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谢克昌 《团结》2006,(3):42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水土流失态势依然严峻;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有关项目分布不合理,资助不均衡。针对以上情况,建议采取以下相应措施防治黄河水污染:1.整合和控制煤炭开采,实行“关小、改中、上大”政策。通过对黄河沿线煤炭资源的合理规划、整合,坚决关闭污染…  相似文献   

2.
六月底至七月初,万里、胡启立、李鹏等同志,从黄河上游的青海龙羊峡,顺黄河干流而下,经甘、宁、豫、鲁等省、自治区,直到黄河入海口,对黄河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记者一路随行,写下了这篇纪实。  相似文献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既哺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同时又以频繁的水患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史以来,黄河便是“百年一改道、三年两决堤”,像一条无羁的巨龙在黄淮海平原4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横冲直闯。水患所至,生灵涂炭,“人或为鱼鳖”。黄河的灾害成了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古人“黄河宁、天下平”这一歌谣,道尽了黄河与国家安危的关系。 从1946年10月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成立治河委员会、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始,黄河流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黄河儿女科学治黄50年,夺取了黄河安澜50年的巨大成就。黄河,第一次按照人的意志而流动。这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治黄史诗。黄河流域的国民经济布局和累计超过1万亿元的总产值,则是这部史诗的辉煌注脚。 “俟黄之清,人寿几何”。黄河之害与黄河之利,俱在如何处理水与泥沙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对这组矛盾,古人和今人的认识虽不断深入,但未完全把握。如今,黄河又因断流而出现了新的河患。因此,深刻认识黄河,科学治理黄河依然任重道远。这既是今人,也是中华民族子子孙孙永恒的抗天歌。 毛泽东主席曾谆谆教导我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我国政府和黄河儿女正是靠办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才使黄河按照人民的意志而流动。如今,我们  相似文献   

4.
多少年来,提起黄河的治理,人们总是把眼光盯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固沙,修堤筑坝。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但是,如今的各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眼光就不仅要盯着上游、中游,而且还要盯着下游、河口。 历史上,黄河入海的流路是不稳定的。利津县四段以下,对黄河入海流路不加任何控制,任其摆动,漫流入海。由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河口一直处于淤积——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自古得到黄河滋润的宁夏大地,繁衍了回汉各族儿女,积淀了深厚而独具魅力的黄河文化。今年9月,宁夏首府银川举办的国际黄河文化节,以“友谊、开放、进步”为宗旨,将其黄河文化的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今天,全面展现在海内外各界朋友面前。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宁夏,让宁夏更多地了解世界。这在宁夏改革开放以来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黄河出现历史罕见的缺水局面。黄河水文部门的分析显示:到7月10日前,黄河主要河段来水将仅为82亿立方米,比有实测记录以来最早的1997年同期还少55亿立方米。来水量和黄河主要水库现存可调节水量相加,黄河干流可供水量仅为117亿立方米,对照同期沿黄地区最低耗水量,即使将黄河水“喝子放净”,供水缺口仍达49亿立方米。“大河上下齐喊渴”,黄河来水少、不够用,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些黄河专家指出,黄河枯水,有自然因素,但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人们无节制地取水、引水,已远远超出了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是“喝干乳汁喝血汁”,滔滔黄河渐渐退化为涓涓细流。 与此同时,在黄河上游,滥垦滥牧造成草原沙化,减少了黄河水补给,降低了黄河的自净能力;在中下游,污水大量排放,人类自食其毒,生存压力加大。如今,缺水之痛、断流之痛、污染之痛、生态之痛折磨着母亲河,使她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疲惫而憔悴,向内陆河演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黄河流域是资源性缺水地区,而本世纪的前2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必然增加,如何在发展与黄河水可持续利用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缓解北方水源不足,国家已启动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  相似文献   

7.
李焕 《理论导刊》2021,(8):123-12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言,黄河是母亲河,黄河之水哺育了华夏儿女,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但黄河之水也时常发怒,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无数灾难。伟大诗人在描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时,发出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叹!根据史料记载,在建国前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00余次,改道26次,素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洪水成灾时,北抵幽、冀,南达江、淮,一片汪洋,纵横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对治黄工作的重视,使得黄河之水,岁岁安  相似文献   

