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随大流     
有一次,苏东坡举行家宴,大书画家米芾也在座。酒过三巡,米先生突然向东道主提了一个古怪的问题:世人都说我狂,您老兄怎么看?东坡答道:“吾从众!”(《候鲭录》)在这个场面,聪明绝顶而又有骨气的苏东坡为什么也随大流呢?  相似文献   

2.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7,(9)
民进会员、厦门作家吴梅影女士新著《苏轼:一樽还酹江月》近期出版,该书以倒叙手法,由黄州开始,围绕着苏东坡一生行止展开。全书分为黄州生涯、东京梦华、杭州岁月、西湖梦寻、惠州儋州五个部分,小标题均采用东坡诗词句,通过对东坡实际作为、诗词书画等的具体展现,将一位活生生的东坡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4.
前些日子,我到海南岛儋县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参观,看到了“黄狗花”。早年曾听到一个“黄狗卧花心”的故事,说当年苏东坡看到两句诗:“明月叫树上,黄狗卧花心”,认为不对,就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阴”。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才知道海,看到了“明  相似文献   

5.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2)
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乖乖不得了,既是“左牵黄,右擎苍”,又要“亲射虎,看孙郎”,还要“西北望, 射天狼”。这阵仗,煞是可观得紧。但若真的以为苏东坡有多老,那可就被他骗了。据专家考证,苏东坡写此词时,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天,我在杭州休假,住处离灵隐寺仅有一箭之遥,寺后是杭州的制高点北高峰,登山便成为我的日常功课。峰项有一座灵顺寺,明代才子徐渭赞之为“天下第一财神庙”,寺内供奉的是五显财神。在山巅,我俯瞰杭城全景,自然而然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民间称道的文财神陶朱公范蠡。越王勾践困守会稽,  相似文献   

7.
明人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处看见一首未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黄花即菊花,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当西风劲吹,群芳零落之时,唯独菊花抖擞奇葩,凌霜独开,王安石说西风吹落黄花岂不错误,于是信手续上“秋花不  相似文献   

8.
振如 《瞭望》1991,(33)
苏东坡给人一般的 印象是诗、词、文章皆 称一绝的文豪,书法、 绘画皆精的名士,但近读《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集》,才知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对于防治洪水、兴办水利、开掘煤矿、发展冶铁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当时广州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自来水”设施也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苏学士名满天下,轶闻轶事特别多,看来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高、文章好,他为人民办好事,人民自然就会歌颂他。  相似文献   

9.
黄裳 《瞭望》1987,(44)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也一直被认为是因文字而受迫害的好例。东坡所做的是政治诗,他为了这些诗而得罪下狱,差点儿断送了“老头皮”也是事实。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了他这些诗几乎全部都是反对王安石的新法的。他  相似文献   

10.
风险意识     
《求知》2018,(12)
正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释义】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从政为官40年,曾经历过  相似文献   

11.
林长华 《侨园》2012,(7):4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中国人生活中便被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台湾,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冠于米之首,有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  相似文献   

12.
郦波 《各界》2008,(12):51-54
我们一般称北宋大文豪苏轼为苏东坡,因为他的号叫东坡居士.可是苏轼这么大的才学,为什么会给自己起个"东坡"这样通俗的名号呢?若有人叫张西坡、刘北坡,你会觉得这名字俗不可耐.……  相似文献   

13.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14.
美石的诱惑     
沉冰 《瞭望》1989,(43)
“长岛多美石”,古今传诵不绝。长山列岛那大大小小十几个海岛几乎每处都产“美石”——文人雅士们宠爱的盆景石,可制作为唐宋以来书家珍视的“金星雪浪砚”的砣矶砚石,而最堪称奇的是月牙湾那满海滩的美妙球石。宋代大作家苏东坡在其文《北海十二石记》中盛赞它:“五彩斑斓,秀色灿然”。 在蓬莱我查过古登州和后来的蓬莱县的一些史籍,知道苏东坡只在蓬莱做过很短一段时间的州官,并未到过当时为登州所辖的长山岛。据说是他手下哪  相似文献   

15.
荔枝,号称岭南佳果。苏东坡曾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赞颂它。荔枝树是常绿乔木,一般有七八米高,老树可高达二三十米。多少年来,人们都靠爬梯上树摘果子。如今,在“荔枝之乡”——广东省东莞县大  相似文献   

16.
舒芜 《瞭望》1992,(12)
六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八引《漫叟诗话》云:“诗中有一字,人以私意窜易,遂失一篇之意,若“相公亲破蔡州来,,今‘亲’字改作‘新’字是也。”胡仔曰:“《酬王十二舍人雪中见寄》云:“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前平满白皑皑。今朝踏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今‘从’字改作‘仙’字,则失诗题‘见寄”之意也。” 舒芜按:二首皆韩诗;杨慎《升庵诗话》卷五亦有论“诗从”不当  相似文献   

17.
舒芜 《瞭望》1992,(23)
四十二 胡仔《苕漠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引《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材知漂阳县,时乖岸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  相似文献   

18.
看完史蜀君导演的新作《庭院深深》,不知为什么心里突然冒出来东坡居士记梦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待在照例的看  相似文献   

19.
马明晖 《党政论坛》2012,(10):14-14
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拿着一张宣纸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有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苏东坡的狼毫挥洒起来,在纸上写道:"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哪里有药?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提出让全省干部唱好《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这实在是一剂针砭时弊的良药。 就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而言,我们有些干部明显地不如小小读书郎。求学的娃娃们对每一个“今日”都是抓得很紧的,他们都知道“今日事今日毕”,“功课完毕才回家去”。而有为数不少的年富力强的干部却是“今日事从不毕”、“工作不干尽把皮球踢”,遇事推诿,办事拖拉,将何其少的今日白白地浪费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