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实践主体、是改革政策的检验者、是推动改革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的期待是改革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是改革的落脚点,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又要将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为人民所共享,这是激发改革活力、凝聚改革共识、确保改革成功的基本要求。依靠群众推动改革,首先,要客观认识、全面把握人民群众内部的变化。它既包括群众层级结构的变化,也包括群众意识形态的变化。其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改革阻力。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借助经济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借助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再次,要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树立主体意识来激发改革热情,通过顶层设计来凝聚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3.
朱维宁 《群众》2015,(1):48-4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古今中外各国发展史反复证明的一条真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对改革发展的参与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刻分析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主体作用,全面阐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仍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大》2014,(4):43-44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为了使今年的改革起到鼓实劲、见实效、夯实基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应该坚持人民群众的“改革主体”地位,充分反映各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真实民意,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强大力量,推动改革冲破难关,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顺利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观点。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主体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吸取人民群众智慧;解放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改革社会体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哲言 《今日浙江》2016,(23):7-7
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抓改革、促落实,要以人民满意为最大标准,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四年,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改革任务要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8.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8):3-3
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对重大改革尤其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决策,要建专社会稳定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9.
2014年是充满挑战、充满希望的一年。我们要用好战略机遇期,开足马力,快马加鞭,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创造惠及广大人民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基础。群众工作做好了,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力军,发展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的发展和改革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才能够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要实现“绿色之岛、开放之岛、繁荣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五个“之岛”,最终落脚在“和谐之岛“上。稳定的本质是和谐,和谐的本质是民生。20年来,海南坚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坚持经济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的大发展中得到了大实惠。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此给予鲜明的回答: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紧扣这一根本目的,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才能提供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源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重心在于"更多"与"更公平",关键在于"全体人民"。"更多"意味着坚持民生优先,尽量把"蛋糕"做大,加大民生投入,在经济增长基础上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更公平"意味着坚持底  相似文献   

13.
白茫茫 《中国人大》2013,(15):54-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因此,任何时候都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中国妇运》2014,(10):1-1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妇联组织服务改革大局就要带领广大妇女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同时要积极支持政府职能转移,承接部分政府转移职能。各级妇联必须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意义,主动把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与做好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是消除经济社会发展体制障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基本策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应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充分尊重人民的实践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认识主体性,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改革协同思想主要表现为在改革理念协同上,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改革共识协同,要坚定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信心;改革目标协同,要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领;改革方向协同,要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在改革进程协同上,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内在规律——改革方案决策协同,要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改革任务执行协同,要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改革绩效评估协同,要全面总结,科学评价。在改革领导协同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的统一——强化改革协同责任担当,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夯实改革协同群众基础,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完善改革协同推进机制,要提高改革系统集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必然会触动既有的利益格局,必然要全面调整利益关系,而且还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想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决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同时,要形成改革合力,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改革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周铁根 《群众》2011,(6):76-76
作为县级领导干部,我们身处群众工作的基层一线,必须以科学的群众观引领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树政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始终为群众谋求政绩,靠群众创造政绩,由群众评价政绩,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于民,以此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相似文献   

19.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将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划民生问题,咬定‘民生战略’不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郭大春 《群众》2013,(12):20-20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一经发布,便激起全社会强烈反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议和关注。人民是改革的主体,群众的期待决定改革的方向。那么,人民群众如何评价这些改革举措,对执行落实有哪些建言,在新起点上有哪些新期待?本刊特编发一组来自百姓的声音,以期进一步引发讨论,从而更好地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