9.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需要从渊源上探究黄河文化本位。黄河文化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生产生活实践及人与自然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其传承的困境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时空分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黄河文化本位回归指明了方向。新时代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坚持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角出发,实现人文价值与功能价值的融合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黄河出奇石     
“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古往今来,文人雅士多有爱石赏石的癖好。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塑出的黄河石更是受人珍爱。宋代杜绾著《云林石谱》中就有“兰州黄河水中产石,有绝大者,纹采可喜”的记载。但黄河子孙拣集收藏黄河石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还是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的今天。  相似文献   

11.
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河口海岸研究所副所长侯国本说,他提出的一个治理黄河新设想,如果能付诸实施,几十年后,被称为“悬河”的黄河有可能变成地下河。侯国本认为,治理黄河主要是泥沙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黄河每年要倾泄十二亿吨泥沙,一部分漂流人海,一部分沉积下来。郑州以下九百多公里的河床,每年要升高十厘米左右。为了防洪,山东、河南两省每年要组织几十万人上阵,抬高,加固黄河堤岸。近期来,大约每十年加高河堤一米。到目前为止,黄河中下游的河床已高出地面十到二十米。如果年复一年地沿用这种“以堤束水”的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殷晓章  卫红春 《侨园》2014,(7):56-57
1952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到黄河视察,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著名号召。从此,揭开了治理黄河的序幕。要确保黄河的安全1952年10月31日上午9点多钟,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在郑州黄河南岸车站停下。  相似文献   

13.
谢克昌 《团结》2006,(3):42-42
近20多年来,受工业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黄河水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黄河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存在如下问题:煤炭的深度开采对黄河水资源污染严重;各类责权不明的尾矿对黄河水资源造成威胁;黄河干流沿岸采石点密布,采石过程中的碎石及粉尘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黄河沿岸及支流的城市废水污水直接污染黄河水资源;水土流失态势依然严峻:区域水土保持治理有关项目分布不合理,资助不均衡。  相似文献   

14.
时下,住在长江沿岸的人们眼望发浑的长江水越来越担忧,加上三峡工程的日益临近,大家关心着这样一个问题:长江会不会变成黄河。对此,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胡又肯定地说,长江决不会变成黄河!胡工认为,长江会不会变成黄河关键就看江水泥沙含量是否已接近或赶上黄河。长江平均年流量是黄河的10至20倍;而年输沙总量仅为黄河年输沙总量的1/4;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1.2公斤,仅是黄河4%不到。长江与黄河泥沙含量相差如此之大,长江又缺少黄河那样的泥沙来源,因而大可不必为长江变成黄河而担忧。胡又介绍,宜昌水文站…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21,(3)
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演变十分频繁,尤其是下游河道的变迁。黄河下游地区"善淤""善决""善徙"的典型特征,使得下游在享受母亲河带来惠利的同时,也遭受了黄河所带来的灾难。黄河下游的重大改道可分为五次,其缘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对沿线的村庄农田、湖泊变化以及沿线城镇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河沿岸地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需“量水而行”已处于“资源性缺水”的黄河,难以背起正兴起于宁蒙黄河流域的巨型重化工业带。《瞭望新闻周刊》在黄河流域宁夏、内蒙古采访发现,西起银川东到呼和浩特不足800公里的黄河沿岸,正在崛起一个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5,(43)
水,维系着国脉,也维系着黄河三角洲新粮仓建设的成败.被奉为民族之母的黄河,人们世世代代敬畏交加.生活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人民对此体会最深,他们爱黄河,因为没有黄河就没有脚下的这片沃土.但是,黄河又是倔犟而暴躁的,常常给他们带来惩罚和灾难.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6,(43)
黄河,以其危害巨大而闻名世界。但在中国人民的治理下,黄河已度过第四十个安澜之年。“圣人出,黄河清。”这“圣人”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9.
水电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部门最近宣布,近年黄河泥沙显著减少,每年的输沙量比过去减少三至五亿吨。这不仅使黄河下游河床淤积速度减缓,而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来沙量减少,人们在控制水土流失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专家们认为,黄河中上游干支流上修建的大型枢纽工程起了一定的拦沙作用,这是黄河中下游泥沙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黄土高原地带种树种草,恢复自然生态,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则是黄河泥沙减少,实现黄河水变清的根本条件。 黄河上中游,从青海高原龙羊峡谷到河南省邙山,婉蜒在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带,沿河两岸沟壑纵横,几百  相似文献   

20.
林嵬 《瞭望》2005,(24)
自1982年黄河郑州花园口水文站出现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后,黄河步入枯水期,已经23 年没来大水了。但历史上黄河的洪水规律是:大旱之后必有大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