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理论》2016,(4)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完善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提出的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天才论述。从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相关经典著作出发,简要阐释唯物史观中的经典内容,并对唯物史观的意义进行相关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体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个大背景下,"法治"这个常说常新的词汇又一次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如何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成为新一届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此时此刻,我们不妨重温一百多年前伟大的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导师留下的经典著作,尤其是其中关于唯物主义的论述,从中寻找两位导师的唯物史观,指导法治这种上层建筑的发展,从而帮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1)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国的传播有极大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特别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例如在社会意识学说方面、"五项因素公式"的提出方面以及关于地理环境学说方面等都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不仅是在俄国,甚至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普列汉诺夫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加强党的建设而专门创办的党内理论刊物,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为其根本历史使命。它通过理论诠释、政策发布、实践推介和经验总结四种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重读马克思晚年《古代社会史笔记》的问题域可以看到,马克思试图通过研究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菲尔、梅恩以及拉伯克等人的相关著作,回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历史性问题与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最终,马克思基于东方社会在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具体发展状况得出结论,东方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在于其不全盘照搬西欧式社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韩丽君 《理论探讨》2001,13(2):33-3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开始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唯心主义实质及其保守性 ,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 :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萌芽 ,是唯物史观创立形成的开端 ,同时它也表明马克思哲学思想一开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而不是一般唯物主义。据此我们有理由把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确认为其唯物史观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马克思去世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面临各种反动曲解的思潮,在这样的复杂社会环境下,恩格斯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种种挑战进行了批判,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理论视野》2008,(1):62-62
《文汇报》2007年12月3日发表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汪行福的题为“现在正是马克思有话要说的时候了”的文章说,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年度报告》第一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07》在国内外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已经问世。标志着国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上达到一个新水平。具体来说,该书有以下特点: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的成果,也关注国外社会主义和左派的各种政治运动,不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也彰显它的政治生命力:不仅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高放 《理论探讨》2012,(3):168-170
“始作俑者”是贬义词,不宜用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内容创始人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提法创始人,这是两个概念,不宜混同.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但是马克思从未表示过他的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协同马克思创立马克恩主义理论的恩格斯,有过马克思主义含有三个组成部分的思想.列宁第一次明确亮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提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说明和表述,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待进一步深刻阐明.  相似文献   

10.
马春如 《学理论》2009,(20):15-19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实现自由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发现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追求自由的伟大事业一步步地推向深入,使马克思主义自由途径理论在中国有了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城市、地理、空间为落脚点,融合女性主义、生态主义以及其他少数和多元立场,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理论呈现出多样性发展势态,呈现了晚期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思潮等多种风格.这些思潮虽然与马克思的逻辑关系并没有相同,甚至提出了对马克思的批判,但它们都说明了马克思仍然是资本主义批判不可超越的地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空间理论上的发展,为我们发展自己的都市马克思主义话语提供了许多值得认真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25)
早期《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该刊先后出版19个专号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集中传播,以不同的方式同青年读者进行了交流互动,并在批判东方文化派、国家主义派、戴季陶主义等各种反动思潮过程中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与社会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寻找这块基石就是从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开始的。马克思首先研究国家与法,试图以此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结果他发现,国家与法的谜底不在国家本身,而在市民社会之中,于是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但市民社会的谜底也不在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虽然在“五四时期”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但他依然肯定通过“修身”来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同时,在对救亡的探寻之中,他的修身意识发展成了对个体存在意义和价值追求的反省,演进成了对唤起国民觉醒的思想。“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史学受到李大钊重视。他对唯物史观的探析、阐释与运用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使他有效地引发出了群众自觉救亡的动力,同时,又将他的修身意识贯彻到其中,对唤醒群众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4)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制度创举,它有效地摆脱了以血统和出身作为选官标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带来的危害,使人才选拔制度走上了公平、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生顺应了特定时代的发展需要。虽然它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弊端丛生,但是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较客观地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意义,从而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结合”尤其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明确提出,验证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必要性,也提出了深入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特性”的学术任务。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以《实践论》《矛盾论》为分析对象,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理论成果和经验启示,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第二个相结合”的历史脉络,深刻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生产主义。该书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大量的批评。不过,大多数批评观点与《生产之镜》一样,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他们都将马克思对生产的不成熟的表述当做了成熟的表述。事实上,对于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言,《生产之镜》中对生产主义的批评是合适的。但是对于马克思成熟思想而言,鲍德里亚的批评很不合理。我们不能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只能依据马克思的成熟文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来理解其生产劳动概念,因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修改了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生产概念。  相似文献   

18.
张维真 《求知》2020,(5):54-56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篇著作里,恩格斯通过批判欧根·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内在联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作,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视野来看,《新民主主义论》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研究中,在革命论、阶级论、国家论、人民论等四方面,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学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新民主主义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0.
奚广庆 《理论视野》2008,(11):12-15
本文结合《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从理论上分析并回答了社会上对中国人民解放之路是否符合《宣言》的种种质疑和困惑,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崭新道路,关键在于形成了一个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即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