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去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据“让无辜的受害人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宗旨,对一些颇具争议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进行了规范。从今年5月1日起,法律将为那些“法律弱势人群”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一般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死亡和残疾赔偿金上采取不同的标准,这意味着在同一起人身损害赔偿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可能因身份的不同而得到的赔偿有较大差别.人身损害赔偿的同命不同价规定,显然与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精神相违背,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3.
陈思 《政策瞭望》2004,(6):28-30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于2004 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解释的出台,规范了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确保了受害人的损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补偿,从而保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填补了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  相似文献   

4.
褚玉龙 《人大研究》2010,(3):F0002-F0002
<正>"同命不同价"源于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历史性的社会大变革,人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逐步增强,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为:损害赔偿案件达1200多万件,在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仅次于婚姻家庭案件和债务案件,位居第三位。在损害赔偿案件中,引起社会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又是其中占相当比例的人身伤害赔偿案件。在司法实践中,人们正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人民法院判决人身侵权的加害人应当赔偿受害人多少数额的金钱才是公正、合理的。以往执法者,由于缺乏适用法律.实体处理不宜确定度量,大都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笔者认为,我国人身伤害赔…  相似文献   

6.
问:我公司是XX小区的物管公司。广告公司在小区安装广告牌时,坠落物将我公司正在正常值班的员工小魏砸伤。我公司承担了工伤赔付责任后,是否可以对广告公司提出追偿?周何停律师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规定:  相似文献   

7.
罗蔚 《公民导刊》2008,(4):37-38
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中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  相似文献   

8.
法制博览     
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正在拟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梁书文对记者说,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将就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等作出司法解释.这是由于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整个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占相当比例,平均为70%以上. 二、这类案件每年都有上升.1996年为19万件,1997年为22万件,1998年就已升至24万多件.上涨幅度为年平均10%左右. 三、案件类型复杂.包括名誉权、肖像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在内的侵权案件,已成为近年来精神损害的重点. 四、数额越来越大.从过去的几十元、几百元,上升到现在的上千元、上万元,甚至十万、百万元. 五、处理难度大.由于法院、法规不完善,没有统一标准,就出现了许多相同事实却大相径庭的审判结果. 梁书文强调,由于精神损害赔偿数额标准没有明确具体的统一规定,各地司法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没有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始终高度重视接受人大监督工作,自觉将接受人大监督作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坚持司法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4,(6):67-67
于克读者:《合同法》第251条规定:“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邢娜 《前沿》2002,(3):70-72
离婚损害赔偿是此次婚姻法修订中新增加的内容。但是修订后的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的 (以下简称为司法解释 )出台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将会在我国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认为,交通肇事者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对受害人家属在单独提起的民事诉讼中所主张的死亡赔偿金不予赔偿。但是,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此作出了新规定。日前,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就依据该司法解释审结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该院一审判决被告李某向受害人的继承人许某等人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各种费用75067.86元。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前沿》2003,12(7):74-75
本文简述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几个相关问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人身权司法保护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社会交往的频繁.因此结伴而出的社会活动逐渐地增多。然而在这些社会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人身损害的事件。从已发生的事件上看.这些人身损害的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同伴之外的人侵权或者违约而造成的。另外一种是因为同伴或者自身原因而发生的。目前对于前一种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处理.在司法实践中是比较清楚的.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区分不同主体规定雇主责任的模式进行了整合,并规定了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值得称道。但其又存在不同主体使用规则趋同、未明确雇员自己责任以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追偿关系等缺憾,故应从雇主替代责任的法理依据、适用规则、责任承担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医疗损害赔偿案件司法裁判中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对侵权责任构成各要件之间是何关系、以哪个要件为核心理解不一致,从而影响到责任认定。将因果关系"两分法"作为医疗损害赔偿审理实务中确定责任的分析架构,以因果关系为核心,确定过错责任,是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我国民法通则和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如何认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如何计算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都是司法实践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因而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为知识产权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广为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过和施行无疑对民事侵权,包括知识产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和审判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审理好此类案件的几个关键性环节。即一是要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二是要明确精神损害赔偿适用的范围;三是认定精神损害赔偿的责任;四是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手段;五是要把好立案关、审判关和运用法律关,确保被侵害人精神损害索赔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是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目标,也是全国人大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的目标。2019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2019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评析】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是从公平原则出发,对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保护作出的具体规定。其实质是对见义勇为者向受益人索取补偿的请求从法律的角度给予了肯定。□见义勇为受伤索赔有据@刘一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