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下中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失序的乱象,主流文化对此的引导越显乏力和被动.主流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和强化社会责任上对主流文化进行重塑.  相似文献   

2.
陈秉公 《新长征》2011,(12):8-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关键是建设“高势位”的主流价值文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层精神力量,在全球化、资本化和网络化时代,多样文化互动、碰撞和交融,给我国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发展活力。同时,西方文化的巨大同化效应、资本文化的巨大物化效应、反主流文化的巨大虚化效应,也给我国文化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安全危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以前无古人的勇气和意志兴利除弊,推动文化创新,扎扎实实累积建设性元素,在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重视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命题。实现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要避免近代以前中华民族文化自大的心态,又要警惕近代以来的文化自虐心理。放眼全球,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博弈中,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复兴的文明型国家,中国应当并且能够为世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用丰富的中国智慧与坚定的文化自信,助力世界发展,助益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缘起的因素分析,推演出中国式文艺复兴的借鉴路径。通过对欧洲复兴的考察及其工业化后期文化转型,结合辽宁独特的满清文化、抗战文化、文化的特点,以辽宁省情为依托,找到合适辽宁发展的"文化复兴"之路,解决新时期遭遇的文化困境,重树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规范,并提出辽宁文化根本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型文化却能够持续几千年,还在于它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类似于宗教所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能走宗教化之路,或者借助中国文化自身的宗教作用而实现,因为这是与现代化的道路截然相反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上,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的发展也面临不少的困境,如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民族"另类文化"的显现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而不加以引导,将不可避免地对主流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对此,必须学会应对,走出困境,以提升中国文化向心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弱化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践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动力,歪曲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认知和对革命理论的理解,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念。应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抵御错误社会思潮,提高网络安全建设;引领主流社会思潮,加强高校文化建设;优化大众社会思潮,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梦"如今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话题,从多重角度阐释中国梦的观点异彩纷呈,而读懂这个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需要合理理解其文化价值。从不同理论视域出发,可能对其作出不同的文化判断和价值评价。以历史唯物主义审视中国梦的文化价值,需要深入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结构和重要矛盾关系,展望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0.
弘扬责任文化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引领社会健康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弘扬责任文化,强化责任意识,要溯本求源,完善制度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用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本职工作,开拓进取、履职尽责,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曾红宇 《学习月刊》2012,(2):102-10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文化的引领,以塑造和培养大学主流文化也成为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新时期大学生文化亟待正确引导当前,  相似文献   

12.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之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主张,理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到文艺复兴的目标,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实现,不仅仅需要经济发展,更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的群众文化,决定了群众文化建设是中国梦理念普及与践行的重要载体,。群众文化中蕴藏的巨大社会创造活力,是实现中国梦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发挥群众文化应有的作用,要从群众文化建设自身特点与规律出发,坚持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建设方针,建立健全群众文化工作机制,统筹社会力量塑造鲜活的群众文化品牌,扩大群众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结构的日益复杂多元,国家治理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的国家治理要从国情出发、从文化基因出发寻求依据和资源。科举文化维护了中国千余年的社会稳定,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逻辑尤其需要我们借鉴和反思。科举文化自产生便与国家治理形成了密切的内在互动,其国家治理逻辑在社会流动、社会控制和政令统一方面体现得尤为深刻,以此为基础结合历史发展逻辑和社会发展现实探寻当代国家治理逻辑的起点和目标,在社会流动、社会治理、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更能透视出科举文化对新时期社会发展、国家治理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的“基因”即阐述以良知为本的人的真理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因”包含着文化生命赖以延续的遗传信息──人的真理。世界诸多文化都孕育、形成、维系于某种宗教,因为宗教信条天然适合承载文化生命的“基因”。中国文化是世界诸主要文化中唯一的非宗教性文化。中国文化复兴需要中国人的文化自觉,需要思想界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前半叶,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完成这一宏伟大业,我们不仅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而且需要建设先进文化。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是一个国家团结奋进的动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质上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先对其自身的文化有高度的认同和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优秀文化的肯定和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中国梦滋养着文化自信,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助推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上,正确认识文化自信和中国梦的关系,对于实现文化自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要求文化领域和谐发展。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丰富发展了主流文化,也给主流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主流文化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坚持主导和引领非主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先达 《前线》2017,(2):33-38
中国不仅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时期建设的先进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而且应该懂得文化自信不单纯是文化问题,还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复兴。在当代中国社会,要培育人民的文化自信,应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创造出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