向嵌入国家与社会之中"的典型特征。在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特定关系结构下,NGO扩展自主性的理性选择。但是,这种双向嵌入的NGO自主性扩展方式,隐含着因与国家的"强联系"而削弱与社会的"弱联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NGO的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标志,其作用和地位值得我们重视。NGO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和文化背景下,NGO的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障碍。本文结合东莞市横沥镇隔坑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阐述了社区NGO的存在价值和角色定位,指出它的比较优势,最终认为社区NGO可以有效突破体制和文化障碍,培育公民精神和社会认同度,成功探索政府与NGO合作治理模式,打造NGO发展的良好空间,进而推动我国公民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与教育振兴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公益性与NGO的非盈利性质共同决定了教育类NGO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与创造性力量。以典型案例分析为背景,本文对教育类NGO表现的草根性与权威性的统一、幼弱与成长的统一、学术研究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统一进行了考察,对教育类NGO承担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支持与参与功能、学校教育中的"第三方评价"功能、教育创新过程中积极导向功能进行了描述。为了创造有利于教育类NGO健康发展、履行职责的社会条件,作为社会治理主角的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教育类NGO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NGO作为比肩政府和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社会对志愿精神和NGO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基于NGO志愿性特征的分析,从"人性假设"入手,以期找到其志愿精神的源泉,继而更好地提供这种诱发动力,激发志愿服务的潜能,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NGO面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GO作为现代社会多元治理的重要角色和“社会至上”理念的本质标志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重视,但在我国,NGO却仍然缺乏应有的发展环境与角色定位。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求建立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模式,NGO的角色复位势在必行。政府、社会、公民以及NGO自身多方协作营造完整、系统的成长空间,是NGO实现良性发展与构建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0.
转型时期,官办NGO的转型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求。我国官办NGO除了具有一般NGO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些区别于一般性NGO的显著特征:政府主导性强、社会功能薄弱、规范性差等。本文分析了我国官办NGO转型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因,并提出我国官办NGO改革的路径:划清政府与官办NGO的权力边界,实现政社分离;引入第三方培育官办NGO,提高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能力;加强政府对官办NGO的扶持与监管;培植适宜官办NGO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