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社会化是新生代农民工面对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发展的"合理化选择行为",而融入城市是这一选择行为的根本目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价值观状态的"夹缝"式、行为模式的形式现代性、职业技能水平的低层次性、社会角色转换的边缘化等方面继续社会化问题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新生代农民适应城市生活。城市与政府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2.
刘静 《学理论》2011,(32):67-68
在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时期,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表现出自我意识觉醒、物化意识增强、多元等特征。从结构化理论视角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是一个主体选择与结构整合的二重化过程。以二重性理论视角,描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现状,并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对解决农民工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晶 《学理论》2011,(4):219-220
现如今,新生代农民工正在发展和崛起,这一代农民工与其父辈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他们之间的一系列思想状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意在对两代农民工政治参与观念、就业观念、城市融入意识、金钱观念和婚姻观念的对比分析,研究和掌握两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的差异性,从而能更好地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曹丽娜 《学理论》2014,(7):101-103
新生代女农民工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生存状况和幸福程度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观幸福感是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如今女农民工被歧视、强奸、卖淫、犯罪的事件屡有发生,她们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通过分析女农民工群体的低幸福感的原因如教育程度低、保障体制不健全、婚姻家庭压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积极有效的对策,对优化新生代女农民工生活质量,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关系到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由"生存型择业"逐步转化为"发展型择业"必须从四方面入手: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能力,拓展新生代农民工择业的社会支持网络,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环境。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0)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主体缺位,文化福利资源获取困难,文化供给形式单一,普遍处于"文化福利"缺失状态。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政府、用人单位、社区、文化市场等福利主体共同努力,创新文化福利资源供给方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7.
朱曼 《学理论》2010,(20):21-2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村人的传统消极因素,向着现代人、城里人的特性靠拢。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产生极其复杂的心理、情绪,这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崭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作为兼具新生代、女性与农民工三种特征的一个群体,其婚恋问题能够折射出转型时期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婚姻问题。近年来,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传统婚恋观发生了诸多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在婚恋中的分量增加,并引发了诸多婚恋心理问题。因此,如何改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婚恋观的社会环境,从社会制度层面给予保障以及积极优化企业环境,进而促使新生代女性农民工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是整个社会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观念意识的更新,同时也冲击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和身心健康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随  相似文献   

10.
甄月桥  钟承志 《学理论》2011,(25):65-67
新生代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知上,一方面表现出对融入城市的期盼;另一方面,出现自我对身份认知迷茫、困惑,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认知失调及行为的选择性差异。其群体内部日趋显著的分化也逐渐引起社会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这种分化所产生的个体对身份认知的不同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探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星 《理论导刊》2012,(6):81-83
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在给流入地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力资本,而且为农村带来了先进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活力。因此,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现实困境,探索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活跃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却难以实现从"民工"到"产业工人"城市职业融入的特殊群体。相对于其父辈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具备了更多实现职业融入的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但仍面临诸多障碍性因素的困扰。只有构建一个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突破重围的多元支撑体系,依靠政府引导、与企业的互动、主体自身的努力、工会的积极协调、社会的充分包容等五种合力的共同作用,才能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职业融入。  相似文献   

13.
《青年研究》2021,(2):17-31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在市民化之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村人的传统消极因素 ,向着现代人、城里人的特性靠拢。但在这个过程中 ,农民工在社会认同、价值标准、职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困境。因此 ,必须在工作机会、职业培训、社区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通过对湖南、安徽与贵州三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探讨"发展型"择业观、工作转换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的"去体力化"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初期工作转换次数频繁,呈现出"短工化"趋势,但经过几次工作转换"试错"后,其择业观呈现出由"生存型"择业观向"发展型"择业观转变的显著特征。同时,"发展型"择业观不仅对其职业的"去体力"程度有直接影响,还通过其工作转换次数起到间接影响作用。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转换次数对其职业的"去体力化"的影响路径成倒"U"字型发展轨迹。因此,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发展型"择业观,通过适当的工作转换达到职业的"优质匹配"是实现职业向上流动,进而提高职业"去体力化"程度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为何难以城市"扎根"和为何难以回乡"归根",解析后认为:因城乡二元结构等各种制度性因素的制约以及城市生活、工作和交往方式的陌生性,使得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在城里"扎根";然而,又因乡村生活、交往方式与乡土生活、运作逻辑的区隔,新生代农民工亦难以有效回归乡村,难以在乡村社会顺利"归根"。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进城方式与职业流动——两代农民工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结伴外出、依靠"亲友介绍"工作是两代农民工初次外出与求职的共同特点,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主要追求经济利益,新生代农民工则主要追求个人发展,农民工外出倾向于低龄化,童工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进城之后,"跳槽"频繁,就业层次低,多数农民工的职业流动只是一种"平移",并没有带来职业地位的提升。相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层次比第一代农民工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5)
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和数据,对2000年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文献从时间、空间、期刊、著者、主题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为今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提出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十二五”时期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各项权益,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代农民工将自身定位为城市的打工者,这种角色定位和认同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心理已经从上一代农民工的"城市过客"的心态变成了"城市主体"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