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关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应地将“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二、关于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三、关于宪法第六条,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相似文献   

2.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其中原宪法第16条、42条中的“国营企业”都修改为“国有企业”。党的十四大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增加“邓小平理论”的内容,相应地将“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修改为“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段改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二、关于宪法第五条,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关于宪法第六条,增加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四、关于宪法第八条第一款,增加规定:“…  相似文献   

4.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中  相似文献   

5.
第十八条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反对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提出全面修改宪法,主张在宪法中“解除四项基本原则”。妄图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法,完全改变为资本主义化服务的资产阶级宪法。我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走改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多数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这次宪法修改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升,即从根本法的高度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实际状况,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 ‘本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他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营和个体成份经济形式。我国历次宪法中都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规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范的变化历程清…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引入 我国自建国后共颁布了四部宪法,即“五四宪法”、“七五宪法”、“七八宪法”和“八二宪法”。现行“八二宪法”是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回顾和总结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之基础上,并经过全民讨论通过的。为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宪法达到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平衡,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新预算法修订的宪法实施体现为两者内在的价值的一致与外在形式的统一,预算法修订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完善,更是我国宪法实施的重要内容。新预算法保障了公民基本的财产权利,规范了政府的财政权力,加强了人大监督职能,提升了民众的宪法观念,具有明显的宪法性,是我国迈向法治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目标的制度安排,是落实宪法精神与价值的具体体现。同时,新预算法也在相当程度上要求宪法的呼应,以在宪法层面予以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周叶中 《政策》2004,(5):53-55
2004年3月14日,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通过。这次修宪,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时代精神,体现着“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的时代要求,对于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加快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修改的十六大党章和宪法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对照分析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是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了相应修改。两者区别何在?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但这一特色未必占主体地位;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完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人权”写入了宪法。在城乡,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正积极推行;选举法也相应进行了修改。这一切,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此联想,我们正处在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4,(7)
J尸‘.J.口户~,修改内容修改前表述修改后表述瓦玖l.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洽和社会生活中的措导地位修改位置A、宪注序言第七自然段: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月}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厂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A、“在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倪叼评理i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麟引下”B、“沿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增加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宪法序言第七直然段,‘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_尸浑步实娜工业、农业一几国防和科摊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对1982年的宪法做了三次修改补充。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对1982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规定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肯定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将“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公安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公安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强公安执法监督,实行依法治警是依法治国的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严格刑事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这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在1999年写进宪法,把党的治国方略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规范。党的十六大在已有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协调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大好形势下,我就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个重要原则,联系这些年来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17.
《半月谈》2004,(5):5-3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也是人民权利的根本保障。此次“两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修改宪法,“三个代表”、保护私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都将写入新宪法。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顺应时代要求,适时修订宪法,有利于中国的长治久安,必将大大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 1 0周年的时候 ,我们深切缅怀这位巨人为中国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其中包括他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所贡献的智慧和付出的心血。我国现行的宪法是以 1 982年的宪法为基础的 ,而 1 982年的宪法正是在毛泽东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基础上修改形成的。党中央十分明确地指出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 ,总体上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应该保持稳定。同时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也是必要的。”这是完全正确的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刘文 《公民导刊》2004,(5):46-47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经过这次修改的宪法,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加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更好地发挥出国家根本大法的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3月7日,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在各小组参加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宪法修改。毛万春委员在发言中表示,这次宪法修改,充分体现了党心民意,对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己完全赞成、坚决拥护。修改后的宪法,必将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