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移民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国际移民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日渐凸显。中国国际移民包括中国海外移民和外侨移民。单向外流是21世纪初中国国际移民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导致了中国在国际移民格局中处于"人财两空"的态势。这一态势不利于中国在2020年成为"世界人才强国",不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不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必须对此予以战略重视。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军控与裁军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为国际和平与稳定以及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军控与裁军问题很可能将成为影响双方信任和合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双方必须不断拓展共同利益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团结与合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国际信任——基于东亚信任形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学界关于国际信任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理性选择理论和社会心理学两大路径提供了信任生成和变化的不同解释,但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国际信任的文化理论解释.文化与国际信任的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议题,即作为影响因素和背景的文化如何影响信任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作为文化变量和理论的信任的特性是什么.借鉴中国社会心理学关于文化信任的研究,本文提供0种国际信任的文化模式,探讨同质性、关系基础和关系交往三种影响变量如何产生身份性信任和交往性信任.冷战后中日和中国—东盟国际信任的生成过程表明,国际信任的形成并非是一种纯粹的理性选择过程.其中,由于关系基础未得以改善,中日始终受困于先赋性不信任,而中国—东盟之间的国际信任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倾向于特殊信任而非普遍信任.文化与国际信任研究揭示的是国际信任的社会逻辑,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和中国对外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震惊中外的10.5湄公河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以糯康为首的缅甸籍罪犯及九名泰国军人.2013年3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缅甸籍被告人糯康等4人的死刑执行完毕,标志着本案部分告破.丽杀害中国船员的九名泰国不法军人至今逍遥法外.泰国官方至今尚未明确最终惩处结果.本文简要回顾湄公河案情,详细对中国政府据理力争惩处九名泰国军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呼吁中国政府重视对九名泰国军人的引渡惩处,积极开展外交、国际执法、司法等多方工作,最终实现案件完整意义告捷,切实维护中国公民人身权利及国际尊严.  相似文献   

5.
2003年11月3日,湖南衡阳发生重大火灾,20名消防队员殉职。事后每个烈士家庭获得30万元保险金。事实说明,军人伤亡保险与商业保险结合可以有效提高保险力度。这种结合是军人社会保险国际发展的昭示,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对军人伤亡保险和商业保险结合进行研究,有利于军人伤亡保险事业平稳、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3年3月1日中国对糯康等四名缅甸籍公民的死刑执行,标志着湄公河"10.5"惨案暂时告捷。这是中国警察在国际执法合作中的里程碑。然而对涉案杀害中国船员的9名泰国军人的法律规制,泰国官方尚无答复。表明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仍未结束。本文选取湄公河惨案侦破为切入点,解读中国警察国际执法合作,分析中国警察在侦破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则,总结案件侦破过程中国际执法合作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日后破获此类案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外交评论》2015,(3):104-127
冷战结束后,不少国际热点和地区战争都与相关国家的国内政治密切相关,从国内政治的角度理解国家对外政策的视角重新受到重视和关注。在梳理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军方与文官集团关系的角度分析国内政局变化与国家对外关系的互动关系。在一战前的德国与"九一八"事变前的日本,国内政局变化与对外政策之间互动关系表明:在面临外部危机时,文职和军职人员具有不同的政策主张;在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下,危机的发展影响到国内文官和军人之间权力结构的变化,促成军人地位上升,最终导致一国对外政策变得更加强势,乃至最终走向战争。当今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具有民主政治、分权制衡的特点,在这种国际环境下,理解这种内外关系的动力和逻辑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 15年的艰苦努力 ,中国于 2 0 0 1年 12月 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加入WTO ,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必须正确处理“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2 0年的成果时 ,既要看到成绩 ,又要认识不足。加入WTO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今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必须参照国际惯例 ,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遵循WTO的原则要求。我们要把握住加入WTO的机会 ,积极推进国内的各项改革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外交评论》2016,(6):22-44
