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金林 《求索》2005,(7):191-193
毛泽东在1947年11月30日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曾经提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之后所有其他政党都要离开政治舞台的想法。这封电报是在1947年国共形势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发出的,它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在怎样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党派的失望。此间毛泽东关于工农民主专政概念的提出则表明了他对新民主主义国体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围绕苏维埃“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两大任务,对苏维埃政权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了重要探索,形成了苏区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人民主权观,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主体的思想。毛泽东深刻论述了苏维埃政权的工农民主专政性质,这一政权决定了人民的国家权力主体地位,揭示了这一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突出了普选这一直接民主的意义和作用,确立了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国家权力监督主体地位。苏维埃时期,毛泽东的人民国家权力主体思想是对我们党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建设的最初总结,是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萌芽与早期形态,是创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源头和经验准备,对于新时代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当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湘红 《前进》2003,(12):23-25
泽东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并为实现心目中的民主而努力。他对民主的看法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在新时期条件下,对毛泽东关于民主理论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将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所借鉴,有所启示。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毛泽东的民主理论进行具体分析。一、作为国家或国家形态的民主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按照毛泽东的理解,我国的民主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开始了"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在不同的阶段,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并且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从"中华联邦共和国"到"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和"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最后定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既是话语体系演进的必然,同时也是党的与时俱进理论品格在话语体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韩亚光 《理论月刊》2002,(4):7-7,13
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坚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过渡时期是毛泽东坚持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探索社会主义理论相统一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50年代对于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断了艰辛探索,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战略目标和发展阶段的构想.而这一构想是建立在他对于社会主义“建立”与“建成”概念的区分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考张榕一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能否超越?——这是我们思考这一命题的起点。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全面、系统和科学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关于国体与政体的思想和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研究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与领导体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露资产阶级的政治秘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国体问题时曾深刻指出,“资产阶级总是隐瞒”它“在国家中”的“阶级地位,而用‘国民’的名词达到其一阶级专政的实际。”(《毛泽东选集》一卷  相似文献   

9.
一、毛泽东原来的设想及后来的转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毛泽东从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对这一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设想。他认为,胜利后所建立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经过这样的国家,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直接搞社会主义,那只是完全的空想。①对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存在时间,毛泽东在不同的场合作了回答。1948年9月中央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他说:开始社会主义的全线进攻,要十五年以后。1949年政协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0.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演化的合力的结果.其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也诞生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个系统梳理,可以归纳概括出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以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从横向的角度概括已取得成果的特点;揭示研究学者们研究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思想所经历的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已有成果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形成、理论体系、特征、作用和局限性等仍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 ,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逐渐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中 ,毛泽东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毛泽东对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贡献 ,主要是指 ,他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经济状况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概念 ;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生产建设的经验 ,提出了三大经济纲领 ;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对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科学的设计 ;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不仅提出了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概念,而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构想。毛泽东的不发达社会主义构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高民  陈福卫  唐桂莲 《前沿》2004,2(11):13-16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内容之一。它成功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 ,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然而 ,这一理论在建国初期却被毛泽东放弃了。本文认为这种放弃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列主义关于合作制理论与中国革命根据地合作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初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实际上,农业合作经济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农业合作经济又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进而发展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因此,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今天,回顾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民主主义合作社思想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新中国成立后 ,在农村、城市及国家工业化建设中 ,都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 ,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促使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思考与判断。建国头三年 ,中国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又影响了毛泽东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部署的考虑。所有这些最终成为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客观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是前人从未遇到的历史课题。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独特构想,并在此指导下领导进行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新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何认识这段历史,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目前仍有待于深化研究。一、关于过渡的最初设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通过人民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这是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一些文章里阐述的基本思想。这时,他…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他从经济上对近代中国二元社会进行准确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模式的大胆设想,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具体经济政策的科学构想上。这些宝贵的探索为后来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理论提出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过渡时期几个问题的再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和明 《长白学刊》2004,(1):105-108
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不是说不要向社会主义过渡.事实上,经过长时间形成的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构想,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三年就被放弃了.结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解决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这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构想完全不合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本身不完备外,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的三年时间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及其选举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其各部门,制定了宪法大纲及各方面法律,建立了"议行合一"的国家机关和运行机制,实行了工农民主专政,实施了对十个省数百县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