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关作风要整顿机关作风要整顿,这条实在得民心;中央领导最重视,早已三令又五申。理论实际要联系,必须求真与务实;创新理论作指导,机关效能上阶梯。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路越走越见宽;机关作风整顿好,为民打好大算盘。干部作风要搞好,公仆意识得提高;心中装着老百姓,干群架起连心桥。人民公仆讲诚信,办事才有高效能;公仆是树民是土,有土培植树才生。青松根深长得高,风吹雨打不动摇;办事制度要改进,执政基础树得牢。上不欺来下不瞒,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来指导,建设效能新机关。党的宗旨记心中,提高效能好作风;要以小平为榜样,人民儿子最光荣…  相似文献   

2.
生命中注定,我要认识小楠。其实,我们很早就知道对方的名字,她是师文艺队里一个有才气的女孩子,不仅舞跳得好,而且是一个漫步诗行的女孩。当时师里这样流传着:诗写得最好的就是楠,而我则是散文最在行,可我们一直未曾谋面。兴许是天意吧!师里举办第一次文艺创作笔会,她坐到了我的旁边。可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与她搭话,倒是她先开了口:“让我看一下你的文章好吗?”我心一颤,红着脸把本子递了过去。还我的时候,她轻声说了一句:“文章写得很漂亮,交流一下好吗?”我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文学交流,自然她是我最忠实的读者了,她[睛眨也不眨地…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09,(10):80-80
广东河源陈良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政协委员)《同舟共进》09年第8期有篇文章是杨懂同志写的《政党制度的“中国道路”》,我看了好几遍,很受教育启发,觉得有必要在社会上广为宣传。我入党近半个世纪,算老党员了,看了文章才知道“美国总统并不是由选民自己选出,而是由538个选举人选出”。像这样的好文章不妨多写一些。(2009年8月5日)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06,(6):28-30
人代会简报是人代会期间大会会务机构(秘书处)编印的一种反映情况、传递信息的会议材料,主要是综合反映人大代表审议发言情况。由于近年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地参与人代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人代会要不要发简报已成为人大工作者争论得最多的话题。在讨论中,一些读者已经敏锐地感到,近年来,人代会的组织工作和服务工作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努力提高人代会的质量,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的条件,才是我们组织讨论和参加讨论者的共同目的。  相似文献   

5.
燕妮曾致信马克思,希望马克恩的论文“要写得客观细致,或者幽默轻松”,“制服要穿得松松的,不要绷得那么紧”,“想想那些穿着整齐严肃的普鲁士士兵,你能不寒而粟吗?”马克思完美地做到了燕妮所希望的。浏览时下报刊所载的理论文章,除个别篇什外,总的感觉,像罩着款式一律紧绷绷的制服。 首先是文章题目拟得死板。满眼尽是字词相近、句式类同的标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自  相似文献   

6.
艺术     
《创造》2016,(Z1)
正《明报》的社论,有时由金庸写,有时不,据说凡题目用宋体,又套红的,乃金庸所书。其实不用这样辨认,读者一看就知道哪篇是谁写的。他所有的文字都有一个特征:他喜欢把很深奥的一件事,用极为简易风趣的文字分析给读者,让读者一看就明白,明白之后必定有领会。无论是中英谈判香港问题、股市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是美伊战争走势,全部可以轻描淡写,把他精妙的意见,流利地与读者亲切讨论。其他报也有写得很好的政评,有些也写得颇为浅易,但还是不够,一定要"白"得像上大人孔乙己,一定要  相似文献   

7.
“您的字写得好,是名家”,这样的赞许,对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一点刺激都没有.字写得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及格线”.  相似文献   

8.
无畏之爱     
美女编辑阿红,不知用婉转悦耳的嗓音打动了多少作者。但是有一次,她想邀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为杂志写一篇随笔,就结结实实地碰了钉子。头一回打电话,她以热心读者的身份在电话里大肆恭维二月河的大作《康熙大帝》写得多么气势磅礴,《雍正王朝》更是多么闻名遐尔,并且告知由他的书改编成的电视剧不光是她爸妈还有她小弟更是喜欢得不得了,简直是妇孺皆知。一番话后她才抛出自己的真实目的,二月河不吃这一套,婉拒了。再次拨通电话,阿红以老乡的身份出现,并且抬出了二月河的一位老朋友做游说资本。她想,二月河至少该给他的老朋友一点面子吧!然…  相似文献   

9.
窗外两棵树     
《松州》2016,(2)
正开花的树不是很多,特别是长得很高大的树,开花的就更少了。在我办公室的窗外有两棵树,差不多有四层楼高,两棵树有十来米的距离,中间隔了一条路,风一吹,两棵树就随风飘摇,像是在相互致意。也就是在这个春天,我才发现这两棵树成了这个小园子里最美丽的风景。我见过很多花,却很少见到像这两棵树开的花那  相似文献   

