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巨灾风险具有区域性、相关性和高损害性等特点,是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巨灾保险作为运用市场机制分散海洋巨灾风险的金融工具,具有基本保障性、经济政策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等特点。对于我国而言,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是促进海洋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海洋巨灾受害者财产权益、矫正海洋巨灾保险市场失灵、转变政府海洋巨灾风险管理职能的必要选择。从现代保险理论发展、保险技术进步、域外实践经验和国内制度铺垫来看,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现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海洋巨灾保险相关立法、完善海洋巨灾保险政策体系以及建立多层次海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余艳莉 《求索》2011,(10):55-57
巨灾风险管理是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近年来,随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巨灾风险呈现频发的态势,在应对巨灾风险的诸多方法中,巨灾保险是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巨灾风险的特殊性,巨灾保险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但政府参与的方式却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到巨灾保险的运行效果。本文在论述政府参与巨灾保险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政府参与巨灾保险的不同方式,从而得出结论,政府以再保险人身份参与巨灾保险是相对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龙卫洋  周家文 《求索》2012,(12):179-181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噬孽全球,2008中国汶川地震、2011日本福岛地震等全球性自然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害。巨灾保险体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通过巨灾保险产品来转嫁巨灾风险,发展并利用巨灾保险衍生产品来分散和转嫁保险公司因为承保巨灾而面临的巨大风险,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传统股票期权定价的B-S模型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巨灾保险衍生产品的均衡定价模型做出了深入研究,并试图创新出如巨灾债券、巨灾期权、巨灾期货等诸多巨灾保险衍生产品形式,以期对巨灾保险实务有益。  相似文献   

4.
在灾害风险融资体系中,巨灾保险占有重要地位,保险赔偿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平均可达30%。我国产险领域巨灾保险十分缺乏,人身保险中虽然覆盖巨灾风险,但由于保险密度很低,保险赔付的比例很小。巨灾保险面临的问题巨灾保险不仅在中国难以实践,在世界上也是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难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09,(12):4-6
巨灾面前,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支持。是战胜巨灾的重要保障。完善巨灾社会动员机制。使得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击巨灾的战役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大力推进民间组织、志愿者参与巨灾应急工作,有利于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提升国民参与应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巨灾应急工作的有序、有效、有力开展培育一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巨灾的演变及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表征之一是巨灾多,死亡人数多.经济发展长期受到阻挠。中国巨灾的定义是:死亡500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1990年价格标准)以上。符合其中一条.即成巨灾。减灾工作必须树立巨灾观.因为巨灾是关系全局的重大灾害,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巨灾发生后,必将严重干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所以.需要利用举国之力.才能解决巨灾发生后人民遭受的苦难.国家遭受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两起巨灾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痛。这两次巨灾再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巨灾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当前,中国已基本具备抗御一般性自然灾害的能力,而有效抗御巨灾则是今后防灾减灾的重点。面对这一艰巨任务,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应对巨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国林 《中国减灾》2013,(11):38-40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国连续遭受了甘肃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巨灾.这一切表明,我国仍面临着巨灾风险的威胁,巨灾风险管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巨灾是人类目前还无法抗拒的巨大灾难;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巨灾防御能力,努力减轻巨灾损失。  相似文献   

10.
王和 《中国减灾》2012,(11):18-19
正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和科学发展的关键,应当引起相关部门和全体国民的高度重视。从总体趋势看,我国巨灾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受巨灾影响点多面广,人员伤亡重,财产损失大,社会安全事故风险增多,而全社会风险意识普遍不高,抵御巨灾能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过程,明确自然灾害保险政策内容,本刊通过梳理巨灾保险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近些年,因灾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我国还没有制定巨灾保险法律,灾害保险的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因此,加强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人大工作》2008,(8):62-62
目前,我国对地震、洪水等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这种制度很难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如何尽可能降低巨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在赴重灾区实地考察后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中国减灾》2008,(2):56-57
“巨灾”顾名思义就是可能造成巨大财产损失和严重人员伤亡的灾害。有人认为,巨灾是指对世界范围内的保险业和再保险业造成冲击的灾害,相应的承保损失达到或者超过50亿美元;有人认为,一旦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本国GDP的1%即可视为巨灾。归纳起来,巨灾大致具有“发生概率低、造成损失重、不确定性强和承保危险性大”这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赵静 《桂海论丛》2010,26(6):87-9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险机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广西是农业巨灾频繁而又严重的地区,因而广西的"三农"问题更为突显。在国家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广西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地建立起适应本地区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需要的巨灾风险保险机制,以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王潇烨 《中国减灾》2013,(11):59-59
10月21日,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撰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丛书》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巨灾保险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国内部分资深财经记者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问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明确思路,加快建设中国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灾害链与巨灾的理论。综合分析了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巨灾灾情特征。反思了我国对这场巨灾的应对,提出了我国巨灾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30日,《深圳市巨灾保险方案》经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意味着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圳率先建立,一些媒体认为深圳成为中国巨灾保险试行的首个"样本"。2014年6月1日起,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的《深圳市巨灾保险协议》,作为全国首单巨灾保险合同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精算数学的损失分布理论对我国地震巨灾数据进行损失强度、损失频率分布拟合,从而建立地震巨灾总损失聚合风险模型,并在Cox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出以面值发行为对象的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票面利率。从而为地震巨灾债券的定价与发行提供经济学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保险业具备强大的灾害损失补偿功能,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巨灾保险制度是包括法律法规、保险运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政策试点"。改革开放后,作为"实事求是"的操作化工具,"政策试点"开始被大规模地用于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酝酿,2013年,保监会正式批复深圳作为我国巨灾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试点的启动,跨出了我国巨灾保险从理  相似文献   

20.
健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霞 《中国减灾》2008,(10):17-1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中巨灾风险导致的国民经济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巨灾风险,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政府救灾并进行灾后补偿。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保险等市场化方式应对巨灾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