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形式 ,不仅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而且内在地熔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邓小平哲学新构想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文章从实事求是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 ,以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三个方面 ,对邓小平的实事求是哲学作出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坚持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个伟人最大的共同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毛泽东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邓小平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当时我们党遇到了两个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进行了修正性的继承与发展,主张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在实际操作上,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定性,不主张采取运动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制度规范上,强调建立民主监督机制。邓小平不仅敢于对毛泽东晚年的过失、错误开展批评,也敢于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禁区、无盲点,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相似文献   

4.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出现了严重的偏离;"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并全面推进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2013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01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他强调: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可以说,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作为我们党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它的许多篇章都谈到实事求是,对实事求是作了新的阐释和发挥。小平同志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前一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 ;后一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因此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着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关系。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的 ,但本文主要探索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最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就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说过:“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我们党历来强调实事求是。十一届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从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到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再到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清晰地反映了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示了我们党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也标志着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世纪新阶段要自觉坚持和贯彻好遵义会议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也是我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融为一体的新阶段。重新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指导党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洪峰 《求是》2015,(2):61
<正>实事求是,是治史的根本原则,也是《邓小平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的突出特点。邓小平一生倡导和践行实事求是,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光辉典范。邓小平的一生,三落三起,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根本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邓小平传》详细叙述了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经历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当时,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在实际工作中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主张,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针对"左"倾教条主义者攻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思想路线有一个过程,它的萌芽和出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有直接关系。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毛泽东在这方面的贡献就是他用一种方法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精髓或根本精神,就是他所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态度”;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坚持和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体现了既辩证又唯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特色和根本精神。▲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把“与时俱进”看成党的思想路线的组成部分,既具有时代针对性,也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4.
朱国栋 《实践》2003,(5):36-38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在哲学上表现为毛泽东提出的“实事求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江泽民提出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总设计师。在漫长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他始终倡导体育运动,参与体育锻炼,指导体育实践。在理论上,邓小平全面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在实践中,高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伟大旗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一、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体育实践的真理,邓小平全面继承和坚持了毛泽东体育思想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普及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体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其“为什么人”的角度  相似文献   

16.
王芳 《世纪桥》2013,(12):60-6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工作,尽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人的主体性的哲学思想。邓小平对待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和正确举措,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不管是对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都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对于当今长期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仍然要靠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靠打破思想僵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归根到底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专政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和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这既是时代前进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使然,又同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冷溶 《求是》1997,(15)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重新提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从中国革命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同志曾反复说明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道理,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以极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精髓‘二分观'>一文否定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就可以明白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不是"初级阶段论",而是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0.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代和背景下,坚持实事求是思想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深入理解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