10.
李传锋 《世纪行》2011,(3):42-43,47
现在,是一个出神童的时代,媒体上会不时出现有关神童的报导。 有一天,我的孙子坐在小书桌上写写画画,写好之后很高兴地拿到我面前,要我看,上面不再是他想象中的机器人,而是抄写的一篇课文:《美丽的花》:正月开梅花,二月开杏花,三月开桃花,四月开牡丹花.五月开石榴花,六月开荷花,七月开凤仙花.八月开桂花,九月开菊花.十月开芙蓉花.十一月开茶花,十二月开腊梅花。小孙子的文章把我吓了一跳,我们家出神童啦!这不就是一个神童吗,这写的是小学生的作业呀,要知道,他还在上幼儿园,他还不到六岁。我问他,隋文可,  相似文献   

11.
李敖其人,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祖国大陆都是鼎鼎大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写得妙,更在于他为人行事的特立独行。最近,李敖因为宣布代表新党参选台湾下届“总统“,使其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文坛奇人李敖是台湾文化界最有名的人士之一,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的翘楚,更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最最杰出的批评家“。李敖祖籍山东,1953年  相似文献   

12.
深入虎穴──新疆非法倒卖违禁品案侦破亲历记代雄编者按:代雄的故事写得很好,文章生动、简洁、流畅。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用简练的文笔,叙述自己打入犯罪集团内部的侦查过程,情节平中见险,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其感受也非亲历者所难以体味。读来真实可信,余味无...  相似文献   

13.
无求的父亲     
无求的父亲关劲潮父亲是位普通的农民,普通得就像原野上的一棵红高粱,或如一棵没有特别景致的树。在风霜雨露中默然屹立着平淡无奇的风景,默然生长着平平常常的故事。正因为那风景太平淡,才被很多人所忽略;正因为那故事太寻常,才被很多人所遗忘。大凡男人都有潇洒的...  相似文献   

14.
吕玫  孟波 《青年论坛》2005,(5):100-101
写评论文章(评论作者、评论作品),写得好与坏的两个极端是"知音"和"隔靴搔痒".我们要追求前者而力戒后者,但也允许这之间渐进的过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宋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柳开年轻时很自负,爱图虚名,本来文采平平,为引人注目,应举考试时穿着华丽的衣服,将自己写的上千轴文章装上独轮车,亲自推车投献于主考官面前,想以这样的气派来惊动人们,赢得美名。当时的张景文章写得好,很有名气,仅从袖内取出一篇短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是中共党内一支有名的笔。他不仅因为写的文章漂亮而被人们所称道 ,而且常因其行文周密无懈可击而被人们所感叹不止。胡乔木写东西出手快 ,有许多神来之笔 ,应付紧急任务写急就章是他的最强项。但是 ,只要有时间 ,胡乔木写东西可是千锤百炼 ,一磨再磨 ,磨到人尤其是印刷出版单位都感到头痛。但是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的确高人一筹。正如杨尚昆所说 :胡乔木“对文辞的考究是尽人皆知的。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文稿 ,他都反复修改 ,直到改不动为止。后来 ,在我们这些老人中间形成了一个习惯 ,重要一点的东西 ,拿出去之前总要请乔木过目把关才…  相似文献   

17.
胡乔木是中共党内一支有名的笔。他不仅因为写的文章漂亮而被人们所称道,而且常因其行文周密无懈可击而被人们所感叹不止。胡乔木写东西出手快,有许多神来之笔,应付紧急任务写急就章是他的最强项。但是,只要有时间,胡乔木写东西可是千锤百炼,一磨再磨,磨到人尤其是印刷出版单位都感到头痛。但是,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的确高人一筹。正如杨尚昆所说:胡乔木“对文辞的考究是尽人皆知的。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文稿,他都反复修改,直到改不动为止。后来,在我们这些老人中间形成了一个习惯,重要一点的东西,拿出去之前总要请乔木过目把关才放心。”  相似文献   

18.
《艺概》有云:“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述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说的是凡写议论性的文章,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是阐发别人已经提出的观点,二是提出自己新鲜而有独创性的见解。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纵观历代文论,诸如:“惟陈言之务去”、“文章最忌随人后”,说的是同一意思,写议论文贵有新意,能让人们在阅读中,多懂一些道理,多受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9.
<正>过去在农村,过完二月二才算过完春节,年节的气氛才淡下去。所以,二月二又是农民的农耕节、农事节。出了二月二,外面的鸟声稠得如同除夕夜里燃放的爆竹,此起彼伏。农事也像锅里熬的糖稀,浓得赶得化不开,让人坐不住。农民这才伸伸舒坦了一冬天的腰腿胳膊,收拾起农具,走向早已冰消雪化的田野。在农民眼里,新的一年是随着犁铧插入膏腴的土地开始的,是从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社会是一颗树,那么法律则是主心骨,孕育和支撑着锦蔟花团,在永恒的意义上说,法律是共同的契约,而人情只是时令的花。小陈告父亲开车用手机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这戏剧的一幕让人反思:情与法理,我们该如何抉择?在我看来.法理得正,情义才有所依附。法者,道也。从古罗马的成文法,西塞罗的自然法,到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