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但以往对《周易》和谐思想的研究,多限于《传》中抽象的论述。本文从《易经》的四个卦象"履"、"咸"、"泰"、"恒"入手,分析四卦的卦象和爻象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的逻辑结构及其体用关系。大致说来:"履"(即"礼")、"恒"(即巩固礼法制度)皆为体。从逻辑上说,"履"是前提,"恒"是目的;"咸"、"泰"即上下颠倒以达到相"感"是达到和谐的方法,皆为用。此四卦所表示的社会阶层的和谐思想,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维英 《学理论》2008,(18):25-26
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和实生物,和以处众,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因为“和”,则有人的自身健全发展,社会的和谐有序,万物的共生共存。但我们强调“和”的同时,更要秉承着“和而不同”的原则,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与“和谐”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会议的主要议题,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战略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等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同时,也针对时下一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之精髓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巴哈伊教主张废除种族、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偏见,实现"地球乃一国,万众皆其民"的天下大同思想与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要实现世界和平及全人类团结,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如果以"社会"概念为视点来透析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我们发现,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社会"概念是马克思在对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双重超越"中建构起来的崭新而独特的整体理论视角."社会"概念已经成为进入并探索马克思哲学的"网上纽结",因而从学理上厘清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思想来源,应是理论研究的前提所在.  相似文献   

6.
"中庸"作为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和思想方法,对实现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细言之,"中道"是实现和谐的基本准则,"和而不同"是实现和谐的科学依据,要用"中庸"方法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和谐,承认差异、包含差异、尊重差异,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的当代管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严重的信用缺失、市场失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企业伦理危机、公众信任危机和企业生存危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价值原则、基本规范和要义精髓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包括:用"以人为本"思想构建"仁爱"的企业管理模式,用"以义制利"思想塑造科学的企业经营理念,用"以和为贵"思想制定和谐的企业竞争战略,用"以诚守信"思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们对一定时期“自身状况的满意”.然而在现代性思潮的影响下,幸福的追求演变成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和消费,致使幸福陷入了前提性的危机与困惑,即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却是压力的倍增,幸福感的疏离.究其根源,在于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物质化致使幸福“物化”,在于工具理性的驱动下人之存在价值的迷失导致幸福的“工具化”,以及技术理性的张扬加剧幸福的“虚无化”.  相似文献   

10.
论“和”     
李海玲 《学理论》2011,(27):69-71
:和是中华文明的根,是延续中华文明的一根线,它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使它在新时代又重焕发光彩。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由此带来了和文化研究的高潮。那么,和的起源是什么?什么是和?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什么位置?如何评价和?和有什么用?诸如和谐之类与和有关的词还有哪些?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官二代”的不正之风有越演越烈之势,已经破坏了党的形象,并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很严重危害.具体表现为:“官二代”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社会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更容易导致钱权交易,滋生腐败,直接助长了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导致官员近亲繁殖,污染了“官”场环境,不利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容易导致“仇官”现象.如果“仇官”现象再交织着“仇富”现象,这会使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必将受到严重威胁,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为此,解决之策是:消除“官”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利益,要严格规范亲属回避制度监督,要公开官员选拔的全过程,加强全方位监督,要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严格最起码的党性,要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出现了两个"马鞍型",即中国核心价值发展的"马鞍型"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马鞍型"。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国家核心价值对于国势盛衰的决定性作用。揭示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探索和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总结了200年中国核心价值探索和建设的四个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坚持中国核心价值"高势位"建设的目标诉求,坚持"马中西"文化融合路径,坚持反思与超越的理论自觉。提出了21世纪中国核心价值建设的历史前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劳动就业工作的新要求.我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突出地面临着劳动者“加班悖论”、企业“加薪悖论”、产业升级提高就业质量的可能性悖论和政府干预劳动关系的可能性悖论.究其成因,主要是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和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高、部分企业竞争力与盈利能力不强、产业升级的时机和路径选择不当、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不完善造成的.破解“四个悖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需要在鼓励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选择好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时机、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等方面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和而不同"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和谐,承认差异、包含差异、尊重差异,在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对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简称“三公经费”)的支出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我国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政府绩效受到严重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研究“三公消费”的现状和解决办法,对于解决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具有重要意义.以行政成本为切入点,分析我国“三公消费”的社会现状和管制现状,阐述“三公消费”的制度漏洞,针对“三公消费”过高问题从制度建设的视角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在于:以公开“三公消费”为基础加强公众监督,“三公消费”与公务人员绩效评估挂钩,完善我国相关财政制度,加大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和推进政府行政层级扁平化改革,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对马克思早期思想逻辑进程的研究中,国内最近一段时间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条逻辑"展开了"南北之争".在双方的背后,"接着说"便成为一种积极的学术态度.在不局限"论争"的问题域基础上直接追问:"类本质的异化"的思维方式在马克思那里是否得以承接?在<手稿>时期,马克思有没有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遗迹"的问题?如果说不存在一个"费尔巴哈时期"又会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引起哪些问题?从而认为,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后缀的"唯物主义",在一般唯物主义基础上通达辩证唯物主义,最终拉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始终贯穿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成为工人阶级批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的理论武器.江泽民同志对劳动价值论做了新的诠释,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理论界在尝试将中华和谐思想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着简单移植和单向同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如何去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实现中华和谐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合。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实现中国化。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通过吸纳中国哲学而实行自我创新的过程。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结出中国化的成果,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9.
张载的"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治国安邦的理想境界,也是建立和发展政治伦理的可贵思想方法。以人为本,保持社会安定,注重财产再分配的公平性,是保证天下"太平"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军 《民主》2005,(7):7-10
“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世代以来所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安居乐业、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实现。20世纪战争不断,曾经发生过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小规模的地区性的战争更是频繁发生。这些战争夺取了无数人宝贵的生命,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