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志华 《理论学刊》2006,1(3):116-117
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宗白华主张“艺术化人生”,要求采取“唯美主义”的态度对待生活和人生,其实现方式是“观察”和“同情”,前者是消极地远距离静观人生,后者是积极地投身于人生实践。二者是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经济思想史研究者一般认为,斯密在其经济理论中设置了一个"经济人"的概念,强调"经济人"的天生利己冲动,并以市场理性这只"看不见的手"加以制衡,使其达到私利与公益的均衡和统一,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事实上,斯密在私利与公益的调节问题上,也非常重视道德同情的调节作用,其"看不见的手"的核心思想是:看不见的手是一种对从利己出发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使私利与公益协调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市场理性与道德同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长平 《廉政瞭望》2010,(14):31-31
“主任被人肉了,”央视记者李小萌以同情的口吻发了一条微博,“有人举牌要其走人,接匿名电话,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这条微博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7):110-111
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现象:因为性情不同而导致“不合群”。“快人快语”者与:‘慢条斯理”者难相处,“文质彬彬”的人与“豪爽直率”的人也难聚首。如此,?怎样才能让自己能够跟不同情情的人和睦相处,变得更“合群”呢?  相似文献   

5.
以“民国”视角重新结构中国现代文学,最积极的意义在于在文学史研究中加入了“空间”的维度.“民国空间”与既往研究中出现的“文化社会学”及“外部研究”相比,区别在于打破了“历史决定论”思维并改变了对“文学”的理解.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例,近代语言变革的最根本的动因是要突破语言表达的困境,而促进新文学繁荣的因素不仅仅在于使用了“白话文”或“现代汉语”,而是“活文字”观念的兴起解放了作家的语言压力.通过“民国空间”,“人的文学”可以切实落实到文学史研究当中.  相似文献   

6.
你好!读了你的来信后,我觉得你确实是一位敢说真话的干部,你的处境让我深感同情,非常乐意与你一起探讨目前正在全市兴起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李洁婷 《山西青年》2022,(1):107-109
在移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媒体审美在不断趋同,但生活中身体真实情况往往会与媒体宣传的审美形象产生差距,这会导致人们对自己身体满意度降低.而自我同情这种心理品质被证实有利于提高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增强个体心理健康.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了自我同情与身体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为抑制身体不满意及伴生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在对当代世界金融和经济领域持续进行的缠结进行解释时,全球化对人类提出了新的伦理挑战。亨廷顿认为人类未来的冲突必然表现为文明的冲突,与之相对应的是孔汉思的全球伦理思想。孔汉思认为,黄金法则是对世界宗教和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基本共识最低限度的表达,是全球伦理的表达和实现,是人类最低限度的普世价值。然而,仍然存在着达成如何成为全球伦理以及使用"全球伦理"术语的伦理共识问题。维雷杜借助非洲伦理规范中"同情的公正"和"共同体"等概念,厘清了"全球伦理"和"普世伦理"之间的界限和关系。全球伦理的发展可行性在于通过创立全球伦理规范而不是单一全球伦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是体现在“量”上,而是体现在“质”上,不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之“大”而是其质量之“强”;为此,要将关注的焦点从“生产什么”转向“如何生产”,通过改进生产方式降低GDP的重量,提高GDP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以及整个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和合”思想,对我国外交政策有何影响呢?本文考察分析了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对于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作用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以加速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用先进文化教育公民为目标,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涵盖和囊括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三个代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最重要的主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尽管有着现实政治的考虑,但不只是一种政治策略,同时也是毛泽东探索新中国文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双百”方针既是毛泽东“以苏为鉴”,对新中国文化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制度成果,也是毛泽东对文化问题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它在理论探索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一是对新民主主义文化方向论的重要发展和补充;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文化问题上的系统运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伦敦以东埃塞克斯郡的巴斯尔顿地区有一个戴尔农场。不久前,这里上演了一起英国式的“强拆”事件。之前,官方与此间的流浪者已经打了10年官司。尽管同情弱者,但多数英国人选择听从法律的判决,并愿以最大的诚意帮助政府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14.
同情并非仅仅是对人们不幸的处境表达怜悯和关怀,其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反应。亚当·斯密认为自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同情心的充分发挥,但同情为自爱增添了人性的光辉,同情衍生出的正义是在尊重自爱本性的基础上,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道德准则。然而斯密以同情构筑的道德大厦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材料上看到,有同志批评现在开会也存在“八股”,凡会必是:一报告、二讨论、三大会发言、四领导讲话,谓之“会议八股”。就笔者体验,所言极是。同感之余,觉得也还有话要说。因为仔细想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化的平衡、文化的提升和文化的超越,以达到不断凝聚人心,增加全社会各个阶层建设和谐社会的认同感和趋同感,从而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正因为如此,先进文化担负着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重任,而要圆满地完成此项使命,就必须努力做到坚持“四个不动摇”,不断提高“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梦其 《党课》2011,(19):55-57
据笔者调查了解,基层是党的理论宣传的薄弱环节,而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对此既有牢骚,更有期盼。归纳起来,他们对党的理论宣讲有“八盼”:  相似文献   

18.
先进文化与党的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三胜 《实事求是》2007,1(1):49-5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集中的概括。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奋斗的历史。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论的提出把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王德军 《学习论坛》2007,23(3):11-13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需要研究和认识人的“根本”。人的根本在于人的生存不同于物的存在,人是一种具有多样性需要的存在,人的生存是在自然物质存在基础上的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仅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使人能够活着,还要满足人的社会政治需要和文化精神需要,使人能够活得有尊严和有意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发了财就气粗,升了官就不认人,便是一种可憎可厌的世相。对此,鲁迅先生在《集外集拾遗》篇中,一针见血地斥之为“一阔脸就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