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索》2020,(2)
英雄文化关乎国运民气,至关重要。中国古典英雄观念的内涵在于智勇双全、文武相兼,西方英雄观念的内涵在于天授神性,二者的碰撞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英雄文化的混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代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将其上升为"人民英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观与英雄文化一度面临消解、诋毁英雄的不良社会思潮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英雄文化,习近平关于英雄文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英雄谱系和英雄内涵,提出了忠诚、执着、朴实的新时代英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2.
正一位专家透露,在一项针对小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不少孩子在"你所崇拜的英雄"一栏里填写的名字,不是青春剧里的"闹角色",就是宫斗剧中的"狠角色"。这一话题引起文艺家们的热议和担忧:难道我们真的没有英雄、不需要英雄了吗?创作过《青旗·嘎达梅林》《林则徐》等英雄题材作品的作家郭雪波疾呼:"今天是一个呼唤英雄、敬重英雄、书写英雄的时代。我们不能放弃讴歌英雄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一个是声名显赫的将军,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战士,一场合生忘死的战斗,促成了彼此终生的牵挂。上甘岭英雄肖登良,硝烟散尽无踪影,急坏了军长秦基伟。他下令四处查访,几经周折,终于从国内医院找到了肖登良。英雄伤愈返前线,军长情深赠战马,翘首凯歌还。人世沧桑20年,将军难忘当年英雄,登门拜访,令村民肖登良感慨不已,感动不已。秦基伟当了国防部长,仍然未忘山村里的肖登良,特邀来京作客,待以上宾。英雄惜英雄,将军爱英雄。将军逝,英雄泪,人间情,怎能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表达其对英雄的崇敬之情,鼓励全社会应当"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斗,这些论述既彰显了时代特色又反映了时代所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英雄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英雄的内涵、价值意蕴、学习路径等方面,但目前这一研究仍然存在着范式单一、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学界亟需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展开述评,进而变革研究范式、转换研究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进一步深入推动英雄及其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从故事中读英雄精神——读《钱学森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思想家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英雄不珍惜更可悲。何谓珍惜英雄?我认为,珍惜英雄核心在于将其精神传播于社会。然而,精神怎样传播更有效,却是一个问  相似文献   

6.
应建立英雄档案“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等等,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出现了许多像徐洪刚那样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但当我们为这些英雄战士骄傲的同时,心中又会产生巨大的隐痛和遗憾,有的英雄为了救人,落个终生残疾……笔者认为,在大力开展学英雄、赞英雄活...  相似文献   

7.
强卫 《前线》1993,(15)
6月15日,北京市城建集团一公司驻青岛项目经理部的职工,以他们先人后己、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奏出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壮丽凯歌。我们受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委托,连夜赶赴青岛市,看望和慰问英雄们和烈士家属。所到之处,不仅感受到英雄们那种舍身取义的精神,也耳闻目睹了青岛市那种社会动员,救英雄、学英雄的感人行动。医生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生命;有这样一群市民,她们在英雄救人之后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英雄流血不流泪;有这样一个城市,她大力弘扬主旋律,她珍视英雄,关爱英雄,让英雄在九泉之下无憾无悔。这个少年就是乌海市海渤湾矿业公司第四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杨金波,这些市民就是乌海市的老百姓,这个城市就是乌海。  相似文献   

9.
代金平  卢成观 《探索》2020,(2):183-19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就英雄及英雄精神作高屋建瓴的讲话,多次强调英雄精神的重要性,为我们捍卫和传承英雄精神提出要求并指明方向。新时代英雄精神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英雄观、经典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深厚文化底蕴,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实践、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新时代英雄精神彰显着独特而深厚的理论价值,从本质论上看,新时代英雄精神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品质;从功能论上看,新时代英雄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行的强大力量;从整体论上看,新时代英雄精神蕴含历史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1 电影《英雄儿女》及其“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插曲,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顽强不屈的英雄品格。电影中的主人公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英雄的化身。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这样的英雄,可以说是无计其数,有的存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甚至连他们的姓名也无从知晓。 那是1953年6、7月间,我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我所在的46军136师406团参加了第三次攻打由美军陆一师盘踞的马  相似文献   

11.
<正>英雄者,国之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在国泰民安的现实生活里,去追思那些舍生忘死、精忠报国的英雄烈士,去仰视英魂的不屈脊梁,去汲取先烈的精神力量。每一次对历史的纪念,都是为了全新的出发;每一次对英雄的鞠躬致敬、缅  相似文献   

12.
时代产生英雄,社会需要精神。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10.2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英雄集体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时代的壮歌,闪现了一道人性的光辉,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一、10.24英雄集体谱写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13.
正平民情结和英雄情结可以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的两个情结。毛泽东的平民情结折射出他那宽广的胸怀和朴实的情感,主要表现在他的树平民观和做平民事。平民情结可以陶冶情操,本色做人,为民服务。英雄情结则凸显出他那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他的树英雄观和做英雄事。英雄情结可以鼓舞斗志,开拓进取,永无止境。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平民情结和轰轰烈烈的英雄情结被演绎得风生水起,二者之间的水乳交融催生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邵国义 《理论学刊》2006,2(8):123-125
匪类抗日英雄的文学存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从抗战到文革、再到新时期,匪类抗日英雄的叙事模式经历了由成长模式到性格组合模式的变迁,而这个变化过程也是匪类抗战英雄在文学史上由出现到沉没、再到重新浮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背后实际反映了抗战题材小说英雄观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5.
<正>龙梅、玉荣落泪了,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把她们带回到55年前的那个暴风雪之夜。观众流泪了,这部舞剧勾起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查和日玛和查苏娜哭了,在舞台上塑造龙梅、玉荣的三年里,"草原英雄小姐妹"已经印刻在她们的心里,她们学习英雄、演绎英雄,现在终于懂得了英雄的真正含义……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内蒙古艺术家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  相似文献   

16.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和时代的先锋。习近平英雄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民族英雄观与人民英雄观,其生成传承于马克思主义英雄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英雄文化,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与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积淀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英雄实践。习近平英雄观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弘扬英雄模范精神,增强政治认同;有助于发挥英雄榜样作用,提升公民道德修养;有助于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和增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精神动能。  相似文献   

17.
我们借用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还是历史创造了英雄。暂不作结论,且论人才。  相似文献   

18.
陈雪莹 《奋斗》2022,(6):23-24
<正>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的新闻作品《英雄赞歌——记独臂英雄丁晓兵》(2006年1月3日人民日报)读来十分感人。这篇由新华社记者朱玉、张东波、人民日报记者冯春梅采写的通讯,选择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以极其凝练的语言,深刻地刻画了独臂英雄丁晓兵,展示了当代英雄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才华个性,堪称一篇呕心沥血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20.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英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英雄,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形成了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英雄观。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确立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深化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化阶段。新时代,赓续传承和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巩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地位,宣示党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彰显党开拓创新的政党品格,提升党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梳理和概括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推进关于英雄的工作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