近年来,人们对中朝关系的发展莫衷一是。实际上,随着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调整,影响中朝关系的因素发生了变化,国际化是影响中朝关系的新的重要因素。经统计检验,本文发现OECD国家的经济周期、世界经济周期和OECD国家的进口增长率与中朝关系活跃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扩张时期,中朝关系相对冷淡;而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收缩期,中朝关系相对活跃。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本文认为,国际化三要素中关键自变量的变化是形成中国对外关系中周期的原因。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际贸易(包括中国吸引国际直接投资)取代了新中国三十年中周期的自变量,形成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对外关系中周期。随着中国对自身定位的变化,国际资本交易和中国对外投资将成为下一轮中国对外关系的关键变量,新的中周期开始形成。中朝关系的波动是以中国的政治中周期为底线的,对中朝关系的偏好和预期,需要更长远的历史透视和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技术变革与技术进步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对中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中国科技发展、技术变革与技术进步,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即既要看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也要看到其现存的问题。如何面对现实,提高中国科技水平,加快技术变革与技术进步的步伐?第一,必须突出重点,加大投入;第二,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科技合作与技术引进,提高消化、吸收水平。第三,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大国因素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亚洲因素,关注东亚因素。总体上看,日、韩和东盟等亚洲国家、地区与中国各方面关系的发展情况良好,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应正视这些国家、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与中国之间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和要素。东亚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在各种各样的亚洲区域合作中体现出来。研究中国经济中的东亚因素,对制定符合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也迎来了10岁生日。10年来,中国—东盟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取得了巨大成果,成为发展最快、最富活力的国际区域合作典范。其间,有不少重大事件值得回顾。2004年11月3日,在中国和东盟  相似文献   

13.
忠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根本道德要求,是革命军人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新时期要确保军人对党忠诚,应认清军人对党忠诚的基本内涵,了解军人对党忠诚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忠诚的主要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军人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社会,军人的角色地位与军权结构存在着相互建构的关系。先秦时期,组成军权的各个要素即统领、调动和指挥军队的权力合一,各级贵族是军事活动的主角,军人阶层在社会组织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秦汉以后的专制帝国时期,历代统治者均设置不同机构分割军事权力,军事将领集团日益受到抑制,军人阶层在社会组织结构中日益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军人社会地位的日益下降造成传统社会尚武精神的缺失.同时传统社会的军权配置方式中.并耒彻底解决武人千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外交评论》2009,26(1):46-56
国际体系转换影响着国家的外交转型,随着国际体系更迭,一国外交转型可能出现时滞现象。在晚清外交中,中国被迫接受并逐渐习惯了西方制定的国际规则,但这些规则却很难全面应用于中国与非西方的其他国家关系中。以1853—1911年清政府和暹罗的关系为例,虽然清暹关系深受国际体系变迁的影响,但晚清决策者在观念上既难以判别该体系转化的内涵,又难以接受用新规则指导中暹关系。这种滞后的认识以及转型时滞既阻碍了清暹确立新的现代外交关系,又不利于双方交往,从而使一些双边问题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望来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10,27(3):155-156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接近尾声,在国际安全领域,一系列新兴热点问题成为国际关系学者和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为拓宽国际安全的研究视野,2010年5月29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安全前沿议题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尼日利亚、塞拉利昂以及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的50多名知名国际安全专家与资深外交官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新中国为争取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懈的斗争.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开始与大批国际组织建立或恢复合作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期.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利益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对中国参与国际组织的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国际战略也影响着其对国际组织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快速增长,因而在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广为瞩目的"中国崛起"现象。中国的崛起正在给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崛起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之核心,在于中国如何对待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西方主导的国际规范本身始终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非西方大国,面临着国际规范变迁这样一个主要由西方构建出来的社会事实。人权、民主等原则被认为是国际新规范或"新文明标准"的重要内容,中国不得不选择应对国际规范变迁的政策,而中国的政策选择会极大地影响未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里,军人的个体价值观受影响较大,传统的价值观引导机制又一时没跟上这种变化,从而出现隐性价值观和显性价值观两分的苗头。隐性价值观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恶性的隐性价值观对军人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视,必须及时有效地清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构当代军人的主导价值观是当前军人价值观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军人隐性价值观得以生成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预防军人犯罪,是军人犯罪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军人犯罪现象是主客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有社会上的原因,也有其自身思想意识、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既有历史性原因,也有现实社会中不良影响的心理效应问题。因此,对军人犯罪的预防,必须从总体考虑,加强心理诱导工程建设,使治本和治标、长远和当前结合起来。这里,笔者仅就军人犯罪预防的心理诱导工程,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